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传统小店的年轻人:拿着零售新地图,发现生意新大陆

核心提示【猎云网北京】7月29日报道自开小超市一年以来,95后腾超没在凌晨2点前关过门,但他乐在其中:“开店最怕没生意,只要有订单,再忙再累也高兴。”去年4月,腾超“裸辞”回到家乡合肥蜀山区,开了一家小超市。与传统的超市不同,他瞄准了即时零售的消费

【猎云网北京】7月29日报道。

开小超市一年来,95后的滕超凌晨2点前没关过门,但他乐在其中:“开店最怕没生意。只要有订单,再忙再累都是开心的。”

去年4月,滕超“裸辞”回到家乡合肥蜀山,开了一家小超市。不同于传统超市,他针对即时零售的消费特点,线上线下融合运营。经过一年的努力,小超市的月营业额已经达到50万元。

和腾超一样,有一批年轻人正在返乡,从事便利店、蔬菜、水果、医药等看似“传统”的生意。借助即时零售的新业态,这些实体店将重新焕发生机。

“传统小店只需要基本菜”

小店是经济社会活动中微观的、最具活力的个体,这些“毛细血管”也是对市场变化最敏感的。

过去几年,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开自己的小店屡屡失败。其中,案例最多的是咖啡店、烘焙店、奶茶店、花店。

“网上名人店开的最多,可能倒闭最快。很多网络名人店刚出发的时候就偏离了轨道。”滕超说,很多店主空是有感情的,但并没有真正做好创业的准备。他们开店只是为了“漂亮小资”,但梦想和现实往往很难兼得。

“居民最需要的是最有可能抓住市场变化的东西。”在杭州工作期间,滕继续调查超市行业。他注意到,在疫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使用“外卖当快递”,这催生了植根于本地供应的即时零售模式。意识到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腾超决定回家创业,开一家小超市自己当老板。

作为线上外卖订单的主要卖家,腾巢在选择店面时不再以传统的临街店铺、人流量大、装修通透为标准,而是以3至5公里的线上用户密度和人群画像为重要参考。

“省了房租和装修成本,就有更多的资金去铺货。”滕超说,“对于线上用户来说,商品的种类比大量的库存更重要。”

根据总结,从饮品到杂货店,商品种类越丰富,可以满足的需求就越多,被用户搜索和回购的概率就越高。

“受疫情影响,实体店客流不稳定,但顾客对日用品和快速消费品的需求依然旺盛。"滕说,疫情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模式,这可以极大地帮助小商店与客户建立联系,并直接促进销售额的增长。

经过一年的经营,今年腾超超市的月销售额稳定在50万元。

▲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为实体店的恢复和成长开辟了新的路径。摄影:王工

“平价是消费主流”

当腾超为客户准备生活用品的时候,同样是95后的吴亦冬正忙着打包另一个今夏热议的“刚需”。

今年夏天过后,《冰淇淋刺客》成为众矢之的。从钟的66元雪糕,到茅台推出同样的天价酒精雪糕,天价雪糕引发的讨论和社会情绪不断蔓延。年轻消费者在喊:便宜的冰淇淋都去哪了?吴东笑着说:“都是我店里的!有三四十种钱。”

两年前,吴拿出打工积攒的10万元,在太原市解放路开了一家冰淇淋批发店。虽然这家店的名字是“批发”,但吴冶东店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叫‘批发’,可以让人知道你便宜,走便宜路线。”吴东解释道。

“小时候夏天想吃冰淇淋,爸妈都会去批发市场买一大包冰淇淋放冰箱里。”吴东观察到,他周围的便利店越来越多,但便宜的冰淇淋越来越难找到。“线上线下垄断廉价冰淇淋,应该是个好买卖”。

线下,他在比较繁华的解放路租了一个80平米的门面房,在每个冰柜上标注了每种冰淇淋的价格。在网上,他开店之初就接入了美团等外卖平台,这些外卖平台按照价格明确分类:1元区、2元区、3元区...最高的是“6元以上”。

“今年上半年,多地疫情反弹,消费者开始尝试通过外卖购买商品。同时,在线上可以顺利解决‘冰淇淋刺客’价格不透明的问题。”吴东说,公开透明的价格和额外的优惠让更多的顾客尝试点冰淇淋外卖。

目前消费逐渐恢复,像吴亦东这样的实体店成为了消费者真正的“卫士”。吴东表示,从线上销售数据来看,平价仍然是市场供给的主流,也是消费者的主要消费需求。

如今,武义东的冰淇淋店不仅受到附近居民的青睐,每月还能在美团等平台卖出3000多单,外卖占比近40%,日营业额过万元,成为美团平台太原杏花岭区超市便利度和人气排行榜第一名。吴东说,扣除房租、电费等成本,他每个月能净赚4万多元。

▲冰淇淋批发店里,堆积如山的外卖订单等待骑手取货。摄影:王工

“新地图是发现新大陆的唯一途径”

店主从冰箱里拿出新鲜水果,戴上手套在案板上切好,熟练地接单并准备好,然后把一些水果礼物装进袋子里,递给外卖骑手。

在上海拥挤的商业区看到的这一幕,被安徽马鞍山的一个小女孩看到了。

“三线城市可以吗?”裴心想。她的父母1991年在马鞍山开了一家传统水果店。经营了近30年,这个生意遇到了危机:连锁品牌水果店大规模铺设线下渠道,一开业就有十几家,给当地单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如何在留住老客户的同时尽快拓展新客户?裴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决定开辟另一个“战场”——线上即时零售,通过外卖寻找用户。

艰难起步后,佩佩很快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逻辑:“最重要的是引流,比如爆款产品、评价、水果图片之类的,可以吸引客户下单。一旦新客户习惯了在线订单的快速交付,他们就很容易转化为粘性消费。”

许多老顾客的消费习惯被佩佩记住了。一个怀旧的顾客,每次点的都是一样的单,陪着店里走过了春夏秋冬。新鲜的时令水果来店里,老顾客愿意当“品尝师”。在老客户的带动下,“自来水”客户越来越多,销量迅速积累。

裴的计划很快就有了回报。白天有西瓜、桃子、菠萝等时令水果订单。一个接一个。到了晚上,送到周边网吧、娱乐场所、酒店的切水果让骑手们络绎不绝。

如今,佩佩的水果店已经成为马鞍山网上销量第一的店铺,月销量超过1万单,被顾客称为“神奇的店铺”。

▲佩佩的水果店,外卖平台月销量过万单。

从线上引流曝光、口碑积累,到精准匹配消费者,即时零售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将当地实体店与当地消费者连接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当地的消费增长潜力。

“老话说,一张旧地图是找不到新大陆的。”幸运的是,朔是第一个得到“新地图”的人。

“即时零售”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新词,但很多像佩佩这样的95后店主,通过实践发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对实体店的放大效应,开了一系列“神奇店铺”,生意越来越红火。

裴感慨地说,在“一切到家”的时代,即时零售的超级核心将成为本土实体零售店的“新标准”。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