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年,次辞职,这是我被虐千百遍后,总结出的工作选择模型

核心提示2016年的4月初,工作一年不到,我把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辞掉了。我的职业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有无数前人都说过,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要干两到三年,积累一定的经验,千万不要只干1年就走。然而我辞职很坚决。因为我觉得,我的工作内容没什么意义,

2016年4月初,工作不到一年,我辞掉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我的职业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无数前辈都说过,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你必须工作两到三年才能获得一些经验。千万不要仅仅过了一年就离开。但是,我决心辞职。因为我觉得我的工作没有意义,发展不起来。

我的公司不是大厂,是游戏公司,我所在的部门是公司内部面向互联网的业务部门,主要处理内部行政系统。也就是说,我们与主营业务无关,只负责公司的运营支持。大部分公司会使用第三方内部系统,因为自主开发的成本很高。但是我们老板不缺钱,所有内部系统都得自己开发,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系统本身的功能也有限。有些只能用两三次的东西还得专用于一个功能,业务真的有限。我负责的系统,在全力支持业务的情况下,用半年时间彻底推翻重做。

不仅业务有限,团队配置也很棒。一个系统4-5个产品经理,研发只有6个,整个部门没有一个3年以上经验的产品经理。在过去的两年里,每个人都在学校注册。每天的工作就是找bug,一天8小时,有效工作时间不会超过1.5小时。也有人因为忙到活不下去了,想辞职。我只是随便玩玩。

当然,公司有赚钱的好地方,主营业务很有实力,氛围不错,食宿都可以接受。但对我来说,公司的主营业务与我无关。我不知道我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我的工作停留在最底层。就算我在这里获得三年的工作经验,也不过是把半年的经验重复三年而已。也许几个月后情况会好转,但我不想浪费时间。于是,在这批学校招生中,我先辞职了。

当时,我决定换到另一个城市,所以我没有告诉家人就选择了裸辞。辞职后的第一个月,我到处旅游,放下包袱。我觉得很舒服。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的。次月,我开始找工作。我想在这个岗位上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我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我找不到主业不是互联网产品的公司。对公司规模没有要求,职位是助理也无所谓。

找工作的生活总是很单调。每天住80元一晚的青年旅社,打印大量简历,整天看各种招聘网站。平日里乘坐各条线路的地铁公交出行,周末去周边游玩。但是我的经验太少,简历和面试通过率极低。一个月投了150+简历,面试了10家左右的公司,都没有offer。很多面试官对我在内部行政系统的工作经历不感兴趣。两三次面试聊得很好,面试官直接跟我说,你的产品思维很好,但是工作经验太短。面试失败和简历被刷的越来越多,心态难免会越来越纠结。

第三个月,我一度觉得自己投了几乎所有的岗位,于是换了一个城市,继续找工作。简历提交和面试还是一样的。投了100+简历,面试了近10次,没有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经济越来越紧张,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沮丧。我开始怀疑这个职位是不是找不到工作。最后,我得到了一个公平的报价,正好是我离开前的三个月。

如释重负,我加入了一家新公司。这家公司有100人左右,从事O2O和A轮融资。当时我就想,第一份工作不到一年,这次至少要待一年。然而事与愿违,公司屁股还没热就发不出工资了,于是开始裁员。我还在试用期,所以难免会卷铺盖走人。于是,在10月底这个尴尬的时候,我拿着一年半工作经验的简历,继续找工作。

突然被辞退,根本没准备找工作,更别说只拿了一个月的工资。我面前的财务漏洞刚刚被填补。万一老板跑路了,我的钱该怎么办?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平静了几天,我又开始找工作了。

上次的各种面试经历至今历历在目。这一次,我有了一些体会。我找不到太无聊的工作,不然到时候就得换了。本来以为会顺利一点,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投了100+份简历,面试了七八家公司,都没有结果。我明白了,根本没有我选择工作的余地,只有工作可以选择我,尤其是年底了,我还要降低自己的标准。

终于,在回家的前两天,我拿到了一家公司的offer。其实这家公司也没那么好,只有30人左右,只有一个产品经理。不过,正赶上过年。如果我不接受,我得读完这一年才能继续找。经过两天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去。

今年8月底,只工作了半年,就辞掉了第三份工作。其实我可以说从公司第一周就开始考虑辞职,一直熬到现在。遇到了新的问题,工作职责不规范,这个岗位应该做的事情我做不了。我是公司唯一的产品经理,职位的定义其实就是画个原型,连需求都不经过产品经理。我的总监不是产品经理,不太懂产品。我做的事情很被动,产品需求我决定不了。其他部门的人经常直接跟我说这个功能要做了。既然我们在这里,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和我的总监沟通,他说公司以前有几个产品经理和专职产品总监,但是都撤了,只剩一个产品经理负责交互设计。这让我很疑惑。他同意我的观点,但不能帮我解决。我去找了CEO三次,他在会上说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当我们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我只想在其中一项业务中扮演“产品经理”的角色。我在邮件里详细写了具体计划,CEO看了几眼就扔了。

后来我导演走了,我正式离职。我走后,公司正式免去了产品经理的职务。半年后,我发现公司根本不需要产品经理。公司产品的数据很少,产品的功能只是支撑业务。

第三次辞职,工作经历是两年,但是没有连续性。踩了这么多坑,已经落后连续工作两年的同行了。这次求职,我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不能第三次踏入坑里。我约了阿里巴巴的专家,就求职和职业发展的话题进行咨询。工作经验不足,我通常要用其他方式来保持充电。写了一堆与工作相关的文章阐述自己的想法,看书,听讲座,网上买产品经理培训资料自学。

我确定了自己的求职目标,公司的业务方向倾向于B端,商务型平台,为后续的职业定位和发展;公司的产品团队不能只有我一个人,老板必须了解产品;公司本身和待遇应该不会太差。现在我正处于一个适应和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所有的跳槽,这次至少要找两年的工作。找了一个多月,面试了10个人,一个offer。

收到offer后,我上网找公司项目的资料,根本找不到。我只能看到一些以前失败的项目。我进来后发现公司要做一个新项目,只有1000个用户,没有用户支持,却想做美团+支付宝+携程的平台。项目负责人对产品的理解停留在复制功能的阶段。这次我没有犹豫。虽然父母一直说先工作,但我明白如果现在不走,不到一年肯定会辞职,甚至项目可能撑不过一年。

入职一周后,我辞职了,2年内第四次,继续找工作。

我怎么看待屡次辞职?

写了这么多,有人会想,不就是眼高手低吗?毕业两年,换了四次工作。如果告诉我,每个人都会大吃一惊。甚至除了最后一个一周内离职的和那个被动离职的,其他两个都没有工作满一年。两年内辞职四次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没有职业规划,每次换公司都不喜欢,只能通过不断换工作来找到自己想要的。这种人占大多数。另一类像我,对职业规划过于严格细致,导致对工作的要求很多。一旦我缺乏经验,就很容易导致高成就低成就的状态,所以只能通过跳槽来寻找更合适的环境。

回想起来,第一家公司的辞职导致了我后来职业生涯的改变。是的,我有要求,公司有要求,工作经验比较欠缺。如果我选来选去,可能也找不到自己期待的工作。

经过这一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候在公司保持耐心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即使会有几个月的煎熬。因为有两种可能。第一,也许几个月后公司会推出一项好业务。以前换工作相当于重新开始。第二,工作时间太短会影响求职,尤其是一年以下的工作,容易给HR造成不稳定的印象,所以即使辛苦,也最好留到一年。事实上,我的第一家公司已经在其他领域引入了后台系统,虽然不好但至少可以接受。如果我留在那里,我至少可以有一年的经验。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90后,频繁跳槽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作为一个辞职狂热者,我并不认为跳槽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份工作持续时间不长,就很难更深入地安顿下来。比如一年一跳。通常一年只能开始公司的业务和方向。跳槽之后,你得重新熟悉新的公司和业务。而且,过程很麻烦,裸辞会遇到经济问题。今天,如果有工作不到两年的人问我要不要辞职,我大概会告诉他,一方面我不能安于工作,另一方面我也不想轻易辞职。所以,有时候我在想,职业规划到底重要不重要。对工作过于认真有时不是一件好事。也许顺其自然更好。

如何判断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做?

经历了这么多,我很赞同一句话,不要安于一份工作。一旦做了,就意味着这份工作很可能会持续很久,导致没有合法的发展方向,没有办法落户。

踩了这么多坑,结合网上七七八八的经验,我总结了一个简单的择业模式。无论是选择offer还是考虑离职,都可以考虑以下四个维度:公司、项目、团队、待遇。

选择工作模式

其中,公司是指公司自身的规模、发展状况、经济状况,以及主营业务的市场地位和发展状况。好公司就不用说了,至少是有前途的,盈利的。如果你说公司没有做出有用的产品,或者一直在烧钱,那你就要谨慎了。

项目是指工作所在的具体项目,包括发展状况、前景以及在项目中的作用。较大的公司有多个项目,而较小的公司可能只有一个项目。有些项目是公司的核心项目,自然有保障,有些则是公司拓展的新业务。前景不一定明朗,但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还有其他已经被市场淘汰的项目,或者只起到内部支撑作用的项目,自然没有保留的必要。项目的作用就是在项目中做了什么。同一个岗位不同的项目类型和角色是不一样的。对于我这种在职场中成长的人来说,项目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未来几年的工作方向和能达到的高度。

团队就是一起工作的人,包括部门的大小,这个岗位的人数和合作方式,工作职责和分工,老板牛逼不牛逼。在一个老板强势,岗位职责规范,同事能力高的团队里,自然工作效率高,能力提升大。如果团队工作职责不清,流程混乱,老板不是这个背景的,甚至不懂业务,工作就很难推进。首先,需要花费精力提升团队职责,不一定能成功。还会有另外一种情况,大公司多,就是团队成员太多,事情做的太细,导致螺丝钉,这就要结合项目来考虑了。

最后一点待遇,自然不言而喻,给多少钱,要不要加班或者加班多长时间,有没有五险一金,福利怎么样,公司对这个岗位的培训和交流机制等等。

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人选择的工作是不一样的。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我这种工作3年以内的人。在每个维度上,公司对于毕业生会更重要,项目和团队对于工作不到3年的人重要,待遇对于已成家的人显然是最重要的。当然,这四个好工作也不是都能做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条件和要求。我的标准是这四项都不能低于最低标准,这是找工作和辞职的底线。

如果我回头再做一个关于这四个辞职的选择,我可以说我不后悔任何一个公司的辞职。因为这些工作中至少有一项低于最低标准。第一份工作,公司本身,待遇还不错,但是内部系统项目太一般,不高,做的东西太基础。第二家公司发不出工资,显然是公司本身不合格。我还是赞成第三家公司的项目。虽然公司小,还可以,但是团队明显不行。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公司没有其他能做产品的人,工作无法进行下去。第四家公司显然没有项目前景。

所以,我现在第四次找工作的目标很明确:

不能做一个又小又穷的经济公司。

我做的项目一定要有前途,符合我的职业方向。

产品经理团队完善,岗位职责必须明确。

工资不能太低,加班不能太严重。

在满足这些要求的情况下,再考虑。

如何度过你在裸辞的日子?

每次我辞职,都是裸辞。有人会问,你走之前怎么不找个下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可能在工作上花很多时间去面试。面试需要不断请假。只要你短时间内请假三次,你的老板肯定知道你做了什么。而且很多公司都希望马上被录用,倾向于找已经离职的人。除非你能在两三次面试中拿到理想的offer,不然还是辞职后专心面试比较好。

经历了这些辞职,我发现我害怕的不是找不到工作,也不是经济问题,而是心态的改变。一开始我信心满满,但是一次次挫折之后,我会失去理智,骂公司没有眼光。时间一长,我会渐渐怀疑是不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最后会匆匆忙忙去医院,找一家不满意的公司。我工作的互联网行业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工作经验少,没有名校大厂背景的人,很容易陷入长期找不到工作的境地。

因此,裸辞的生活不可能是随遇而安的。你必须做好找工作的计划。首先心态要平,先定好找工作最长可以接受的时间,比如三个月。然后,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市场情况来确定你要找的工作的标准。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定一个更高的标准。如果过了一段时间还没有消息,就必须降低标准。如果找不到,可以再掉,这样心态才不会失衡。找工作的时候是学习充电的好机会。修改简历,准备工作,面试前了解和准备公司。

PS:这个故事纯属虚构。任何相似都是巧合。

本文由作者@ pampas授权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题目来自PEPEPELS,基于CC0协议。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