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张哥,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20年,深谙行业之道。我不想成为所谓的“专家”,我只需要20年的实践经验来帮你解答问题。
一,

前年听说装修公司日子不好过,我还以为是易q的错。时间长了,自然恢复正常。但是,今天我们听到的消息并不是生活艰难,而是大量公司倒闭,这不能都归咎于易q。
我记不清数字了,但应该差不多。反正2019年是家装行业的高峰期,全国一年新增5万多家公司。从2020年开始,家装公司被批量注销,去年达到高潮。每开一家公司,就必须关闭两家公司。一年时间,中国内资公司减少3万多家,总量直接退回到2018年。
今天朋友问这是不是说明房子卖的不好,市场需求减少,所以影响到下游家装行业?我觉得不是,因为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太多了,不是只有家装一家。如果房子真的很难卖,那么各个行业都会抱怨。但是我好像听的不多,至少没有家装行业那么惨。
第二,
首先,之所以有很多倒闭,是因为很多倒闭都是突然发生的,有暴涨才会有暴跌。公司之所以在2019年开始爆发,是因为2016-2017年“去库存”的房源集中交付。一些曾经为人打工的从业者看到市场需求大,于是蜂拥而出,自己开公司。
但是,市场必然有一个周期。2017年后,宏观调控将在2018年后蔓延至全国,导致2020-2021年交付量下降。工作少了,大家都要抢饭吃。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们就会倒闭,去给别人打工。
还有一点,之前中国的房子主要是毛坯房,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因为房价不是很高,几千块的装修费用会对总单价有很大影响,所以空置率较高。2017年,建筑行业公布新标准,明确要求提高精装交付比例。地方政府肯定是层层加价,所以毛坯交付率肯定是大幅下降的。
这些装修公司成立于2019年。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赶上了交付量的下降和精装率的上升。实力不足的小公司正等着倒闭。而且由于行业在2019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必然有社会资本的涌入。大资本进入后,肯定是在砸钱抢市场。如果小公司承受不了这种无序竞争,就只能有序辞职上班。
所以大量家装企业倒闭的原因并不单纯是房子不好卖,而是多重因素导致精装交付的冲击更大,行业无序竞争。
第三,
这就是问题所在。为什么中央要强制精装交付?对行业发展有好处吗?
有好处,好处多多。首先可以提高环保的数据。集中装修肯定比单独装修节省材料和资源,光垃圾清运的次数就能减少很多。从这些单个家庭来说无所谓,但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这不仅是政治上的成就,也有助于国家增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其次,精装交付有助于推动“房住不炒”。因为炒房团更喜欢毛坯房,所以不管是空还是租房都省钱。毕竟普通的房子很多,很多投资者不需要过度装修,只需要花几万块就能达到基本的居住条件。而且装修越普通,租房时损失越小,也就越不心疼。
精装房有点亏。也可以说,租客可以更好地维护豪宅,延长使用寿命。而如果是普通小区,装修再好也租不出去,也吸引不到高收入租客。不管质量如何,总之,越便宜的东西,不管是自己的还是租来的,人们越不心疼。对于业主来说,装修的损失肯定会增加,每年每平米1000元的损失不算什么。不管3000还是5000的装修,三年后基本不值钱,至少价值会下降一大半。装修越好,损失越大。
这让那些投资炒房的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果他们买了房子空,就失去了房租,装修就算剩下也要贬值。租的话会破坏装修。如果拿不到,租金还不如被破坏的装修值钱。换句话说,买精装修的房子,一上来就面临亏损,不划算。
和自己住在一起不一样。如果你喜欢自己的家,你会更加珍惜它。作为一个纯投资的东西,高附加值的配件没人会买,会亏。
所以提高精装交付率,对中央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即使有一些纠纷和问题,也是地方政府承担和解决的责任。部委只是监督,反正不处理具体的事情。

四,
这还是个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地方政府也支持精装交房,还要层层加价?
首先是政绩。既然有了要求,就要照章办事,增加一些指标或者政绩。其次,既然住房不是投机,就要看评估中房价的多少,也就是不能涨多少。但是地方政府希望房价上涨,至少不要下跌,这样他们就可以卖出更多的土地。不然财政资金哪里补贴?
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想找个理由掩盖涨价,精装交付就提供了这样的借口。比如房价上涨5000元,可以解释为精装成本,与基础房价无关。其实这5000里有3000的成本就很不错了,没有的话2000。剩下的价格给上涨留有余地空,至少是浮动的余地空,对大家都好。
换句话说,赋予ZF的权力越大,监管的项目越多,寻租就越大。很多关委员不想干,但又不想干没油水的活。精装交付就别提了。最好家具家电都有,甚至窗帘和床上用品都有。你越能管空房间就越大。
在没有中央硬性规定的时候,一旦有了舆论就不好解释了。现在有了政策,用枪杆子的剑处理就好办多了。理直气壮的解释一下,斥责开发商硬气。所以人们当然愿意要求集体装修。
五,
开发商愿意吗?其实无所谓。精装本来就是开发商手中的一张牌。行情好的时候是提价的借口,行情不好的时候也是降价的借口。而市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既然是行业标准,大家有这样的缓冲就不错了。
在没有行业标准之前,开发商往往做精装房。比如这种事情我也参与过。一期项目预测市场好的时候,我装修了一下,准备涨价。明明成本才2000,却值5000。你想买吗?但二期市场触底,宣布降价,却是以取消装修的名义。这样既能刺激销售,又能在一期老业主上门时解释清楚,省去了售楼处。
所以开发商关心的是精装是否如此。我们首先关心的是销售量,而不是快速付款。至于利润率,也是关注的,但主要是总部的考核,项目公司不太重视。反正都是挨骂。赚多赚少都差不多。
六,
这种精装交付对购房者有什么影响?
上面不是说对投资炒房团有抑制作用吗?很多想投资但不知道怎么做的人都会买。他们买了就亏了,就不炒了。
就自住而言,开发商讲诚信,自然大家都开心。谁不喜欢质量好麻烦少的房子?但说实话,这种开发商真的不好找,大部分都会出问题,造成很多麻烦。因为装修不仅麻烦,而且不占房价的很大一部分。当然这里指的是北京,小城市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不要以为大企业、高档豪宅的装修质量好,其实不一定。很多时候,这些事情是项目公司无法控制的。细节不说,大家都知道。这不是个例。开发商只有在确定能赚大钱的情况下才会重视质量,还要忽悠下一波购房者。否则,成本节约将永远是最重要的,没有例外。
去年我一直说丰科苑板块的一个限竞房质量理论上会更好,因为离总部近,从避免麻烦的角度来说应该更好。结果脸被打了,这个工程被评为质量最差。我才知道,人是大群体,总部和一个项目公司没有直接联系,想管也管不了。那么项目公司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只要想想怎么不亏就行了。找总部的麻烦,顶多挨骂,老板的关位置倒是保住了。而且如果亏了,连老板都带不到一起上课。

所以,精装交房对购房者来说是一个机会。好就好。如果不好,是对政府和开发商的贡献。
七,
总之,大量家装公司倒闭并没有错。理论上加剧了行业内部整合,可能会出现寡头大公司。这对行业规范是好事,监管部门也容易管理。总比成千上万的散兵游勇强。剩下的看情况了。反正都是留下来不投机。还是那句话,对于这两年限价下的新房,自住为主,品质为重点。
仅供参考。
我是来自北京的张兄弟。如有疑问,请私信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