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冲击

核心提示对于面临多重压力的中国制造业,互联网大厂提供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正解局原创前几天,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提出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引发了网络热议。也剖开了中国制造业的尴尬现实。张董事长讲出了这几年的社会现实,不少年轻

对于面临多重压力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案例。

局创意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建议“鼓励年轻人少点外卖,多去工厂”,引发网络热议。

这也揭开了中国制造业的尴尬现实。

张董事长谈了近年来的社会现实。很多年轻人愿意在风雨中做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却不再愿意在工厂里做产业工人。制造业招工难,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宁敏镇电视剧中有一个故事,女主角白麦苗迫于家庭困难和家乡发展落后的压力,参加了招工,到福建沿海一家电子厂当工人。

那是上世纪末的事了。

那时候,当产业工人是穷孩子改变命运的途径。他们住的宿舍比家里的土坯房还干净,大城市的生活丰富多彩。与西北的贫穷相比,南方的水土更加滋润。

三十年过去了,发生了不同的事情。今天已经和过去不同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做产业工人。今年2月,人社部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100个职业排名,其中全国招聘大于求职中的“最缺岗位”。

与去年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的排名显示,制造业缺工现象仍在继续,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缺工仍在增加。

年轻人不想做的B面是制造业的人力成本也在上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在快速上升,明显快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工人相比,中国工人的平均月收入要高得多。

在服装行业,这个问题更加明显。除了用人成本,服装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库存。

服装行业,历史悠久,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功臣,也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行业之一。它曾经是世界工厂的代名词,在那里衬衫可以换成飞机,运动鞋可以换成技术。

然而,随着中国服装业的快速发展,库存问题日益突出。

过去十年,国内服装行业库存增长了8倍,每年库存积压可达9000亿元。

什么概念?

如果全部换成百元大钞,一次可以装满30多架大型民航飞机。这些输出值是由新面孔产生的。

库存压力大,工厂也困难。工厂开工时订单量大,中小工厂接单困难。

大品牌大量下单,但库存压力大,滞销后挤压利润。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差,服装行业经营风险高。

中国人的时尚变化越来越快,但是十几年来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哪个大的服装品牌能在中国主导市场。无论是本土服装品牌,还是国外快时尚品牌,都不例外。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解决目前的困难局面,让供应商和需求者做得更好?除了继续把服装产业转移到更落后、生产要素价格更低的地方,还要有一条新路。

其实国家已经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一直在倡导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智造时代。推动数字与现实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已被确定为国家战略。

“面向未来,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我们的数字经济。”

在我们国家,无论是为企业还是个人做职业选择,都要看清楚大方向在哪里,国家在讲什么,这样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

看了政策,也了解了中国的未来。

鉴于中国服装行业的困境,破局何去何从?

考题出来了。我们来做数字和事实的整合。但是数字和现实的融合呢?你想在每个公司层面突破什么?答案不一样。

2018年,小米上市前夕,雷军特意在小米的招股书中写了一封公开信。他特别用粗体字写道,小米是一家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但市场普遍质疑:连苹果都没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小米硬件业务营收占比90.8%。为什么说是互联网公司?

其实也不奇怪。

当时很多公司都很自豪地标榜自己的互联网基因。

就像现在,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做好数字与现实的融合,才是互联网新的出路。

今年1月,腾讯在央视推出新品牌广告宣传片《助力实体经济》。但经过观察,核心还是两个招数:微信和小程序。归根结底还是要流量赋能。

内向的创始人,然而给腾讯植入了它无法割舍的线上社交基因,但有时也意味着它永远离实体经济一步之遥。

也许就像2010年深圳IT领袖峰会上,马花藤说的:马云在前面,我们在后面。

数字融合怎么做,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但是,互联网巨头们都很清楚,已经确定了方向。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主战场其实有两个:一是如何实现数字经济的产业化,比如阿里云。阿里在做阿里云的时候,中国没有人会意识到数据会成为生活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信息传递和算法处理现在会像空齐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随着云计算走向产业化,是否有必要建设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基础设施?“东算西算”工程全面铺开,是否有必要在各地建设数据中心、数据枢纽和集群?这些都带来了真正的工业,并连接了许多工业部门,如能源,建筑,设计和电力。

另一个主战场,工业数字化,如何推进工业数字化?服装行业如何推进行业数字化?

服装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随着Z世代的崛起,服装行业并不景气。

曾经红极一时的邦威和真维斯已经走下巅峰,一些当时在中国红极一时的外国品牌也在经营中举步维艰。

从产业来看,服装行业出口量持续减少,增长停滞,产能转移加剧。近年来,越南制造的耐克鞋销往中国。甚至,讨论开始了:越南会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吗?

工业数字化迫在眉睫。

其实中国各大服装品牌都已经有所动作,都在积极探索。我举个小例子,之前可能被低估了。

2020年9月,阿里巴巴犀牛创世宣布成立。之前叫“阿里之谜一号工程”,在里面藏了三年,放了出来。

今天这个生意,在服装行业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就是当时的一个例子。

有人曾说,“中国每卖出四件衣服,就有一件是通过阿里巴巴——一个高科技高效的服装销售体系——卖出去的。另一方面,服装的生产是江浙、广东、福建的一台缝纫机,一双手,日日辛劳——这是传统的、低效的服装生产体系。”

2017年9月,犀牛知止的创始成员向阿里巴巴CEO逍遥子提交了一份计划——利用阿里巴巴的技术,打造一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智能的、令人敬畏的、能够代表中国精神的“未来工厂”

做犀牛智能是阿里给服装行业开出的药方。

这一年,互联网圈在发生什么?

这一年,自行车共享风靡全国,走出国门,名扬全球,自行车共享入选“中国四大新发明”。

今年腾讯王者荣耀成为当年手游老大,周评价“一天一亿”。

今年短视频大热,掀起新一轮创业风。

不过,其实今年还有一件大事。

2017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加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推进的良好格局。同年11月,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

2017年,犀牛智造项目立项,同年开始选址建厂。2018年3月,犀牛知止第一行代码诞生。

智造以数字化一头扎进了服装行业。

从产业角度来说,犀牛是在做尝试。淘宝天猫在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已经成为服装行业最大的线上平台,对服装行业的判断和认知更加准确。

也就是说,犀牛智能从一开始就具备趋势洞察和预测以及智能决策的能力。这是淘客内功在犀牛的外化,也直接解决了服装行业中小商家的一个重要痛点,那就是无法预测市场变化和趋势。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这也让犀牛智造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工厂或者工业园区。犀牛不是孤立的。它一头连着中国最大的服装消费者,另一头连着产业链上的品牌和商家。

智造万豪万佳工业园

从外面看,我们会充满好奇。阿里为什么要做工厂?阿里做了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一步一步看全局。

智能犀牛制造是新制造平台的尝试,犀牛工厂是新制造对未来工厂的物理落地。

这是一个完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工厂。

传统上,工人在作坊里缝制衣服,犀牛工厂则是在智能平台里做服装产品的“程序员”。

西牛智能装配线

犀牛智能的平台是由犀牛工厂、卫星工厂、合作工厂、合作品牌组成的生态。

一方面,智造正在尝试和探索服装行业的数字化,服务于中小品牌。以服装品牌焦内为例,从2020年开始与犀牛进行深度合作。双方的合作品类包括针织和梭织家居服、打底裤、防晒衣、防蚊裤、t恤等。

经过一年多的合作,焦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销售额增长了3倍多,成为天猫内衣行业的TOP2,家居服类目排名也从100提升到了今天的第七。

另一方面,犀牛智能已被纳入众多中小工厂,不仅带来订单,还有技术和经验,帮助中小工厂实现产业升级。如犀牛与著名传统制造业巨头鲁泰纺织的合作。

两家公司的合作可以追溯到某年28日的生产需求,春节期间紧急订单的高质量交付成为双方合作的契机。

2020年11月,犀牛智造与鲁泰共建的第一家智能工厂正式投产。一年多后,鲁泰纺织负责此次合作的司伟炯表示:“双方合作近一年,陆续生产了包括瑜伽裤、t恤、毛衣、防晒衣等十几个产品品类。,平均发货时间7-10天,比鲁泰固有的生产周期缩短50%以上,无论是公司的所有产品。

2020年9月,犀牛智慧成为世界经济论坛的“灯塔工厂”,不仅为中国企业赢得了荣耀,也为世界范围内的服装行业赢得了一口气。

几个月前,犀牛智造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试点应用案例。

目前,已在杭州、浙江海宁、安徽苏州等地建立了三个工业园区和八个犀牛工厂。,可为包括针织、梭织、羽绒、牛仔裤等超过70%的服装品类提供一站式灵活快速供货能力,让服装品牌商家大幅消除库存,提升竞争力。智造已与200多个中小品牌达成合作,扶持了众多中小服装厂商。

对于面临多重压力的中国制造业来说,犀牛的智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的答案,像他的logo犀牛,看起来很笨拙,很费力气,但是每一步都得扎实。

对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来说,是否是破局的正道当然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是,犀牛的足迹是有迹可循的,是有法可依的。

我相信数字与现实的融合将改变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就像犀牛诞生的那一年,工信部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但是看看去年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试点应用案例清单。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已经不止犀牛一家。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