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葆森怎么发家的

核心提示wumiancaijing.com////同时代的王石、冯仑、宋卫平等都已撤离地产圈,只有胡葆森活跃于一线,如今一手创建的建业遭遇危机,他会后悔自己的坚守吗?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发布作者:方斯嘉编辑:陈涧设计:岚昇实习生:罗婉儿河南地产首富胡

wumiancaijing.com

////

同时代的还有王石、冯仑、宋卫平等。已经全部退出地产圈。只有胡葆森活跃在前线。现在,自己一手创办的建业陷入了危机。他会后悔自己的坚持吗?

本文由吴冕财经原创发布

作者:方思佳

编辑:陈建

设计:兰生

实习生:罗婉儿

河南地产首富胡葆森2月14日召开媒体座谈会,宣布架构和人事大调整,整合五大总部,三家上市公司宣布更换CEO。

当67岁的胡葆森为自己的事业发愁时,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王石、宋卫平、冯仑早已离开房地产行业,过上了“第二次人生”。

20年前,胡葆森、王石、冯仑在地产圈有所作为,被称为“地产三君子”。如今,王石从万科辞职后,热衷于健身阅读,而冯仑则做起了自媒体。只有胡葆森,已经身在地产江湖。去年,作为河南地产的大哥,他向当地政府“讨债”。

胡葆森生于1955年,现年67岁。回顾40年商业的风风雨雨,有人称他为“神”,有人称他为“奸商”。但是,他依然在地产圈里走在前列。活到这份上,胡葆森是太赚够了,还是觉得名牌不够响亮?他到底在坚持什么?

在名利场打滚

河南濮阳的“滑”家,诞生了一个“河南地产大王”,但此事鲜为人知。因为姓“滑”的地产大王已经改姓了。

一切都要追溯到改革开放的第一年。1979年,24岁的华建明从郑州大学毕业,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河南分公司工作。1982年,他被派到香港成立了一家外贸公司。

面对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东方明珠城市,来自河南农村的华建明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卑。他曾回忆说:“当我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和‘我来自香港’时,得到的反馈往往是不同的。”他说:“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种因贫穷而产生的自卑感仍未消除。”

上世纪80年代,香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被金钱的味道所包围。华建明在香港待了十年。那段时间他学贸易,尝试过炒烂尾楼,积累了人脉。直到1992年,他辞去公职,从香港回到河南创业。

此后,华建明改名为胡葆森。据说他在香港认了一个姓胡的做义父。2019年,这位名人的遗孀去世,在讣告中,养子胡葆森名列其中。

回到家乡后,胡葆森首先想到的是赚钱。他压上了从香港赚来的积蓄,拉上了河南当地的建行,合资成立了河南第一家中外合资房地产企业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但是一切都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当时海南房地产泡沫严重,国家出台政策法规,进而影响全国房地产市场。胡葆森曾经回忆说,他非常焦虑,每天都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但他熬过来了,拿下建业地产,最终成为河南最大的开发商。

在河南创业的前十年,胡葆森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逻辑: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可以名利双收,造福桑子。说白了,可以赚钱,可以成名。

胡葆森认为,房地产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项“扎根中原、造福人民”的事业。他还发现,投资足球不仅能收获掌声,还能增加人气。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董事杨楠曾对《中国周刊》表示,早期80%的人是通过足球了解建业集团的。

▲建业集团一直在投资足球。图片来自新华社。

“名利双收”之后,外界给了胡葆森很多正面的标签,比如河南优秀企业家、地产意见领袖、河南足球教父等等。

凭借良好的声誉,胡葆森在商界找到了一席之地,并发起了中国最大的房地产联盟中城联盟和最大的豫商组织松山会。他还担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和湖畔大学讲师。

名气越高,责任越重。河南暴雨发生后,作为河南房地产行业的“老大哥”,建业率先向上级发出“求救信”,称负面回应将是全国性的,极其严重。

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后,胡葆森早就学会了提升自己的地位。他说,“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留在家乡,参与家乡的建设。”2002年,建业实施了固守河南的“省”战略。

胡葆森不只是嘴上说说。在承诺“这辈子都不离开河南”后,建业深耕河南20年。建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实现河南省18个地级市、122个县级市全覆盖。在“求救信”中,建业声称2020年营收1256亿元,纳税86亿元,在全省企业中排名第二。

▲去年9月,网上流传的一张建业集团求救信截图。

他除了是河南当地的富豪,还是河南的“足球教父”。他曾向外界表示“他会投资河南足球,直到建业破产”。1994年,胡葆森接手成立仅两年的建业集团,并投资成立了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最让他骄傲的是,自1994年中国职业足球改革以来,这是唯一一家没有改名的俱乐部,从“金元足球”时代一直存活到现在。

胡葆森拥有大量“铁粉”。2021年河南建业队宣布更名时,有球迷感慨:“不管未来如何,河南足球永远记得胡葆森。”河南建业发出“求救信”时,有大量声音呼吁:“谁都可以倒下,不希望看到建业倒下。”

外面的世界充斥着言词,但这也让胡葆森受困于名利。

在坚守了20年“不出河南”的承诺后,建业遭遇了同行的内外夹击,艰难生存。直到2019年,胡葆森才放言要“出豫”。然而,今天与以往不同,建业已经错过了全国布局的最佳时期。

他投资足球,声称自己从未在足球上获利。“足球很无奈,花钱太多,赚不到钱”。热衷于推广文化名片,立足河南文化,打造了“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唯豫剧幻城”等项目。

由于文化旅游地产投资大、回报慢,有声音指出,胡葆森主要是出于情怀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因此建业高层出现分歧。

晚年遭遇危机

胡葆森保住了自己的名声,牺牲了自己的兴趣和时间。

今年正月,“地产三君子”之一的王石忙于健身运动,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人生心得”。另一位“绅士”,冯仑,和他的朋友们聚在一起,感慨地写道:“吃顿饭,喝点酒,聊聊天,是一种享受”。

而胡葆森仍然担心建业集团。2月14日,河南建业宣布将公司由“五级管理”精简为“三级管理”,整合“五大总部”。与此同时,其上市公司高管“换血”。建业四大上市平台中,有三家上市公司宣布更换CEO。

▲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

与胡葆森媒体召开“座谈会”,公开上述事项。他效仿王石和冯仑,通过媒体宣传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策略。

能做到这一点的开发者少之又少。现在大部分开发商都是出现问题之后才会和投资人或者购房者开内部会议。外界只能从稿件或内部采访中得到一些细节。胡葆森对媒体的长期开放,为外界了解胡葆森和建业打开了一扇窗。

在外界看来,胡葆森是一个有情怀、有奉献精神的企业家。然而,在晚年,外界不仅没有给予胡葆森“守旧”的肯定,反而有很多指责。

在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有很多对建业系产品的负面评价。要知道,河南建业能成为河南房企的龙头,一定是建立在产品过硬的基础上的。胡葆森曾对外界说:“产品和服务永远是建业的重心,‘好房子’是被客户广泛认可的产品。”

在地产圈的“魔咒”中,房企到了一定规模,必然会出现一些负面信息。这可能是企业产品的问题,也可能是信息传播渠道更广,信息被夸大了。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买家都把矛头指向了建业和胡葆森,并高呼“不要破坏之前的声誉”。

这种愤怒也燃烧到了建业的合伙人身上。目前建业还有一批商业票到期无法支付。这种消息打击了建业的金融声誉。

▲一张显示“拒付”的建业商业票。

建业集团并不掩饰自己的现状。去年9月,一封建业集团的“求救信”广为流传。恳请建邺河南省委、省政府协调相关市县区,尽快偿还因各种原因拖欠多年的50多亿元。信出来不久,就引起了市场的恐慌,投资者纷纷抛售建业系的股票和债券,使得本已紧张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建业地产总资产1613亿元,总负债1486亿元,净资产127.5亿元,资产负债率92.1%。

在媒体论坛上,建业集团副董事长、新生董事长王军表示:“目前最大的风险和挑战和整个行业一样,风险还是流动性风险。”

在这个紧要关头,辛苦经营的建业一旦倒下,意味着胡葆森的个人财富将缩水,也意味着胡葆森将从地产意见领袖、豫商领袖的宝座上跌落。

最让胡葆森担心的是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课。

胡葆森曾直言,她不会让女儿接班,而是交给职业经理人或团队。虽然胡葆森的战略与王石相似,但他想用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可惜,像郁亮这样与公司风雨同舟多年,最终能接班的人太少了。

曾从万科挖来袁做建业地产CEO,袁不负重托。四年时间,建业销售额从2017年的300亿增长到2019年的1000亿。然而,这位猛将并没有留在建业。2021年11月,袁辞职离开。

继任者王军成了领袖。王军于2018年加盟建业。在此之前,他曾就职于普华永道、碧桂园和摩根士丹利。这位年轻的领袖能否支持建业,还有待考量。

如今,与胡葆森同龄的92位企业家正一个个退居幕后。今年,胡葆森提出了“做少、做小、做好”的目标。然而,在行业寒冬中,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那么,背靠胡葆森的建业还能撑多久?胡葆森还能持续多久?

参考资料:

1.“胡葆森:真正成功的企业不一定赚外快,但都是按照这四个标准办事”“正和岛”

2.胡葆森:我想创建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中国房地产报。

3.胡葆森:建业为什么不离开河南?《湖边的盘瓠》

4.胡葆森,16年中国周刊

原始语句

本文由吴冕财经原创发布,版权归吴冕财经所有。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都要追究!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