8月11日,在2022北京诚轩春拍“机制币”专场中,本季重点拍品——1903年奉天造桂茂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样币以1500万元成交。经过多次激烈竞价,最终以4657.5万元的天价成交,不仅刷新了中国钱币拍卖纪录,也位列世界钱币拍卖价格第六。
拍卖网站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拍卖是“中国钱币拍卖的里程碑事件,彻底颠覆了很多人对钱币的认知。”然而,让专家和藏家惊讶的是,这位“凤天一二”拍卖藏家,居然是一位玩了近20年钱币收藏的80后。
在介绍这位80后资深投币玩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传说中的“奉天彝良”。
1903年,癸卯奉天造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银币/PCGS AU55
1903年,癸卯奉天造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银币,由奉天制造银圈管理局雕琢铸造,进行试铸。泉界俗称“奉天一二”。当时“两界之争”的货币制度因货币混乱而未定,只是不发行试铸。
奉天1-2币自光绪三十年前首次公开报道,为世人所知。近120年前,它们是世界上仅存的硬币,被视为中国机制硬币之首。
这枚样币精雕细刻,模具深而陡,底板银亮,颇有镜面感。虽然设计风格与同时期生产的“圆形”奉天七钱二分银币相似,但该币的楷书更细更硬,龙身更为粗壮,气势磅礴。这枚样币被收录在国内外各种机制币的权威目录中,出版物众多,描述也数不胜数。
黄章《奉天癸卯一二》拓本
最后一个镜头《奉天彝良》出现在1952年的香港。时任香港钱币研究会会长的经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鉴定为真品后,以20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著名收藏家耿爱德。
1971年,在“庚艾德藏中国钱币拍卖会”上,这枚钱币被美国富商古德曼以3000美元的价格收藏。

到了1991年,“古德曼收藏中国钱币”被投入拍卖,资深钱币收藏家张清秀以18.7万美元拍得,创下了当时中国钱币的最高成交纪录。20年间,该货币的价值增加了62倍。
美国收藏家古德曼和他的孙女
耿爱的
“奉天彝良”第四位传承人是上海新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Cc基金会主席、Cc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周大伟。他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艺术史和国际关系。回国创业后,他参与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投资支持了多个风格各异的当代美术馆,创办了ART021上海第21届当代艺术博览会,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有力推动者之一。
2010年,年轻的周大伟花巨资将这“奉天一两”带回家乡。周大伟对钱币收藏的浓厚兴趣源于他童年的记忆。直到2006年,他在拍卖行拿到一份钱币拍卖目录,惊讶地发现,钱币的种类竟然如此之多。小时候他收集硬币的欲望瞬间被点燃,然后开始大量购买。主要的种类是机器制造的金币和银币。
2008年,周大伟将他的收藏集中在硬币上。他参考林编的《中国近代金银铸币目录》,收集了广东、湖北、江南、四川、吉林等地铸造的全部银币。
在圈内朋友的帮助下,我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十年来名品众多,有奉天12,张15,张金,淮20,浙楷书,寿字12,鄂粤72,73,全套夫银大清国宝上海12西顿版老江南全套,新疆七钱二分,贵州半圆二十分,江南己海半圆,签名等等。从地方和中央系列的完善到稀有产品的数量,此时,周大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收藏家。
周大伟曾说,《奉天彝良》的收藏过程是其收藏体系建立的缩影。收藏之初,其目标是成为继耿爱德、古德曼、之后最成功的机制钱币收藏家,弘扬和保护中国钱币文化。想让自己的收藏达到前辈的水平,就要有这个系统的王者。

什么是王者?奉天一二是也!
2009年,当周大伟得知张清秀因身体原因有意寻找一两名丰田接班人时,他按捺不住冲动。2010年,他通过朋友和父亲周与取得了联系。双方沟通了几个月,因为张清秀非常关心谁买了这枚硬币。
2010年底,周大伟终于得到了这件令人垂涎的宝贝,当时双方私下交易价格为2500万元。第二年,当他听到张清秀去世的消息时,他说,在他的钱币收藏经历中,最遗憾的是没能见到张清秀,并当面告诉他,他有多爱这枚钱币。
在新时代的机制币收藏中,周大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他注重外观,但不忽视变化。他欣赏硬币的美,关注硬币背后的历史。正如周达自己说的,他收集硬币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必然。
显然,这种难得的“凤天一两”也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10年底天价2500万买的。12年后以4657.5万成交,涨幅2157.5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