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内审员的实践与实战
一,激励理论的价值

激励方式很多,但人们对激励理论的认知却大相径庭。
比如一个不在乎钱的大人物说:“员工走了,要么钱少了,要么委屈了。”
事实上,员工主动辞职的原因绝对不可能这么简单,都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我们不能这么极端的去确认离开的原因:
比如这个不爱钱的大人物,他现在已经从后台退下来了,因为钱少?还是因为受了委屈?
如果你有足够的成就感和爱好,钱少了你会离开吗?
公务员工资不高,也很少离职。是因为钱吗?
给你足够的钱,你再苦再累也不会辞职。是真的吗?
很多时候,钱只是因素之一,甚至不能占据绝对的地位!
激励的作用有时候和钱的多少不成正比。比如你年收入5万,对你来说增加到10万,激励的作用肯定很大。
当你年薪100万的时候,会增加到1000万,激励作用会小很多,甚至是负的,因为你赚够了钱就需要享受生活,不想努力工作。
激励理论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不仅仅是金钱。
本文介绍几种激励理论,供大家参考:
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这个理论很多人都听说过,分为生理需求、案例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当你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你就开始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
以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为例:
1.小时候穷,吃不上饭,就要饭的,就当仆人,忍辱负重,辛苦劳作;
2.吃饱饭就开始考虑练武,保护自己,增强自己;
3.练武变强后,他们不再满足于自保,开始表现得侠义,呼朋唤友,开着漂亮的车;
4.等你出名了,就开始追求社会地位:一统武林,成为一代英雄之名;
5.当他成为天下第一,开始独自求败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很难得到外界的刺激,就需要不断的突破自己,不断的提升,甚至练武修仙。
你想如何激励你的员工?就参照这个原理:看他处于什么水平,然后用高层次的要求诱惑他,刺激他,他就会努力进步。
第三,双因素理论
赫尔茨贝格的理论,也叫激励-保健理论。
他只是把自己在职场的活动分为两种:一种能让你满意,一种能让你不满意。
1.让你满意的是工作本身,也就是激励因素。以英雄为例,就是练武有突破,有成就感,获得更多武功秘籍或者自创武功,都是让你满意的事情;
2.让你不满意的是医疗保健因素。比如:人际关系、收入、生活状况等。如果你是勇士,你的保健因素是:江湖险恶,生活环境太差?
如果你想激励你的员工,一方面,促进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另一方面,满足他们对工作环境的需求。
第四,公平理论

公平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收入和支出的比例;第二,人要公平;
这套理论似乎只有负面作用:平心而论,不会有错;如果不能做到公平,肯定有人不满意。
这个不用介绍,生活中的例子随处可见。
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很难做到!
动词 (verb的缩写)预期理论
努力与绩效、绩效与奖励之间有着明确的关系。
预期与现实相符,热情就高;如果收成不及预期,就会受到打击。
就像你对女神表白,她点头,你肯定会高兴得跳起来,你的内裤可能会让你跳下来。如果女神拒绝了你,你会幸福吗?
六。成就动机理论
人的动机概括起来就是对成就、权力和亲和力的需求。
其实这就是把人的需求分成三类。
以这三项为核心来激励人的努力。
成就:你想拿冠军,所有人都羡慕你。
权力:呼风唤雨,人人跪拜。
亲和力:人相亲相爱,花开花落。
七。目标设定理论
哎,虽然我觉得这不能启发人,但这还是个理论。
现实中,我们每天都在设定目标和计划。我们是否完成它们似乎没有太大的激励作用。
有点迷茫!
但是,他的理论是把目标设计成“人一跃就能达到的高度”。努力就能完成,不努力就完成不了。
完成后你会有成就感。
这个理论是:让驴拉车,在它前面挂一根胡萝卜,它追着它,把车拉走了。
八、强化理论
正强化和负强化其实就是奖惩。
就像训练一只狗。
听话就喂骨头;如果你不听话,你会被鞭打。
这个理论虽然出来的比较晚,但是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早就被人们发挥出来了,成为理论只是在文字上形成的。
标签
所谓的激励,归根结底都汇聚在一点:员工需求!

首先,我们要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是什么。需求量有多大?需求的权重是多少?
有时候员工自己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是心理因素。所以,分析和了解需求才是激励理论的真正核心!
当你真正知道了员工的需求,还需要一套激励理论来教你吗?
仅此而已。
请大家多多关注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