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员工难招

核心提示在老家过完端午,刚赶回到广东,便接到好几拨请求推荐员工的求助电话,特别是好友A君,更是一天打了5次电话,每次都大倒苦水:现在企业真的很难招聘到合适员工。接到A君尴尬的求助电话,我“幸灾乐祸”地回骂他一句“活该”。 2020年以来,受贸易

老家过完端午节,刚回广东,就接到好几个求助电话,要求推荐员工,尤其是我的朋友A君,一天打5个电话。每次都吃了不少苦头:现在企业真的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接到君A尴尬的求助电话后,我“幸灾乐祸”,骂他“活该”。

2020年以来,由于贸易摩擦、疫情等原因,绝大多数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企业甚至被迫倒闭,造成人力资源市场“人太多粥不够”的局面。在这种环境下,企业招员工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很多企业总是抱怨招不到员工,这可能是因为一些企业自身的特殊行业。大部分招不到员工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虚假招聘收集人才简历

这是大多数企业最常见的虚假行为。细心的求职者打开区域性招聘网站甚至全国性的招聘网站,会发现这些企业一年365天都在招聘网站上发布和更新招聘信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规律地在其招聘的岗位上标注“急招”字样。其实这些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招聘需求。之所以发布招聘信息,只是为了收集和搜集各类人才的简历,然后忽悠企业主说自己是做企业人才库建设的。老板一听到这个新名词,也会对经理们的出色工作竖起大拇指。殊不知,这为企业成为求职者眼中的“骗子”埋下了伏笔,让求职者敬而远之。

就像我朋友A君所在的A公司,疫情爆发以来,其公司每天都在发布和更新招聘高级机械工程师的信息,但一直没有真正的招聘。现在企业真的要招高级机械工程师,半个月内没有合适的求职者主动投简历,甚至连人才网上搜的求职者都不去面试。因为求职者习惯了他们的招聘信息,分不清真假,所以只好不予理会。

之前和A先生交流过,很能言善辩。公司已缴纳人才招聘网站年费,公司无招聘需求。招聘网站空闲置也是浪费。不如在人才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收集人才简历,建立人才库,同时为公司做免费广告,物尽其用。为什么不做呢?企业想人才库建设,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假面试获取工作经验

这种招揽工作经验的行为,俗称“企业免费顾问”,是指企业有计划地定期通知求职者面试。面试时抛出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让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求职者结合自身经历提出解决瓶颈的思路或措施,达到收集应对各种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的目的。但企业自始至终都没有录用求职者的打算。这种乱象多见于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针对管理岗位;这种行为有的得到了企业老板的默许,有的则是部门负责人一人所为。

2019年,我参加了广州的一个大型管理培训班。曾经听一位HR大咖鼓吹,用这种“企业免费顾问”是解决企业管理瓶颈成本最低的方法之一。也许这是解决企业管理瓶颈的方法之一,但不是最好的也不是唯一的方法。长此以往,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当企业没有所谓的信誉,人才就会鄙视企业。

三。高薪和低薪的有魅力的人。

这是企业网络招聘最常见的现象。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时,标注高额岗位薪酬,吸引大量求职者投简历。但实际岗位薪资却打折,让求职者无奈又无语。这种方式也是招聘平台的销售人员喜欢“引诱”招聘企业工作人员的“引流”措施之一,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最多的简历,突出招聘平台的优势。

今年5月,在一个500多人的微信群里,听到一个群友在群里诉苦:他有15年的电子工程师工作经验,花了两个小时面试电子工程师的职位。招聘信息写着他月薪15k-25k;和老板面谈了近一个小时,老板最后一句话是:我们是小企业,看在你能力不错,经验丰富的份上,我们破例给你最高月薪7K。如果愿意,第二天可以直接上班。他恨不得当场揍人。等他回来和同行的其他求职者交流,才知道大家的经历都和他一样:老板给的月薪比标注的最低工资打了五折。感觉自己智商被侮辱了,很不爽,就在微信群里传播,发泄出来。

诱人的薪酬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简历,有时也是企业的无奈之举,但确实不可取。最保险的办法是招聘人员在面试前通知求职者告知细节,否则很容易发生纠纷。

四。名义上是企业员工,实际上是劳务派遣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服务行业和大型手工密集型工厂。走在这些企业附近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招聘板,上面写着“XXX集团企业招聘员工”、“XXX知名外资企业招聘员工”、“XXX连锁餐饮业招聘员工”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劳务派遣企业招聘派遣的员工,与这些实际用工的知名企业没有劳动关系。这种以文字游戏为名,以“高人一等,长得帅”为名的“作弊”方法,是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和没有经验的普通员工最容易上当受骗的。这些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沾沾自喜于自己有幸成为这些知名企业的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自己被骗了,觉得和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于是情绪爆发,要么和企业争吵,要么离职,有时还会采取过激行为。

这些知名企业对劳务派遣企业盗用招聘名义的行为心知肚明。但为了及时补充员工,对劳务派遣企业玩文字游戏的行为视而不见,一旦发生员工纠纷,就推卸给劳务派遣企业处理。这让求职者感觉被这些知名企业和劳务派遣企业欺骗了,对企业不再信任。即使他们无助地工作,也不会真正维护企业,最终损害的是企业的声誉。

五、招聘需求不明,就业模棱两可。

这种现象在企业的高级管理/技术岗位上是存在的,可能是招聘部门与用人部门沟通不畅造成的,也可能是企业管理层不清楚招聘岗位的具体要求、职责分工、工作内容安排等。这样一来,经过筛选和面试,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确定候选人。即使是“千挑万选”的人才去工作,用人部门也往往认为自己的工作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纠纷,但用人部门总是会发生纠纷。结果要么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要么是人才不能适应企业而流失。如此循环往复,让求职者觉得企业一直在试用人才,却没有真正的用人意向。

“今天的果实来自昨天的事业,今天的事业将是明天的果实”!企业招不到员工的原因在于企业自身,靠投机取巧应付临时突发事件是“治标不治本”;企业只有认真进行自身的研究分析,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最终解决招工难这个根本问题。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