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ETF市场发展概述
从资产规模来看,自2004年以来,国内ETF的净值一直在稳步上升。2004年底,华夏基金推出了国内首只ETF——上证50ETF,拉开了国内ETF发展的序幕。2004年,国内ETF规模仅为54亿元。此后一路发展,2020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截至2022年8月8日,国内ETF规模已达15179亿元,占基金总净值的5.7%。从产品数量来看,自2004年以来,国内ETF的数量逐年增加。具体来说,中国第一只ETF产品诞生于2004年,此后发展迅速。ETF产品数量在2014年首次突破100只,2019年再次突破200只。截至2022年8月8日,最新数据显示,国内ETF数量已达725只。
从类型上看,国内的ETF有股票型ETF和货币型ETF。国内ETF的投资标的涵盖股票、债券、货币、大宗商品等资产,从而对应各种类型的ETF产品。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8月8日,境内股票ETF和货币ETF规模分别为9930亿元和2939亿元,占比分别为65.4%和19.4%。跨境ETF规模1679亿元,占比11.1%。商品ETF和债券ETF规模较小,分别为233亿元和399亿元,占比分别为1.5%和2.6%。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华夏、华宝、易方达等基金公司管理的ETF排名靠前。截至2022年8月8日,华夏基金管理的ETF数量为68只,规模为2491亿元,排名第一。华宝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管理的ETF数量分别为23只和54只,规模分别为1984亿元和1641亿元。此外,银华基金和华泰白锐基金管理的ETF规模也相对较高,分别为1330亿元和1039亿元,ETF数量分别为30只和29只。
从股票ETF来看,华夏、易方达、华泰白锐等基金公司管理的ETF规模最大。截至2022年8月8日,华夏基金管理的ETF数量为65只,规模为2486亿元,排名第一。易方达和华泰白锐管理的ETF数量分别为51只和28只,规模分别为1596亿元和1039亿元。此外,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管理的ETF规模也相对较高,分别为960亿元和905亿元,数量分别为38只和33只。
随着ETF市值的增长,市场上规模过百亿的旗舰产品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8月8日,国内市场共有34只ETF产品净资产超过100亿元,中华宝现金加ETF、银华交易货币ETF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
从收益率来看,2022年以来国内ETF大多下跌,但也有不少产品表现优异。截至2022年8月8日,今年以来国内有13只ETF的收益率超过10%,其中华安中证光伏行业ETF的收益率为35.8%,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国泰中证煤炭ETF、博时中证港股通ETF、汇添富中证能源ETF的收益率也超过20%。
下面重点梳理国内股票ETF产品的各种类型。目前,中国股票ETF、中国宽基ETF、中国行业指数ETF位居前列。截至2022年8月8日,全国共有152只宽基指数ETF,规模为4562亿元,占股票ETF总量的39%。行业指数ETF 334只,规模4374亿元,占股票ETF总量的38%。跨境ETF和主题指数ETF数量分别为72只和67只,规模分别为1679亿元和611亿元,占比分别为15%和5%。此外,智能贝塔ETF和增强指数ETF的数量分别为35只和5只,规模分别为344亿元和40亿元,占比分别为3%和0.3%。
2.宽基指数ETF
宽基指数ETF是指跟踪宽基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目前,现有的宽基指数ETF跟踪的指数主要有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800指数、中证10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从变化趋势来看,2016年以来,宽基指数ETF规模普遍大幅增长。具体来看,2016年末和2017年末,中国宽基指数ETF规模分别仅为1402亿元和1678亿元。此后,2018年出现大幅增长,先后突破2000亿元和3000亿元大关。截至2022年8月8日,我国宽基指数ETF合计4562亿元,总数达到152只。
目前跟踪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上证50指数、科创50指数的ETF在全市场指数ETF中排名靠前。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8月8日,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宽基指数ETF规模为1243亿元,规模最大。跟踪中证500指数、上证50指数、科创50指数的宽基指数ETF紧随其后,分别为604亿元、555亿元、509亿元。其他的宽基指数ETF规模相对较小,都在400亿元以内。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目前华夏、易方达、南方等头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宽基指数ETF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8月8日,华夏基金管理的宽基指数ETF规模为1216亿元,规模最大。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泰白锐基金管理的ETF规模第二,分别为749亿元、569亿元、533亿元。其他管理机构的宽基指数ETF管理规模在400亿元以下。
3、智能贝塔ETF
与一般ETF相比,Smart Beta ETF旨在通过在指数编制过程中对个股和权重的优化选择,达到跑赢指数获取超额收益的目的。目前,Smart Beta ETF跟踪的现有指数主要有红利指数、成长、深证红利、500价值稳定指数等。从趋势上看,2016年以来,Smart Beta ETF规模大幅增长。具体来看,2016年末和2017年末,中国智能贝塔ETF规模分别仅为17亿元和34亿元。此后在2018年大幅提升,突破100亿元、200亿元、300亿元关口。截至2022年8月8日,中国智能贝塔ETF规模共计344亿元,数量为35只。
目前市场上的Smart Beta ETF中,跟踪红利指数、成长指数、深证红利指数、中证红利指数的ETF排名第一。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8月8日,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智能贝塔ETF规模为179亿元,规模最大。追踪成长指数、深证红利指数和中证红利指数的Smart Beta ETF位居第二,分别为34亿元、34亿元和31亿元。其他智能贝塔ETF规模相对较小,规模不到20亿元。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华泰白锐、华夏、工银瑞士瑞信银行等头部基金公司管理的Smart Beta ETF目前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8月8日,华泰白锐基金管理的Smart Beta ETF规模为181亿元,规模最大。华夏基金、工银瑞士瑞信银行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管理的Smart Beta ETF规模第二,分别为58亿元、31亿元和26亿元。而另一家管理机构Smart Beta ETF,管理模式在10亿元以内。
4.行业指数ETF
行业指数ETF是指跟踪行业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目前现有行业指数ETF跟踪的行业主要有金融地产、科技、中游制造、消费等。从变化趋势来看,2016年以来行业指数ETF规模也大幅增长。具体来看,2016年末和2017年末,中国行业指数ETF规模分别仅为112亿元和142亿元。此后在2019年出现大幅增长,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截至2022年8月8日,中国行业指数ETF合计4374亿元,数量为334只。
目前市场行业指数ETF中,跟踪金融地产、科技、中游制造业板块指数的ETF排名第一。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8月8日,追踪金融地产行业指数的ETF规模为1124亿元,规模最大。跟踪中游制造业、科技、消费、医药板块指数的ETF规模第二,分别为1038亿元、973亿元、542亿元、486亿元。周期板块指数的ETF相对较少,只有211亿元。
房地产行业指数ETF
金融地产行业指数ETF是指跟踪金融地产行业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目前现有金融地产行业指数ETF跟踪的指数主要有证券公司、中信建投、300非银、全包金融地产等。从变化趋势来看,2016年以来,中国金融地产行业指数ETF规模稳步增长。具体来看,2016年末和2017年末,中国金融地产行业指数ETF规模分别为57亿元和74亿元。此后,2018年开始逐年增加。截至2022年8月8日,中国金融地产行业指数ETF合计1124亿元,总数为38只。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国泰、华宝、南方等基金公司管理的金融地产行业指数ETF排名靠前。截至2022年8月8日,国泰基金管理的金融地产行业指数ETF规模为363亿元,规模最大。华宝、南方、田弘基金管理的金融地产行业指数ETF规模第二,分别为336亿元、181亿元、114亿元。其他管理机构的金融地产行业指数ETF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下。
技术指数ETF
行业指数ETF是指跟踪芯片、5G、电子、人工智能等科技行业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目前现有科技行业指数ETF跟踪的指数主要有国证芯片、5G通信、中国半导体芯片、中证全指半导体等。从变化趋势看,中国科技行业指数ETF规模在前一年达到高点后略有回落。具体来看,2016年末和2017年末,中国科技行业指数ETF规模分别为11亿元和12亿元。此后,2018年开始逐年增加。2020年末,中国科技行业指数ETF合计1177亿元,2021年开始小幅下滑。截至2022年8月8日,中国科技行业指数ETF规模为973亿元,数量为101只。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目前华夏、国泰、国联安等基金公司管理的科技行业指数ETF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8月8日,华夏基金管理的科技行业指数ETF规模为311亿元,规模最大。国泰、国联安、广发基金管理的科技行业指数ETF次之,分别为158亿元、110亿元、95亿元。其他管理机构的科技行业指数ETF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下。
中游制造业指数ETF
中游制造业指数ETF是指跟踪军工、光伏、基建、机械等中游制造业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目前,现有中游制造业指数ETF跟踪的指数主要包括中证军工、光伏行业、基建项目、新能源汽车等。根据变化趋势,2016年以来,中国中游制造业指数ETF规模大幅增长。具体来看,2016年底和2017年底,中国中游制造业指数ETF规模分别为8亿元和11亿元,随后在2018年开始逐年增加。截至2022年8月8日,中国中游制造业指数ETF合计1038亿元,总数为69只。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目前广发、华泰白锐、国泰等基金公司管理的中旅制造业指数ETF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8月8日,广发基金管理的中流制造业指数ETF规模为200亿元,排名第一。由华泰白锐、国泰航空和华夏基金管理的中游制造业指数ETF排名第二,分别为165亿元、163亿元和136亿元。而其他管理机构中游ETF管理规模在80亿元以下。
消费指数ETF
消费指数ETF是指跟踪新能源汽车、食品、农业等消费行业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目前现有消费指数ETF跟踪的指数主要有中证800消费、中证葡萄酒、细分食品等。从变化趋势来看,2016年以来,中国消费行业指数ETF规模稳步增长。具体来看,2016年末和2017年末,中国消费行业指数ETF规模分别为19亿元和24亿元。此后,它们在2018年大幅增加。截至2022年8月8日,中国消费行业指数ETF合计542亿元,总数为45只。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汇添富、鹏华、田弘等基金公司管理的消费行业指数ETF排名靠前。截至2022年8月8日,汇添富管理的消费行业指数ETF规模为114亿元,排名第一。鹏华、田弘、国泰基金管理的消费行业指数ETF次之,分别为99亿元、80亿元、67亿元。其他管理机构的消费行业指数ETF管理规模相对较低。
医药指数ETF
医疗指数ETF是指跟踪创新药、医疗、医疗器械等医疗行业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目前,现有医药指数ETF跟踪的指数主要有中证医疗、300医药、CS创新药、全志医药等。从趋势上看,2016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指数ETF规模逐年上升。具体来看,2016年末和2017年末,中国医药行业指数ETF规模分别为11亿元和15亿元。此后,2018年开始逐年增加。截至2022年8月8日,中国医药行业指数ETF合计486亿元,总数为42只。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华宝、易方达、国泰等基金公司管理的医药行业指数ETF排名靠前。截至2022年8月8日,华宝基金管理的医疗医药行业指数ETF规模为146亿元,排名第一。易方达、国泰、银华金吉为第二大医药行业指数ETF,分别为98亿元、53亿元、47亿元。而其他管理机构的医药行业指数ETF管理规模相对较低。
行业指数ETF
周期性指数ETF是指跟踪有色、煤炭、钢铁等周期性行业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目前现有周期性行业指数ETF跟踪的指数主要有有色、中证煤炭、稀土行业、中证钢铁等。从变化趋势来看,2016年以来,中国周期性行业指数ETF规模大幅增长。具体来看,2016年末和2017年末,中国周期性行业指数ETF规模分别为6亿元和7亿元。此后,2020年开始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8月8日,中国周期性行业指数ETF合计211亿元,总数为39只。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目前国泰、嘉实、南方等基金公司管理的周期性行业指数ETF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8月8日,国泰基金管理的周期性行业指数ETF规模为84亿元,排名第一。嘉实、南方、华泰柏瑞基金管理的ETF规模第二,分别为36亿元、36亿元、11亿元。其他管理机构定期行业指数ETF的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下。
5.跨境交易所交易基金
跨境ETF是指跟踪各种海外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目前,现有的跨境ETF主要跟踪中国互联网50、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恒生互联网科技、标准普尔500指数等。从变化趋势来看,2016年以来,我国跨境ETF规模稳步增长。具体来看,2016年末和2017年末,中国跨境ETF规模分别为138亿元和125亿元,随后在2018年开始逐年增长。截至2022年8月8日,我国跨境ETF总额1679亿元,总数72只。
目前市场上的跨境ETF中,追踪中国互联网50的ETF规模最大。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8月8日,跟踪中国互联网50指数的跨境ETF规模为397亿元,排名第一。跟踪恒生互联网科技、恒生科技、恒生指数的ETF分别为278亿元、251亿元、178亿元。其他跨境ETF规模相对较小,均在140亿元以下。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华夏基金公司和易方达基金公司管理的跨境ETF居首。截至2022年8月8日,华夏基金管理的跨境ETF规模为593亿元,遥遥领先。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广发基金管理的跨境ETF规模分别为550亿元、140亿元、124亿元。其他跨境ETF管理规模不到110亿元。
6.主题指数ETF
主题指数ETF是指跟踪各种主题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当时已有的主题ETF跟踪的主题主要有SEEE碳中和、结构调整、央企创新、沪市国企、内地低碳等。从变化趋势看,主题指数ETF规模在2019年达到高点后有所下降。具体来看,2016年末和2017年末,中国主题指数ETF的规模分别只有168亿元和165亿元。此后,2018年又有大幅增长,分别突破500亿元和1000亿元。然而,主题指数ETF的规模在2019年达到高点后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8月8日,中国主题指数ETF合计611亿元,67只。
目前跟踪碳中和、结构调整、央企创新、上海国企的市场主题指数ETF排名第一。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8月8日,追踪SEEE碳中和的主题指数ETF为164亿元,排名第一。跟踪结构调整、央企创新指数、国企上证指数主题ETF规模位居第二,分别为133亿元、80亿元、69亿元。而其他主题指数ETF规模相对较小,均在50亿元以下。
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目前博时、华夏、汇添富等头部基金公司管理的主题指数ETF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8月8日,博时和华夏基金管理的主题指数ETF规模分别为102亿元和93亿元,排名第一。由天富和易方达管理的主题指数ETF位居第二,分别为90亿元和72亿元。而其他管理机构的主题指数ETF管理规模相对较低。
7.指数增强型ETF
增强型ETF是主动型ETF的一种,旨在通过量化的方法进行主动的指数组合管理和风险控制。在有效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超出目标指数的投资收益。截至2022年8月8日,中国指数增强型ETF共计40亿元,共有5只ETF,分别是国泰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华泰白锐中证500增强策略ETF、景顺长城中证500增强策略ETF、招商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和南方中证500增强策略ETF。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