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论者认为孙殿英是在为汉人出头,因为慈禧作为满清贵族不仅祖上欺压过汉人,更是在戊戌政变中杀害了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因此在民国初期,一些激进的革命党人对慈禧可谓是恨之入骨。而当时孙殿英作为北伐军的一支,他“盗挖”清东陵的行为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惊世大盗”论者认为大家都不该自欺欺人了,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明明就是为了里面的金银财宝,他就是一个一心为财的地痞流氓!坦白说,此类观点也是大多数历史学者们的共识。
后世对孙殿英的评价大多数都是负面的,孙殿英辩解道:“我之所以盗掘清朝的陵墓,是因为清朝杀了我祖宗三代,此仇不得不报,孙中山革了清朝的命,冯玉祥把满清皇室赶出了紫禁城,我只能去挖陵来报仇了”。
并说:我发掘满清东陵,有3个好处。第一,满清入关之时,大兴文狱,网杀士人,象吕留良,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二,满清统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财帛不知多少,今天我发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国库。”
冯玉祥对孙殿英的评价是:“孙殿英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在反对清廷这一点上是值得佩服的,只是我干的是活的(赶走溥仪),你干的是死的(盗陵)”。
“父断清廷之龙脉,子守汉室之黄陵,一门忠烈,国士无双”的评价是因为孙殿英清朝的陵墓,他的儿子叫孙天义,虽然父亲是“大盗”,孙天义一直生活在“大盗”父亲的阴影下,但他并未秉承“大盗”的衣钵,而是自强不息,成为一代学人,在文物保护方面也是专家。
扩展资料孙殿英(1889年—1947年),归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国民党,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
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被俘,旋投汪伪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追随蒋介石反共,打内战。1947年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终于被解放军生擒,后病逝于战犯收留所。
参考资料:
民国初期的军阀孙殿英最后是怎么死的?
孙殿英是病死的。
孙殿英1889年出生在河南永城牧马镇的丁辛庄,在1929年的时候,孙殿英投靠了国民党并且担任了国民党第六军团第十二军的军长。
因为曾经**了清东陵里面的财务,被世人所熟知,在1930年的时候孙殿英参加了中原大战反对蒋介石,在失败以后被张学良收编。
抗战爆发以后孙殿英先后担任了稽查游击总司令和新五军的军长,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又跟随蒋介石攻打***,在1947年的时候,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很难汤阴生擒。
之后孙殿英被关押在了河北武安县的战犯收容所里面,在关押后不久,孙殿英因为生病死在了战犯收容所里面。
扩展资料:
孙殿英这个人从小就混迹于街头,性格豪爽,好行侠仗义,颇有游侠风范。后来闯荡江湖,无论是流氓恶棍,还是军警胥吏,他都处的非常好。
后来因为贩卖鸦片,被吴佩孚通缉,四处躲藏,在人介绍下从军,还混到一个连长。孙殿英脑子灵活,又会顺风使舵,到了1926年,他已经当了军长,投靠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这个人比较看重嫡系,杂牌军根本看不上,孙殿英这种土匪出身的队伍更是不入法眼。但是军阀混战,兵荒马乱,我给你卖命,你怎么能不给我发军饷。
就因为这事,部队的士兵常常开小差,军心浮动,搞不好还会哗变。孙殿英没有军饷,只好埋头苦想生财之道,最终看上了清东陵。
当时的东陵表面以遭破坏,树木被盗伐一空,建筑也被拆的不成样,惠妃陵已经被盗过了。孙殿英把想法告诉了顶头上司徐源泉,他先是一惊,知道这是个发财的机会,但是影响很大。
徐源泉不说话,孙殿英就当他默许了,回去就准备放手大干。最终孙殿英炸开了清东陵并且挖到了大量财宝。
但是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甚至有三名军人为了抢多宝贝,相互火拼命丧于此。尽管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孙殿英却逍遥法外,而且一路高升。
—孙殿英
孙殿英是什么人物?
民国初期的军阀孙殿英最后是病重死去的。
由于孙殿英感到彻底失败,精神沮丧,整日抑郁寡欢,加上他吸食了几十年的鸦片,患上了当时属不治之症的烟后痢。***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他求医治病。这种人道精神和宽大为怀的行动,深深触动了他的心。
在病危之际,他忏悔说:“我过去做了许多坏事,对不起民众,对不起***。***宽宏大量,不计怨仇,比蒋介石不知好多少倍啊!”这年秋天,身患多种病症的东陵大盗孙殿英病重死去,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
扩展资料:
孙殿英投靠军阀。
早年,孙殿英投靠盘踞于安徽省亳州城的姜桂题部下。后来,他率部流窜到豫西巩县、宝丰、鲁山一带,投奔“庙道会”会首李凤朝门下,两年后自己成为“庙道会”会首。
1922年,他拉着一批道徒投入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兼豫西镇守使丁香玲部,从副官升任机关枪连连长。
挂名当了营长之后,他独立山头,成为土匪头子,搜罗教匪,扩充队伍,自称旅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驻豫西直军开赴前线,利用这个机会,孙殿英独立出来并招兵买马,队伍扩大至数千人。
—孙殿英
孙殿英简介?
孙殿英(1889年—1947年),归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国民党,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被俘,旋投汪伪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追随蒋介石反共,打内战。1947年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终于被解放军生擒,后病逝于战犯收留所。
孙殿英(1889--1947),争议人物,乳名金贵,字魁元(科元),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孙庄村人,1889年生。清朝末年、民国、抗战时期流动军阀。1947年,孙殿英病死于河北武安县战俘营。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贩毒发家
孙殿英出生时,家里请来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算出说他是黑龙转世,来到人间世祸福未可知,并为他取名魁元意味拔得头魁,殿英是宫殿之上的英杰之流,注定不是凡人。。。另因出过天花而得外号“孙大麻子”,其父亲与旗人斗殴,将人打死后入狱,后来死于狱中。其母亲对他非常溺爱,使其从小养成了无法无天,好斗的性格。七岁入私塾,常与同学斗殴,尝与市井游侠儿为伍,颇有游侠之气。长大一点就天天混在赌场,以赌博为生,还练就了任何麻将牌他拿手一摸就知是什么牌的绝活;后来又从事鸦片贩运,并加入河南西部的民间组织庙会道,凭着过人的机灵逐渐混到庙会道的头目。因肯下血本各方打点,他贩运鸦片、制造毒品远销上海,获利极丰。
投靠军阀
早年,孙殿英投靠盘踞于安徽省亳州城的姜桂题部下。后来,他率部流窜到豫西巩县、宝丰、鲁山一带,投奔“庙道会”会首李凤朝门下,两年后自己成为“庙道会”会首。 孙殿英
1922年,他拉着一批道徒投入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兼豫西镇守使丁香玲部,从副官升任机关枪连连长。挂名当了营长之后,他独立山头,成为土匪头子,搜罗教匪,扩充队伍,自称旅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驻豫西直军开赴前线,利用这个机会,孙殿英独立出来并招兵买马,队伍扩大至数千人。
1925年春,镇嵩军将领、豫陕甘剿匪副总司令憨玉昆与国民军胡景翼部爆发大战,孙殿英部被憨玉昆收编,编为第五混成旅,孙殿英任旅长,驻防密县。不久,憨玉昆战败,孙殿英改投国民三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叶荃部,任旅长,不久改称第二师升任师长。随后,国民三军由河南开赴陕西,孙殿英不肯离开。孙殿英率部在豫西、皖北一带到处攻城略地。军阀孙传芳、安徽省督军陈调元对他追缉。1925年秋,孙殿英率部流窜到山东济宁后,被直系军阀张宗昌收编为第三十五师,他任师长。在改编为“直鲁联军”时,改称为第五师,委为第五师师长,下辖两下旅共五六千人。
1926年春,孙殿英率部在河北沧县一带参加了张宗昌与李景林联合向国民军反攻的战斗,孙殿英袭击了国民三军所属徐永昌部,为张宗昌立下了第一次战功。事后,张宗昌将孙部改编为直鲁联军第三十五师,不久又扩编为第十四军,孙殿英任军长。1927年春,孙殿英在直隶军务帮办徐源泉的指挥下,在南京附近参加了孙传芳对北伐军的战争。不久,又调往直隶大名,兼任大名镇守使。这年秋天,孙殿英又被张宗昌派往豫北,与冯玉祥部交战。不久,奉军与直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向北溃退。孙殿英率残部退往天津,后又退往蓟县、马兰峪一带。这时,何成浚奉蒋介石之命策动孙殿英投降。孙殿英接受改编,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
孙殿英的后人孙殿英之子孙天义 男,1931年6月生,教授,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黄帝陵基金会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无党派。195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57年以后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工作,1986年至1998年9月担任西安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1994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兼任中国黄帝陵基金会会长。孙天义同志在担任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期间,该校同国外二十多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他大胆改革争取开设多种应用型专业,并为西安外国语学院争取一项世界银行贷款。由于他的努力和成功改革使西安外国语学院成为陕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并实现了与原陕西省外国语师范专科学校的合并,为陕西的高等教育和中国的外国语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主要业绩:学术造诣深,外语理论知识渊博,在教学上硕果累累,科研成果甚丰。管理业绩突出,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教授,在全国外语界和翻译界以及国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审议的《罗斯福列传》、《张伯伦列传》、《英语谚语词典》等书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另外,还校阅、编著、译著11部。先后到美国、日本等21所大学讲学,讲授中国语言和文化教程,举办中国政治和中国教育的专题讲座,深受国外有名人士好评。由于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显著成绩,1991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孙殿英的老家-----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孙庄村仍保存有三间高大漂亮民国式的祠堂建筑,这是当年孙殿英当了军长之后回家盖的,每年都有许多全国各地的历史爱好者前去探访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