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关于努力

核心提示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稻盛和夫本文精选了稻盛和夫著作《企业成长战略》《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六项精进》,希望本文能

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每一天都付出真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真诚的修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稻盛和夫

本文精选稻盛和夫的著作《企业成长战略》、《优秀企业的管理技术》、《六个力争》,希望本文能对你的职业生涯有所启发。

第一,开创事业的前提是要有善感。

当我们有了善的意识,就与善的意识不谋而合:“一切生命,请小心自己”。这个时候一切都会很顺利,事业也会很成功,不断发展。相反,如果你违背了你的意识,你必然会失败。

如果这样想,也可以解释企业衰败、衰落的原因。比如企业为什么会破产?是因为企业“没做好事”,“没做对社会对世界奉献的事”,“企业发展起来后就不努力了”。也就是说,衰落和没落是对违背意识的报应,仅此而已。

近年来,一些过去评价很高的企业倒闭了。倒闭前,企业的悲惨处境暴露无遗。那些曾经享誉全球、备受尊敬的著名运营商,瞬间失去了威信,跌入了痛苦的深渊。这其中,有三四十年后从发展走向衰退的企业,也有最近迅速走红的“风险导向型企业”,只是高速增长了几年,然后瞬间倒下。无论什么样的企业,成功之后都容易分崩离析。

白银曾经这样说过:大家都不相信‘因果报应定律’!因为做好事会有好结果,做坏事会有坏结果,不能及时清晰的呈现出来,所以大家都不信。的确,在短时间内,这样的对应结果往往不会出现,但从10年、20年、30年这样的长时间来看,因果肯定会对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点都不差。《因缘定律》没错!

我们现在所做所想的结果,几年后或者几十年后,还不确定,但结果一定会出现。我们现在产生的是原因,将来一定会作为现象出现。到那时,再慌再伤心都来不及了。我希望每个人都记住这一点,每天都想着做好事。

第二,开创事业不一定是伟大的成就。

什么是企业家?一个能把一件大家看似都在做的简单事情变成事业的人,就是创业者。这听起来像禅宗,但它的真理是真实的。事业不一定成就大。很多创业者白手起家的时候,做的都是不起眼的普通生意。

如今,“新兴企业”一词被广泛使用。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和层出不穷的投资,很多人可能会想:“现在很多新兴企业可谓是抢尽了风头。他们要么有优秀的技术,要么有特色的业务,成为投资界的宠儿。相比之下,我的公司在技术和业务上并不出彩。它怎么能活下来?”的确,如果你在创业之初就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技术,开拓了前所未有的领域,自然会获得巨大的优势。但在我看来,与这样的成功人士相比,那些在普通行业创业成功的人更值得尊敬,更值得效仿。

有的经营者是白手起家,有的是步其父后尘。但纵观如今的中小型家族企业,近一半的年轻人似乎不愿意接手。有些行业和企业在我这一代人看来很有前途,但在年轻人看来却不是。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想继承企业,宁愿大学毕业后在大公司做白领。但有时候命运也会捉弄人,比如父亲年老体弱,病情加重,不得不听从召唤,在年近40的时候辞掉工作,成为家族事业的接班人。我接触的很多人都属于这种情况。

传统中小企业从事的行业往往很普通,既没有高科技,也没有新的课题。所以很多年轻人完全不愿意追随父亲的脚步。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比如刚才提到的老父亲,或者是家中长子,他们极其不愿意被鸭子赶下货架。这样的二代甚至三代接班人,因为不看好自己公司的业务,对自己的企业和事业不会有自豪感,从而导致公司业绩不景气。想要继承的企业发展壮大,首先要改变消极的态度,从心底里认为“这个企业很棒”、“我父亲给我的企业很棒”、“我以这个企业为荣”。换句话说,只有心态变了,企业才会变。

事业之路不是铺着红地毯的华丽天桥,而是始于足下的坎坷之路。很多令人羡慕的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源于平凡事业的不断积累。简而言之,所谓企业家,就是能把大家看似做的简单事情变成事业的人。

第三,开辟事业,要有强大的投石意志。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每次,我都会把这段经历记在笔记本上,一有机会就给公司内外的人讲解。

我把自己对管理原则的思考称为“哲学”。其中“重视原创”和“成为先锋”是很多主张积极果断挑战新事物的重要内容。

同时,作为实现新目标的途径,我还提出了“要有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弥漫于潜意识的欲望”、“不断做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明天比今天好,后天比明天好,反复学习创新”等原则。

再者,为了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取胜,为了不断实现高管理目标,我还提出经营者必须有像战士一样的“燃烧的灵魂”和像岩石一样的“坚强的意志”。

除此之外,我还谈到了经营者必须掌握的具体管理方法,包括掌握实用的企业会计,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体系等等。

但作为运营者,我认为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的基础在于,运营者必须有一个审慎扎实的管理态度,构建一个绝对安全的管理基础。

回顾半个世纪的历程,我强烈而深刻地感受到,正是有了正确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才有了我们公司的今天。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最近强烈地感受到,还有一条是极其重要的。

即经营者不能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必须考虑员工、客户、交易对象、企业所在的社区等等,必须与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企业必须以关怀和利他主义来经营。

第四,开拓事业,要做好储备,以应对不可预知的危机。

所有优秀的企业都会把萧条视为重新成长的机会,视为一次考验,所有员工都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自从京瓷成立以来,我就用这个想法来经营企业。

另一个重点是“储备”。企业有多少现金储备,能承受多久,受萧条打击多少次,是否有实力在萧条中抓住新的机会,重要的是是否有足够的“储备”。

但是,现代资本主义不喜欢我的经营理念,因为我储备了大量现金和存款。

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太单薄,就承受不了危机,没有储备就无法抓住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要把萧条和危机变成机遇,就要在平时不断增加储备,扎扎实实办企业。我是从制造销售电子元器件起家的,从一开始就在所谓的“实体经济”领域。

但是在电子商务领域,虽然我预测到了它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知识的匮乏,我在这个领域没有命运。

企业没有社会价值,就无法发展,无法生存,也无法自以为是。

五、开拓事业,要从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出发。

很多中小微企业缺乏技术实力,只能生产单一产品。但是,在这种危机感和饥饿感的驱动下,通过技术和产品的不断研发,中小微企业得以发展壮大,这是其成为骨干企业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目标设定是关键。如果我们单纯的把欲望当成公司的发展目标,那么我们就会把目标变成一系列的数字。一旦目标达成,危机感和饥饿感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满,企业就无法进一步成长,只能停留在骨干企业的水平。

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家只是以满足私欲和赚钱为目的,他们的规模和格局只能止步于骨干企业。想从骨干企业跳到大企业,就必须转变观念,就是要从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出发,而不是把发展目标建立在自己的欲望上。

我曾经做过一个演讲,题目是“谦虚不骄,更加努力”,我一直坚持谨慎,告诉自己不要自满。这种想法的起源是“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才能私有化”。正因为我一直相信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才能私有化,所以才能一直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纵观自然界,可以说是充满了多样性,各种生物和人类共存于这个星球上。尤其是人类社会,有能力出众的,有能力一般的,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有领导能力,每个人都是企业家,那么谁来具体实施呢?谁将执行这个计划?谁来负责这项劳动?这样,社会必然会失去平衡。社会建立的条件是分工合作。有人管理企业,有人努力工作,有人提供服务。这种多样性至关重要。

于是,为了让社会和谐运行,有领导能力的企业家也是不可或缺的,有存在的必要,于是有些人天生就有管理企业的能力。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