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产品质量倒闭的品牌

核心提示中秋遇国庆首先,宋老师在这里祝愿各位同学中秋国庆双节快乐!前2天群里有位业界产品质量口碑不错的公司的质量负责人问我:面对目前的互联网经济,制造型企业原来的品质管理方式是否有新的管理模式?公司已经在推IQC人员 0 化,PQC 人员0化,OQ

中秋节

首先,宋老师祝全体同学中秋节和国庆节快乐!

前两天,一家在业内产品质量口碑很好的公司的质量总监问我:

面对现在的互联网经济,制造企业原有的质量管理模式是否有了新的管理模式?

公司一直在推IQC人员归零,PQC人员归零,OQC在线发布,但是支持力度不够。裁员很简单。

可以看出这位同学也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改变质量管理改革,适应公司的发展。

正好,节前最后一天,一个质检行业的老板找我谈质量创新的话题,还提到随着工业4.0和后续制造业的发展,这些QC和质量人员要被淘汰。他说业内很多老板,现在招聘优质经理,很不适应。不,有些事情必须有人去做。雇一个,对公司没有价值。他现在做的就是帮助企业消灭质量部,减员增效,推动行业质量发展。

他做质量做了几十年,我做质量做了十几年,但是两个曾经的质量人在讨论怎么减少质量人员。想想挺有意思的。

—1—

打破质量的基本假设

回想前两个月,我和一个质量协会的同学交流的时候,也说他以前是日本公司的。产品质量很好,质量管理水平很好,但他就是破产了。

再想想,智能硬件公司负责产品规划和质量的时候,当时做一个智能硬件需要一块屏幕,而且还是国内一线品牌。样品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后来小pp供货的时候做了机械应力可靠性实验,发现出了问题。一问才发现,屏幕厂的一个二级供应商倒闭了,倒闭供应商的质量水平在业内是很优秀的,除了价格有点高,全行业都知道。所以一线品牌采购这个供应商比较多。关闭后,屏幕厂自然不得不转向另一家供应商。由于材料的标准参数没有改变,PCN没有被提出。因此,同样的规格参数,结果却不同。

以上两件事是联系在一起的,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产品质量好,真的有用吗?

我们来回顾一下,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教材《市场营销》中,质量战略促进企业管理的假设链:

但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发现,质量好,价格确实高,但并没有带来利润和高市场份额。这个正循环链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不相信,就好像历史上发生过一样:伽利略让很多教授通过双筒望远镜看到月球丑陋的表面,但这些教授只愿意相信月球是上帝居住的地方,应该是完美的。所以,即使看到了真相,他们也选择了不信。但作为实干家,你应该选择继续探索。

—2—

不重视质量

传统的战略理论是:“当我不如别人时,我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

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当我的考试成绩不如别人的时候,我必须更加努力。别人玩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超越别人的时候。

这种逻辑也广泛存在于企业中,比如,提高服务质量,推行六适马质量管理,强化执行力和狼性精神,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企业文化,深化细节管理等等,都是为了做得更好。

这些都是有用的,但是不会有太大的作用。真正重要的是做出与众不同的定位。

策略是发现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更便宜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他们没有专注于成为第一,也没有在差异化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品类成为第一。这是问题的答案。

那么质量完美的产品是好产品吗?高端产品是好产品吗?高科技产品是好产品吗?答案是不一定。

我们可以举出太多的例子:

耐克的质量一定要超过锐步吗?劳力士真的是世界上最精准的手表吗?奔驰的质量会比宝马好吗?丰田比本田好吗?可口可乐真的比百事可乐好吗?脑白金真的比朱三口服液好吗?刘德华唱得比刘欢好吗?不如刘欢,那么为什么他比刘欢更有名呢?

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人总是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人总是品尝自己想品尝的。

摩托罗拉是世界领先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它实施六适马精确质量控制。在这个地球上,没有比这更苛刻的控制系统了。但所有对质量的强调都无法阻止诺基亚抢夺其手机业务。产品线相对单一的诺基亚,凭借专注的形象,成功瓦解了摩托罗拉作为品类先锋的领先优势和品质优势,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品牌。

摩托罗拉的质量真的不如诺基亚吗?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并非如此。但是,我身边的朋友现在基本都是这么想的。

“品质”已经成为消费者对领先品牌的奖励。品质只属于领导品牌。

沃尔沃是一款安全的汽车,“安全”是沃勒拥有的标志。只要你抓住了消费者心中的这个词,就没有人能偷走它,即使你实际上并不“安全”。

“本田做了很多营销活动来强调它们的安全性;日本也有很多“安全”的广告。日产号称最安全的五星车,大量的安全测试结果也证明其安全性是最好的;此外,奔驰也做过类似的工作;福特也是如此,它被评为美国最安全的汽车。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协会对这些车辆做过防撞测试,评选出了美国十大最安全车型。沃尔沃排名第几?你觉得它在十大最安全车型中排在什么位置?事实是沃尔沃没有。前十名车型中有福特、本田、奥迪的两款大众车型,沃尔沃一款都没有。

然而实际上,车辆模型的安全测试结果一点都不重要。关键是它是否抓住了人们心中的“安全”二字。安全车没评级没关系。消费者一想到沃尔沃就想到“安全”,它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心智。

如果你生产更好的可乐,你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你的可乐比可口可乐好喝?

如果你生产一辆更安全的汽车,你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你的汽车比沃尔沃更安全?

当然不是不可能,但可能性不大,也没有先例。

不要误解我。提高质量绝对是正确的事情。每个企业都应该以最好的质量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不注重质量,但不代表我们完全不在乎产品的质量。很多人会说,一流品牌的质量通常都很好。但是我告诉你,市场上的第一品牌,第二品牌,第三品牌,第四品牌,可能质量都差不多。记住:质量差不多的时候,品牌决定一切。

—3—

互联网对质量管理的启示

互联网时代,不仅产品迭代更快,品牌迭代也更快。

多品种、小批量逐渐成为多数情况。大批量时代的控制思想还适用吗?

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理论注重对偏差和波动的控制,达到一致性,消除浪费,节约成本,但这些都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随着工业技术和AI技术的发展,机器换人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一致性和符合标准不再困难,甚至不需要专业的质量人员来检查。所以,固守一致性的价值维度,对企业来说越来越没有价值。

作为质量企业的支撑职能,当制造价值越来越低的时候,如果质量理论、工具、知识、经验还在制造,那么它们逐渐失去价值甚至被扫地出门也不是不可接受的。

质量符合相关方的要求。

一致性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如何保证需求是正确的,还没有很多人考虑过。

当我们把质量管理划分为需求质量来寻找差异化的客户需求;一致性,确保产品符合要求。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专注于需求质量时,哈佛营销教科书中质量战略的正循环就成立了。

事实上,工业微笑曲线已经指出了质量工作的方向。RD和设计的质量管理和营销品牌的质量管理打破了质量人的舒适区,但这是质量管理需要扩展的领域。

而且根据质量预防的原则,早预防胜于晚灭火。我在商业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原来几十人的QC团队缩减到3-4人,多余的预算用来招聘1-2名高薪RD质量人员。结果,质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大提高了。几次成功的实践也坚定了我对自己实证理论的信心。

在讨论互联网经济是否有更新的质量管理模式时,答案是肯定的。把低价值给别人,突破到高价值维度去做贡献,需要质量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的调整。

但事实上,RD质量管理、营销质量管理,这些岗位和工作内容在十几年前的标杆企业中并不是新鲜词汇。

RD质量管理,营销质量管理,怎么做?业内已经有现成的套路了。学了就好,然后在公司里实践。

如果你不害怕未来,你可以拥抱改变!!!

希望每一个有素质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不再迷茫,升职加薪,在这个世纪的变迁中攀上人生的巅峰。

-结束-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