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电视被“熊猫”吃掉《甄嬛传》收入,告别贾跃亭时代后内容优势不再

核心提示图片来源:东方IC近日,乐视超级电视官方微博发布乐视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的公开信称,熊猫家电受托生产的几款电视液晶屏不良率接近20%。乐视要求熊猫家电正视问题,承担售后责任,保障乐视用户的合法权益。乐视炮轰熊猫家电的这番操作,是正当维

图片:东方IC

近日,乐视在超级电视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封乐视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的公开信,称熊猫家电委托生产的几款电视液晶屏不良率接近20%。要求乐视熊猫家电正视问题,承担售后责任,保护乐视用户合法权益。

乐视炮轰熊猫家电的操作,是正当维权还是推卸责任的卑劣行为,业内众说纷纭。大部分网友对乐视的遭遇表示同情,但也有网友认为乐视的采购价格低是所购设备出现质量问题的内因。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低端低质低价路线在目前的彩电市场难以维持。

此事之后,乐视如火如荼的发布了电视新品F65 Pro。乐视表示,这是下半年性价比较高的新品,语音功能是在原F65机型基础上升级的。

乐视曾经掀开了互联网电视的篇章,一度风头正劲。但现在乐视已经不是贾跃亭的时代,没有了内容优势,它将何去何从?

据说乐视后妃在宫里的收入都被“熊猫”当竹子吃了。

上述公开信显示,自2020年7月以来,乐融智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津容止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陆续收到用户反馈。熊猫家电的委托型号为Y43、F43、F55。使用半年后,屏幕上频繁出现横线、竖线和漏液。前两款43小时电视液晶屏的不良率接近20%,严重超过双方质量协议规定的1.8%的标准。

据乐视方面透露,2019年初,乐视与熊猫家电东莞分公司达成乐视的代工生产合作。截至2022年3月,南京已完成39万台乐视电视的生产和交付,累计合作金额4.3亿元。一直采用“首付+全款交付”的模式。

乐视表示,自2020年7月以来,在双方多次沟通会议中,乐视均郑重指出了43: 00和55: 00液晶屏批次异常,并提出了禁止和赔偿要求。2020年8月,经熊猫家电提供的屏幕分析报告及双方市场跟踪结果确认,上述质量事故是由熊猫家电自行采购的液晶屏质量不合格引起的。根据合同约定,熊猫家电应免费提供屏幕更换材料,快速解决用户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进行整改,并承担一切售后费用和赔偿损失。

但乐视表示,熊猫家电不仅在产品质量上没有进步,而且没有及时承担应有的售后义务和责任。产品质量事故对乐视的品牌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2020年8月起,乐视督促熊猫家电积极行动,同时支付相关售后费用,解决用户诉求。到目前为止,换屏次数达到11590次,换屏次数达到2160次。预计未来将更换6300块屏幕。

“这两年宫里后妃给乐视带来的收入,都被南京熊猫当竹子吃了。”

记者发现,乐视早在2020年8月就认定了质量问题,但并未及时终止与熊猫家电的合作。而是直到今年3月才终止相关合作。

在乐视超级电视微博的这条推文底部,大部分网友对乐视的遭遇表示同情,支持其维权,但也有网友认为乐视在推卸责任,称乐视可能把价格压得太低,还没有发现中电熊猫有其他电视厂商20%的不良率。

对此,北京恒然律师事务所律师马认为,如果电视质量有问题,消费者有权追究电视品牌的责任。相应的,电视品牌也要保证其销售的产品是合格产品,符合相关规定。

低端灾难?

在此次事件中,除了乐视超级电视,不得不提另一个主角——熊猫家电。天检信息显示,熊猫家电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3.89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邓伟明,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6年,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其注册商标熊猫是中国电子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场上流行熊猫牌黑白电视机。

千禧年临近,中国彩电行业迎来大洗牌。部分品牌停产,熊猫开始退居幕后。2007年,熊猫电子完成重组,开始从玻璃基板、液晶面板、芯片模组、终端全面推进平板显示全产业链。

中电熊猫最新轰动的进展是,2020年9月,BOE拟斥资不低于55.91亿元收购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技术有限公司80.831%股权,同时拟斥资不低于65.26亿元收购成都中电熊猫显示技术有限公司51%股权,若交易顺利达成,BOE总成本将超过121亿元,成为中国液晶面板史上最大并购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披露的数据显示,南京8.5公司和成都8.6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从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的两年半时间里,累计亏损超过277亿元。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人士梁表示,乐视与熊猫家电之争的主要责任在熊猫家电。但不可忽视的是,双方电视合作质量差是因为乐视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低、毛利率低、口碑一般。

梁说:“如果代工的采购价格很低,那么工厂就不太可能提供更好的零部件,比如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屏。所以低端低质低价路线在目前的彩电市场很难维持。”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发现,除了上述三款与熊猫合作的产品,乐视的其他产品也因质量问题被用户投诉。

第一代互联网电视品牌的陨落

作为第一代互联网电视品牌,乐视度过了不平凡的几年。2013年,乐视正式发布首款超级电视,号称开创了全新的电视机品类,重新定义了电视机。

2016年10月,乐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发布会,公开发布了电视、手机、VR、自行车、汽车等五款智能硬件产品。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新的85英寸电视uMax85。但是好景不长。这场盛大的发布会过去不到一个月,乐视就开始陷入负面新闻的窘境。

公开数据显示,2014-2016年,乐视销量分别达到150万、300万和600万。奥维云。com在2016年表示,乐视正在向传统第一梯队靠近。当时乐视电视的核心竞争力是低价和生态。可以说,互联网电视正在失去一台电视。乐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当年不止一次上调了电视价格。

不久后,乐视体系陷入资金链危机,电视业务也受到影响,市场份额迅速被小米、酷开等互联网电视品牌蚕食。为了摆脱乐视的标签,乐视不得不改名。

2017年12月,乐视电视业务运营主体乐视致新更名为新乐视智家。4个月后,乐视的母公司更名为“乐融致新”。2019年5月7日,互联网电视乐视超级电视正式将其中文品牌升级为“乐融”,并发布了全新的品牌logo和电视新品。

然而仅仅4个月后,乐融集团在2019年9月的品牌沟通会上宣布,乐融超级电视更名回乐视超级电视。当时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乐融品牌对于很多互联网电视消费者来说比较陌生,推广起来比较困难,而乐视超级电视知名度较高,用户群较多。

2021年,乐融致新CEO安迪透露,2020年要卖出40-50万台电视机。这与2016年的600万台相比大幅缩水。安迪坦言,目前希望维持现有的销量,但与之前的烧钱模式不同。通过大量烧钱来改变一个用户,在财务上是不符合逻辑的。

目前,曾经的互联网电视王者乐视已经倒下。目前彩电市场,在存量竞争下,头部聚集效应明显加强。根据洛图科技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八大国产品牌总出货量达1610多万台,同比增长4.3%,占市场总份额的94%。乐视不在其中。

梁表示,与其他一线电视品牌相比,目前的乐视超级电视已经不具备优势。“现在的乐视超级电视已经不是贾跃亭时代的乐视了。在那个年代,乐视超级电视的内容是一大优势。当时乐视有很多影视版权。”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