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处于进行中的商业计划书

核心提示始终处于进行中的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在打印出来时就过时了信息时代前进步伐的加快和全球市场的动态变化。使得原本生命已很短暂的商业计划更加短暂。商业计划从打印机输出的那一刻起就过时了,甚至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商业计划在输入打印机以前就已经

始终处于进行中的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在打印出来时就过时了

信息时代前进步伐的加快和全球市场的动态变化。使得原本生命已很短暂的商业计划更加短暂。商业计划从打印机输出的那一刻起就过时了,甚至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商业计划在输入打印机以前就已经过时了!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里,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要把某个思路发展成一个企业。并通过一个商业计划来讲述如何完成这个过程,做到这一点,创业者在制订商业计划书的时候需要有开阔的思路和能屈能伸的灵活性,还要有清晰的工作重点、敬业精神和决心,同时考虑到如今影响企业的各个领域的变化,制作的商业计划书还必须始终处于进行中,要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商业计划书必须具有灵活性,即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有能力改变方向面不必花太大的代价。灵活性原理要求在制订计划时要留有余地。面对执行计划,一般不应有灵活性。就像一次横越全国的飞行计划,在飞行的路途中会发生许多预想不到的变化--暴风雨、使能见度降低的烟尘、雾或突然出现的强大风墨等。驾驶员必须准备随时调整航向以使风险降低到最小,并保证航行成功完成。这种风险管理在商业计划制订过程中是必然存在的。

商业计划书现在进行时也要求企业家必须具备“灵活性”的基本素质。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灵活性,要很快地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有时环境的变化是出乎意料的。因为在很少的情况下,事情是会按着你的预期发展的,在很多情况下,事情都是出乎意料的,对于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家而言,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必须能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比如,有些企业打算融资、计划目标的融资额是10万元,但他们可能意外地顾到了 100 万元的资金、创业者除了可能遇到投资不足以外,还可能遇到投资过量的问题,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许多投资最终一去不复返了。风险投资公司的 10个项目里面,可能有 ~8 个最终都是血本无归的。其原因就是无论是融资不足,还是融资过量、创业者都首先应该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能够适应当时的形势。

灵活性要求在制订商业计划书时、针对计划的制订过程,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要求计划的制订“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至于计划的执行、则必须严格准确,要“尽力而为,不留余地”。

当然,灵活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它的限制条件是:

不能总是推迟决策的时间来确保计划的灵活性。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是难以完全预料的、如果决策者一味等待收集更多的信息,以便尽量地将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周全,当断不断,就会错失良机。招致失败。

某些情况下根本无法使用灵活性。即存在这种情况、某个派生计划的灵活性,可能导致全盘计划的改动甚至有落空的危险。例如企业销售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可能实现不了既定的目标。如果允许其灵活处置,则可能危及全年的利润计划,从面影响到新产品的开发计划、技术改造计划、供应计划、工资增长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等

使计划具有灵活性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由此而得到的好处可能补偿不了它的费用支出,这就不符合计划的效率性。

变化和变革,它是一个工具。而不是敌人。这正是创业者应该树立的一个理念,也是在制作商业计划书时应该秉承的。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是没有人知道的,因为现在的变革太快了,没有人能够预测2015年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因而,这就对创业者的“快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要求。所以,创业者要学会怎样去应对这个未知的未来,怎么样去面对这种变化的环境。

商业计划不等于企业

商业计划展示的是创业者对公司各个方面的考虑,是新企业发展的营图、畅想。制订商业计划也是明确新企业的发展蓝图、战略、管理团队等要求的最好方式之一。世界500家成长最快的企业中,绝大多数在成立初期就制订了商业计划。缺少商业计划,想从正规或非正规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都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商业计划并不等于实实在在的企业。

一提起创业,大家脑海里就想到的是自己当老板、开公司。如果这个是创业的话,可能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创业者可能不应该创业。但如果创业者把创业看作是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锻炼自己的能力,他认为这种创业可能是度过冬天的方法。如果创业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创业者在开始制作商业计划书的时候,就应该放弃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为创业者即便有再多的宏伟商业计划,如果最后挺不过冬天,也会成为“先烈”

然而,许多初次创业的企业家往往简单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不用做别的事,需要做的只是一份回报丰厚、制作精美、富于吸引力的商业计划,做好了商业计划、企业自然会获得成功,他们把商业计划和建立企业混淆在一起了。与他们的结论相反,一些最有说服力的商业计划从未变成伟大的企业,面一些说服力极差的计划却产生了更为出色的企业。要说明这种现象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将电子试算表带给全世界的莲花发展公司了。

米奇·凯帕最初的商业计划只是一封简短的信,其中描述了个人计算机的市场状况和近10种单独产品,制订了企业创建后为期1年的月预算和一项5年目标--收入达到3000万美元,这需要20~30万美元的资本风险资本的提供者 Sevin-Rosen公司基本上抛弃了原来的计划、战略、产品组合、责本要求、启动计划和企业的头5年规划,他们的结论是:这个商机要大得多,需要100万美元的创办资本,公司要么在5年内获得几亿美元的收入要么根本不要做--即使销售额可以达到3000万美元。莲花公司采取高速启动战略,获得市场先入者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必须点燃这支火箭。莲花发展公司在第一个5年内就拿到了5亿美元的年收入。

在后来电子试表被微软公司和视窗软件夺去后,莲花公司又开始了重新的定位。当时的莲花公司拥有一大堆产品:Improv、Ami Pro、Freelance、Notes以及Symphony,等等,当然还有1-2-3。莲花公司想要开始新一轮的市场扩展就必须寻找到新的定位。既然莲花公司要展开侧击战,它应该把未来放在趋势上,当时网络时代开始显现,它可以作为莲花公司从电子试算表转型的新焦点。恰好,在莲花众多的产品中有一种可供网络同步运算所使用的软件Notes。

在CEO曼兹的带领下,Notes软件成了莲花公司的新焦点。为了加速Notes软件的拓展,在战略配称上,莲花公司做了一个相当漂亮的设计--网罗了8000个合伙公司,共同为世界各地的企业装置这种软件。莲花公司开始重新起步,并实行了迅速的追击。《财富》杂志报道:"在电脑群组软件的市场中,莲花公司占居领导地位,他们的Notes产品正快速地成为电脑网络中的重要角色,就像过去莲花1-2-3在个人电脑上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这里所传达的信息是双刃的。一方面,是通过商业计划的开发可能形成有利于你的机会;另一方面,你仅作了一项计划,并不意味着企业会自动获得成功,除非存在根本性的商机,再加上把握该商机所必需的资源和团队,否则世界上最好的商业计划也无济于事。

商业计划并不等于企业计划。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随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变化、企业都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而商业计划书只是对公司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在打印出来时就过时了,真正的商业计划书应用永远处于进行时的状态,随着公司的实际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优秀商业计划书的“三不要”

商业计划书的基本目的是为投资者提供评判能否融资的一项投资说明和分析文件。大部分的融资方都明白商业计划书是写给潜在投资对象的,所以,希望这个文件“卖相”好看。但是,往往都走错了方向。融资人和投资人之间总是存在一条“沟”,这是为什么商业计划书不容易打动投资人的一个客观限制。

投资人长年累月地与融资项目和机构打交道,第一步就是通过计划书来进行筛选。只有那些有的放矢、符合投资人阅读模式和习惯的商业计划书才有可能获得投资人进一步考察的兴趣。优秀的商业计划书制作其实很艺术。也存在3个"不要”

1.分析行业,不要兜圈子

在投资界有一句话,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没希望的企业。一个行业好不好,要看它的规模大不大、进入门槛高不高、竞争充不充分等因素。最好的行业壁垒高,竞争充分而又利润高,其他竞争者不易抄袭。但是如果投资人不考虑进入某些行业的时候,即使创业者的项目再好,都不可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风险投资者一般都有自己关注的行业和感兴趣的领域。融资者在选择投资者的时候,一定要先对投资者所在的领域进行了解。但是行业分析并不是决定是否投资的唯一考量因素。融资方自己写商业计划书的最大毛病是把各方面都描画得十分美好,完美到了足以引起投资者警惕的程度。因此兜圈子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商业计划书中最常见的兜圈子的做法是,融资方总是“无意”中犯了用大的行业来代替细分行业,或者用其他地区代替本地区等假借概念的错误。比如,用整个游戏软件行业的分析代替手机游戏行业,用一线城市房地产数据代替本地房地产发展分析、用服装制衣行业的分析代替制服行业等。由于细分市场的数据不容易收集到,在做调查的时候也经常被一些错误的信息干扰,而整体行业或者发达地区的规模数据要比子行业或其他地区大很多,也易于收集到,所以一些创业者往往在市场调研的时候,用整个市场的数据来说明细分市场的情况,结果给投资人的印象很不好,而且这部分内容一般是放在计划书比较靠前的位置,投资人在无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可信行业分析数据时,很可能因为手中项目太多而放弃继续读下去。

商业计划书无法代替投资人进行尽职调查和独立研究,因此,在进行行业分析时,一定要从可替代性、进入门槛、竞争性和市场规模4个方面对行业进行分企业成长过程的规划,而不仅仅是一份分析报告。创业路上充满艰辛、任何的创业项目都有风险、创业者在制订商业计划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企业潜在问题和已存在问题的再认识、再思考过程。风险投资者首先需要看到的是一份诚实的计划书,项目本身发展阶段的不完善是客观和普遍存在的,创业者更重要的是提出所面临困难的解决办法。这样一项融资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创业者最好是在有经验的融资机构的辅导下完成,既可避免融资方的盲点和误区。又可借助专业顾问的力量完善商业和赢利模式、而且更容易打动投资方,并可以与投资银行的融资活动顺利对接,少走弯路,提高项目融资成功率。

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书是打动投资者对项目融资的“敲门砖”,创业者在制作商业计划书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以上的3个误区、制作出一份含金量高的商业计划书。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