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大量企业倒闭后,现在这些倒闭企业的员工都过得怎么样

核心提示国企改革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的,最先进行的是规模小、产能低、效益差的小企业。比如我县的食品罐头厂、机械厂、煤矿、土产公司等,后来,一些中型国企也因为产能和效益问题,进行了企业重组、改制。改制企业有的以承包的方式由私企经营,维系着对职工法

国企改革始于90年代中期,最早的都是小企业,规模小,产能低,效益差。比如我们县的食品罐头厂、机械厂、煤矿、土产公司等。后来一些中型国企也因为产能和效益的问题,对企业进行了重组改制。部分改制企业由民营企业以合同形式经营,保持员工的法律从属关系;有的直接停产或者倒闭,除了少部分人留下。经过劳动部门办理相关招聘手续的正式工人,大部分都下岗了,他们走上了再就业的道路。

这些下岗工人的下岗生活是什么样的?客观来说,有好有坏,但命不好的占大多数。

一个企业再大,也需要大量的财务、司机、电工、销售等专业人才来支撑其正常运转。这些专业人士在再就业过程中有独特的优势,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工作。他们不需要太担心自己的出路。可以说,他们下岗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过得更好。

我有个朋友,供销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分配到县机械厂工作。1996年企业改制后,他正式成为下岗职工。在县城住了两年没有任何根本改变,我决定去广东谋生。先是在一些私企做会计。后来他自己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做了小老板。他的年收入约为200万英镑。他在广州买房买车,生活很安逸。每当谈起那段悲惨的下岗生活,他都感慨万千。他说,虽然下岗的头几天很难熬,但如果不是企业倒闭,自己下岗,他可能一辈子都在一个小镇上度过。两年前,公司通知他国家对企业保险有优惠政策,让他回来养老保险。他最终放弃了,因为他的公司按照广州的标准,为员工包括他自己提供了五险一金。退休后退休金比老家多很多。

一些企业的货车司机也能及时外出单干,在物流、出租等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些企业销售人员,因为对市场有很深的认识和了解,有很好的人力资源,所以纷纷创业,因为比别人起步早,生意蒸蒸日上。普通电工、焊工、维修工等。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不错的收入。

所以,很多早在改制的下岗职工,因为年轻有技术,打破了思想上的顾虑,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更早地融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和华丽转身。这也是国家希望通过实施国企改革,激活沉寂已久的国企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初衷。

当然,对于一些国企员工来说,比如在煤矿患严重职业病的,年龄较大的,不敢下海的,没有一技之长的,下岗后失去经济来源,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前两天遇到老舒,一个很久没见的改制煤矿留守员工。1990年会计毕业后,分配到了当时效益还算不错的副处级国有煤矿。因为业务能力强,几年后行政级别就是科级了。但由于技术和资源问题,煤矿停产,他成了留守员工之一。他靠国家对国有煤矿的补偿资金勉强维持矿区和管理工人。矿上发了一点工资。平时接一点会计的个人工作,虽然生活还过得去,但心里总有很多不舍,因为他的很多同学都成了领导,而现在他却因为单位不对,像浮萍一样失去了归属感。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早日退休。

对于没有技能、依靠体力劳动的下岗工人来说,情况更糟。在我们县人社局门口,因为有一棵大樟树,每年夏天都有很多人来树下休息,一边乘凉一边等着雇主让他们做一些运输工作。很多都是县运输公司的下岗职工。

我在慰问困难职工的过程中遇到一位患尘肺病的煤矿下岗职工。他住在自建的棚子式简易房里。他50出头,头发都快60了。他平时靠打零工和国家救济维持生计,每个月治疗费用几百。他的生活非常艰苦。

除了生活上的困难,对下岗职工最大、最深远、最普遍的影响就是孩子教育的延迟。他们下岗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孩子还小,处于教育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他们不得不四处奔波谋生,他们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这耽误了他们的学习,导致他们的教育水平很低。他们的未来令人担忧,这是下岗工人最痛苦的。

因此,国家应该更加关注这些国企的下岗职工,加大政策和资金的帮扶力度;全社会也要更加关注和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过上更好的生活。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