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集合竞价和做市

核心提示1月15日,新三板集合竞价交易制度正式落地,原采取协议转让的一万余家挂牌公司开始施行集合竞价转让。从目前的交易情况看,没有出现预期的爆发,首周1600余家企业竞价转让交易额近13亿元,“低调”平稳地完成了交易新规的过渡。业内人士指出,竞价交

1月15日,新三板集合竞价交易系统正式落地,一万多家原本采取协议转让的挂牌公司开始实施集合竞价转让。从目前的交易情况来看,并没有预期中的爆发。第一周就有1600多家企业竞价转让交易,金额近13亿元。“低调”的顺利完成了交易新规的过渡。业内人士指出,竞价交易有利于提高价格的公平性,但流动性明显改善仍需时间。

平稳的市场过渡

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显示,1月15日至1月19日,1619家新三板企业竞价转让成交总额12.82亿元。五个交易日的成交数据显示,发生集合竞价交易的公司数量分别为371家、325家、322家、295家和306家,成交金额分别为6879.68万元、3.69亿元、2.51亿元、3.07亿元和2.86亿元。

与之前的协议交易相比,交易数据有一定的“缩水”。以新政落地前一周为例,协议转让日交易额高于5亿元,最高12亿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业内人士指出,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同时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统计口径是日内交易量,盘后大宗交易没有体现。”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解释,原来协议转让分为“点对点”指定转让和非指定协议转让,两者均在盘中进行。新规则将“点对点”协议转移放在了会后。所以单从日内交易量来看,自然可能会出现“缩量”的情况。更具可比性的数据应该是日内竞价交易加上盘后“点对点”大宗交易。

付立春还指出,集合竞价中的盘后“大宗交易”是一个新生事物,参与交易的各方大多还处于观望阶段,投资者和券商中介都需要一个熟悉交易新规的过程。

除了成交量的变化,集合竞价板块企业的股价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震荡调整。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转让细则,集合竞价股票申报有效价格区间为前收盘价的50%至200%;如果没有以前的收盘价,则在交易的第一天没有申报的有效价格范围。交易首日没有涨跌幅限制,叠加市场投资者的试探性交易,使得部分企业出现了首个竞价交易日少量资金撬动巨大涨跌幅的现象。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集合竞价转让板块中,313只股票上涨,74只股票涨幅超过100%;38只股票下跌,106只股票跌幅超过50%。

在涨幅排名中,1月15日,前收盘价为0.02元/股的AVIC泰克集合竞价首日暴涨149倍,位居涨幅榜首。另外很多股票,比如优创、联邦化工、奥星电子、联邦化工等。,首个竞价交易日上涨超过10倍。跌幅榜中,三和科技、古城传媒、鲍彤食品、彭海医药、工准、龙腾影视6家公司股价大幅跳水,首个竞价交易日跌幅超过90%。

从成交量来看,虽然股价波动较大,但成交量较低。以AVIC泰克为例。首日交易股价暴涨149倍,但实际成交量只有一手,总成交量约3000元。

监督措施得到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首日集合竞价利用集合竞价规则的“漏洞”,恶意操纵股价。为了维护新交易规则的顺利进行,股转系统第一时间对违规操纵股价的投资者采取了处罚措施。

1月15日,在集合竞价首日交易即将收盘时,上市公司三和科技爆发了一场“精准”交易。有交易账户以0.1元/股的价格交易1000股,交易金额100元。这笔交易对三和科技的股价造成了沉重打击,其股价较前一交易日的19.8元/股暴跌99.49%。

崩盘后,三和科技市值从之前的5.9亿元缩水至当天的不足300万元。由于1月16日起涨跌幅限制,其股票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前收盘价的200%,不得低于前收盘价的50%。所以即使维持涨停,也需要大量时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价格。交易数据显示,1月16日至19日,三和科技每天都有大量交易,股价从0.1元涨到1.6元。

1月15日晚间,全国股转公司连续发布三则公告,对投资者“上海普略企业管理中心”、“张志平”、“孙戈”采取自律监管措施。监管公告称,“上海普略企业管理中心”和“张志平”的账户参与集合竞价股票“三和科技”的交易,并在集合竞价收盘时间以严重异常价格进行交易,严重影响了相关股票的收盘价。孙戈的账户在参与集合股票“赛科之星”的交易过程中,多次被以严重异常价格申报。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普略企业管理中心”和“张志平”这两个账号并不是第一次违规。“上海罗普企业管理中心”关联账户、“张志平”账户于2017年5月22日被全国股转公司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并于11月28日出具警示函。根据有关规定,这一违规行为属于可以实施严厉自律措施的情形。

全国股转公司指出,上述行为违反了“申报或者交易导致市场价格异常或者秩序混乱”的规定,构成股票交易违规,情节严重。根据相关规定,对上海罗普企业管理中心、张志平、孙戈采取限制证券账户交易的自律监管措施。证券账户交易期限限定为三个月,自2018年1月16日至2018年4月16日。

完善配套规则

尽管首周交易并未如市场预期爆发,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新三板在交易制度改革上迈出了关键一步。随着交易数据的积累和市场参与者对规则的熟悉,市场交易的活跃度有望逐步提升。

“短期来看,市场需要一到两个月的适应期,交易各方都需要一个熟悉和消化的过程。”丁鑫资本董事长张驰认为,新的交易规则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将使交易价格更加公平。过去由于约定交易价格不够公平,很多金融机构不敢过多干预。随着定价机制的逐步完善,预计将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这将是一个资金逐渐介入的过程。

“未来几个月,市场交易不是要展示多少交易量,而是要积累交易数据来指导下一次交易。”新三板企业学院院长程晓明认为,新的交易制度对新三板是一大利好。一方面,引入竞价交易后,很多企业的股价出现了大幅波动,但这其实是一个“挤水”的过程。挤掉过去“手拉手”交易形成的价格水分后,市场更具投资价值。另一方面,除了竞价交易,盘后协议“大宗交易”对流动性改善同样重要。随着“三类股东”问题的明确,做市和转让企业对交易的顾虑逐渐消除,场内做市和后市大宗交易相结合,流动性将大大增强。这有望成为未来新三板的主流交易方式。

除了交易活跃度的提升和数据积累所需的时间,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股票型基金规则有所改变,但流动性大幅改善仍为时尚早,需要继续完善交易规则和配套政策。

“这次交易制度调整的初衷和重点是完善新三板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但新的交易规则只是改变了市场存量资金的游戏规则。”天星资本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晓宇认为,与之前的协议转让相比,现在的交易制度约束了不合理交易、价格操纵、利益输送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股权分散程度低、投资者数量不足、投资者类型单一的市场环境下,仅靠调整交易制度难以彻底解决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付立春认为,新的交易制度有利于促进新三板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但其对流动性的实质性改善是间接的。从根本上说,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市场参与资金量和资金转化率。目前新三板的投资门槛没有变化,也没有大规模引入新基金。短期内流动性大幅改善的基础仍然较弱。就市场而言,新的规章制度需要动态完善。通过交易数据的积累和交易行为的实践,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投资者教育和市场服务水平,逐步推动流动性问题的解决。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