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试驾全新AMG

核心提示"三圈没开够,你开够了吗?","我也没有……"以上是我和小伙伴在全球首家AMG体验中心开业并同时举行的梅赛德斯-AMG GT 24小时体验活动中驾驶全新梅赛德斯AMG A 45 S 4MATIC+在"中国纽北"浙江国际赛车场试驾完后发出的感

"三圈没开够,你开够了吗?","我也没有……"以上是我和小伙伴在全球首家AMG体验中心开业并同时举行的梅赛德斯-AMG GT 24小时体验活动中驾驶全新梅赛德斯AMG A 45 S 4MATIC+在"中国纽北"浙江国际赛车场试驾完后发出的感慨。

这款"增压王"不久前在2020成都车展上首发并上市,搭载M139目前"全宇宙"最强的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S版车型仅需39秒即可破百!究竟开着刺激不?赛道,才是最佳的检测场!

因为此次AMG GT 24小时体验活动太过火爆,媒体组每人仅允许驾驶三圈,并且不允许超车。第一圈熟悉这款新车与赛道,第二、三圈为正式体验。此外,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允许关闭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所以体验时间真的是不长,但是也足够我感受这辆全新"钢炮"的实力。

难度较高的赛道

浙江赛车场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赛道,依山而建,行驶方向为逆时针,弯道共有16个,最大的不同是高度落差达到了22米,上坡弯与长下坡直线对车的性能要求很高!这也是检验全新梅赛德斯AMG A 45 S 4MATIC+实力的最佳场地!

具有"中国纽北"之称的浙江赛车场

跑赛道,为了安全,必须带好安全头盔,调整好座椅与方向盘角度。不允许关闭ESP系统,我将驾驶模式通过方向盘下部AMG Drive Unit系统(需要选装)的控制旋钮,选择了S+。轻踩油门驶离维修区,当温柔的对待油门踏板的时候,这款看似"很黄、很暴力"的钢炮表现很平顺,正式进入赛道后,"地板油"激活TA真正的一出,好戏正式开始。

赛道试驾感觉如何?

持续地板油,攻入第一个弯道,发动机转速接近7000转/分的红区,伴随着运动型排气的高亢"嗓音"8速双离合变速器换挡速度迅猛,但并没有多数人想象中那种"激烈顿挫"而是非常快速且平顺的进入更高的挡位,感觉更像驾驶一辆大排量高性能自吸车。

弯道前迅速收油减速,运动型排气声浪发出两声不是很高亢的"回火"音,在刹车点大力制动,前6活塞高性能制动系统,让脚下感觉制动力深不可测,完全将车速轻松控制在入弯前你想要的速度。浙江赛车场有一段赛道是长下坡,然后接"回头弯",高速下坡,在入弯前大力制动,是对刹车系统的严峻考验。三圈下来,在这段长下坡的赛道,虽然没有专业仪器来测试刹车距离,但三圈的车速,每一圈都比上一圈快,在刹车的脚感和入弯的速度感方面,没有衰减的迹象,制动力一直很给力,也给了我足够的信心!

制动后,贴近弯心,车速感应式转向带来的可变转向传动比,根据方向盘的角度,进行精准调节。在弯道中转向,感觉角度很小,灵活性非常高。加宽的轮距与韧性十足的三段可调式运动悬架让车身在弯道中的侧倾很小,完全没有令人心慌的不稳定感。

421匹的马力 ,500牛米的扭矩会让AMG A 45 S在弯道中变得不稳定,而AMG高性能智能适时四轮驱动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走线准确,入弯推头与出弯的甩尾情况会被完美解决,当然没有关闭的ESP系统也功不可没,只要在合理的车速范围内,不需要考虑车身在弯道的稳定问题,你需要做的就是,加速、减速、刹车,然后重复以上动作,感受在赛道弯道中的乐趣。

发动机工况实时显示

三圈下来,发动机机油温度与变速箱的油温,在外部环境温度接近40°的情况下加之"暴力"驾驶适中没有进入120-140°的高温红线区,解决了老款车型温度高的问题。

外形方面有什么不同?

新车采用全新的风格,前脸采用AMG家族标志性垂瀑格栅,相比老款车型更具攻击性!几何多光束LED大灯不仅眼光更犀利,并且具有18颗可独立控制的LED光源,保证不同环境下的照明亮度。

前脸更具攻击性

侧面外扩的轮眉,19英寸黑色十字辐锻造轮毂与红色AMG高性能制动卡钳较为抢眼。车尾最彰显性格, AMG尾翼与后扰流板搭,配合双边双出圆形排气管,不仅视觉效果运动,高速时行驶稳定性更好。

炽夏**车漆引人注目

内饰变了吗?

全新的内饰风格相信会让更多的A45粉丝喜欢,双1025英寸高清显示屏与圆形出风口是奔驰家族全新的设计。AMG高性能"D形"采用DINAMICA微纤维包裹,手感出色。此外,还配备了AMG高性能座椅实际感受来看,并不是很硬,座垫和靠背的侧翼提供了出色的横向支撑。

大量**元素点缀与**对比缝线在视觉上刺激你的神经

增压王的强大"心脏"厉害在哪里?

全新梅赛德斯AMG A 45 S 4MATIC+的M139 发动机,5 大亮点:

1、依旧是一人一机打造。

2、高达21Bar 超高涡轮增压值,涡轮转速高度169 万转/分。

3、421 匹 最大马力。

4、500牛米 最大扭矩。

5、S版车型,39秒破百,堪比超跑。

技术上有什么亮点?

多进气:

全新的M139发动机,进气量是普通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两倍,。得益于使用了"滚珠轴承式涡轮轴心",将传统的"滑动摩擦"换成了摩擦系数几乎为零的"滚动摩擦"。所以,涡轮转速达到了恐怖的169万转/分, 增压值更是高达21bar!是当之无愧的"增压王"

多喷油:

为了实现"多喷油", 全新的M139发动机在常规方法之上,在每个气缸的进气歧管里,又增加了一个喷油嘴,以67Bar的压力向进气歧管内的新鲜空气喷入燃油,进行初步混合。进入气缸后,再由气缸内的喷油嘴以高达200bar的高压,将高度雾化的油丝注入混合气,达到完美空燃比。

如何解决高温和高压?

"增压王",通过"多进气 + 多喷油"实现了,但在实际用车中,高温 和 高压 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否则,发动机无法提供 持续的高性能表现甚至会出现问题。

首先,在发动机散热方面,巧妙地设计了"冷却空气引流通道",将车外的空气直接引流到涡轮增压器的外壳上,相当于给涡轮增加了一个不用成本的"自然风扇",持续将高温吹散。

此外,发动机主体散热也进行了革新,M139的轻量化铝合金缸体 采用了"闭合水道"设计,采用特殊的 缸体内置通道设计,冷却液由电子水泵驱动,在内置导通道流动,循环散热,保障发动机散热效果的同时,提升了缸体的强度,可以最大承受160bar的缸压,这项技术是 AMG 的工艺之最!

最后,另一个能量转化过程:热能→动能:

热能驱使发动机向外输出动能,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机械部件的自重会导致能量损耗之外,减少摩擦损耗 更是保证输出效率的重中之重。 最新的M139采用了以下2种方式解决。

1、NANOSLIDE 缸壁镀膜技术,厚度只有传统缸套十分之一的超薄光滑涂层,把气缸内壁的摩擦损耗降低50%。

2、EcoTough 活塞环涂层技术,这种由碳纤维和石墨树脂合成的"钻石般坚硬"的聚合涂层替代了铸铁活塞环,把活塞的运动摩擦系数(μ) 降到了02 以下。

 语:

总体来看,全新梅赛德斯AMG A 45进行了全面革新,外形更个性,内饰设计更符合AMG准车主们的审美与使用需求。关键是全新的M139发动机性能更强,工作更稳定。而从驾驶感受来说,新车少了老款车型的暴躁的性格,变得平顺了一些,你是否喜欢呢?

关于价格

最后公布价格,此次试驾的是全新AMG A 45 S 4MATIC+先行特别版,售价5798万。普通版的AMG A45 S 4MATIC+,售价5498万。而外观比较平淡,配备低功率发动机且百公里加速慢01秒的入门版A45 4MATIC+,售价为4998万。你喜欢哪款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全合成机油规格5-30w好还是5-20w好?

a45烧机油

烧多少?换机油试试;

机油不抗磨啊;

烧机油是蓝烟

呵呵,我知道宝马7系烧机油是机油不抗磨,有车主用过超美共晶机油,1千公里烧1升,不拆发动机,解决了烧机油的问题。

奔驰A45保养一定要去4S店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纠正您一下吧,正确的机油标号应该为5W-30与5W-20!关于机油标号的含义您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字母“W”前边的数字越小越耐低温(低温下能保证良好的流动性),而“W”后面的数字越大在高温状态下的粘度就越高!机油标号与机油的好坏没有本质的关系,比较类似鞋子的大小号,匹配到适合它大小的脚以及环境才是最重要的!不同标号的机油也是这个道理XW-XX只是表明对应不同的发动机、运行环境的编号而已,就如同38码的鞋子和36码的鞋子谁好?编号没办法去判断机油的好坏!

如果真要分机油的好坏可以按照机油的主要原料基础油来划分,可以分为矿物质机油、半合成机油、全合成机油(PAO),当然按照理论全合成机油的基础油应该是PAO,但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的全合成机油都是三类基础油聚氢而生产的比拟PAO的玩意(嘉实多独创),所以这所谓的全合成也就是那么回事吧,毕竟三类基础油成本还是低了不少的!如题主所问的那样,同为全合成机油的5W-30与5W-20在基础油等级上是一样的,所以它俩可以理解成一样好,只是鞋大、鞋小的问题 !

对应车子发动机性能以及发动机运行的环境去选择机油的标号才是合理的!如果选择的不准确就会导致机油在应该稀的时候黏,该黏的时候又稀了的现象!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鄙人家在东北,冬季时的温度会下降到零下30度甚至以上,如果选择10W-30机油,在东北的冬季有很大的可能性打不着火!因为10W能承受住的最低温只有-25度,低于这个温度您可以理解成机油被冻成坨了发动机转不动了。。。再举一个关于W后面数字的例子,比如现在有一辆AMG的A45,这2T的发动机很厉害的,转速一拉起来高温、高压、高功率,这个时候就需要机油要具备高黏度来包裹住高温、高速运行的机体,保证其不会被磨损!只有够黏才能实现包裹(稀了都流下去了裹不住),W后面数字越大在高温下的黏度越高! 但并不是说黏度越高越好,机油在高温下黏度越高、包裹性越强、油膜越厚、抗磨损能力也越强(抗剪切),但同样带来的弊端就是发动机的工作阻力大,油耗会有微量增加!而一些小排量自吸发动机用-40机油甚至会出现动力减弱!所以更具自己发动机的特性选择机油才是正确的,如果只是一般的买菜发动机,非增压、非高转速,那么-30足以应对,鄙人这10年来开的车不是增压就是高转速发动机都需要黏度高的机油,所以-20一直没机会体验,而考虑咱们国内的环境也不建议使用-20的!选择标号正确的机油要同时保证两点。。

1低温下的流动性(W前数字),根据用车所在地的环境来判断,东北冬季0W、5W基本上都可以保证低温下的流动性!

2高温下的包裹性(W后数字),根据自己车子发动机的特性来判断,增压或者一些极端的性能发动机尽量用-40的,这类往往对发动机压榨的狠,机体受到的摧残也大,所以高温下呈现高黏度的机油才是首选,要护理首先得裹嘛!(一些赛车用的机油黏度更高,甚至用到-60)而一般的非增压、非高转速的自然吸气买菜发动机用-30即可。。。

再举一个最实际的例子,上文也提到了鄙人家住东北(用车环境),而车子上的发动机是日产的VQ37HR(高转速),所以为了对抗冬季的严寒鄙人选择了0W,而为了在发动机转速过高时给予机体足够的包裹就必须要求黏度得高,所以鄙人选择了-40(经常地板油,开车比较暴力),这样一组合就是0W-40,机油就是这么选择的,这么一说各位朋友是不是就都明白了?XW-XX同时代表了两个信息。

还是那句话,机油的好坏可以用全合成、半合成、矿物质来区分(基础油等级),而您说了都是全合成,那么它俩的级别就是一样的,还是鞋子那个例子,同级别的鞋子36码与38码怎么比好坏?对吧。。。

应该是5W一20或30。W是英文字母冬天的开头字母,5表示适应环境温度一30 以内的气温。而20,30,40等表示机油粘度等级,数字越大粘度越高。而数字越小表示低温流动性越强。

实际上,5W一30的机油适应性最强,适合所有车型及所有环境温度,即使在冬季或北方也全天候可用。

原则上5W一30在夏季使用较为理想。5W一20适合冬季使用。还有车根据配合间隙来决定,如日系车缸套与活塞间隙更精密,就适合5W一20,而韩系车和德系更适合5w一30机油。

配合间隙更小的车系没必要选择高粘度机油,因为机油在配合部位的油膜不易损坏,起到很好的机件保护作用。全合成机油适合各种车型,特别是涡轮增压的车最好使用全合成机油。

汽车 发动机润滑油是保证车辆使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家现在都记得5000或者10000公里 汽车 保养时更换润滑油,但大部分车主对于润滑油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其实表面看起来很普通的润滑油,背后的知识点那是相当多。

先来回答您的问题,全合成机油是5w30好还是5w20好?从厂家生产角度来讲粘度越低的润滑油技术含量越高。因为粘度降低的同时保证机油润滑面的稳定还是不太容易达到的。从车辆使用角度看,要看您是什么车了,德系和美系车辆普遍追求高转速,大扭矩,所以活塞和缸体的间隙大于日韩系车辆,机油粘度太低容易发生润滑油渗人燃烧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机油。所以欧美系普遍使用粘度较大的5w30,0w40,5w40的机油。相反日韩系车辆发动机活塞和缸体的间隙要小于美德系,就比较适合粘度低的润滑油,常见的有5w20,0w20等甚至日本有0w75超低粘度的产品。根据车辆特点去选购润滑油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选择润滑油要考虑地域特点。润滑油标号5w20,中间字母W是冬季的含义,前面数字5代表低温启动粘度在零下30度可以保证润滑油正常的流动性,后面的20是高温运动粘度,是指在极限驾驶状态幽默的保持温度。日常我们更需要关注低温启动粘度,因为如果选择错粘度冬季打不着火就麻烦了。简便算法就是W前面的数字减去35就可以计算多少温度内可以正常发动 汽车 了。比如5w30机油的低温启动粘度是5,5减去35等于-30,就可得出零下30度内可以保持润滑油的流动性。在我国长江以南一年四季都可以用5w30甚至10w30的润滑油,但在东北就不行了。

这个问题好比是问,法拉利好还是宾利好? 分开看,它们分别都是好产品,不过它们的性能有所不同。20机油适合于最近几年的,对燃油经济性要求极高的发动机使用。30油的种类较多,各自所偏重的角度不同,总之它适用于更多的当今存在的,对燃油经济性有一定要求的民用发动机。 另外,很多轻型柴油发动机,大多要求使用30粘度的机油。还有,当要求使用20机油的发动机行驶里程较多后(10万公里左右),最好是改用30粘度的机油。

5W20机油不是什么车都能用,这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节能型机油,粘度小,流动性好,发动机运转阻力小而起到节油作用。适合经常在城市道路行驶的车辆。这就要求润滑油路是专门设计的新型发动机,老款的发动机不要用以免造成损坏。一般建议用5W30,适应广泛。

好指的是什么 是机油品质好?还是车用那种好?就品质来说,同品牌同类型5-30 和5-20差不多的。车用哪种好要看车辆说明书 比如你车要求用5-30的就不要用5-20的。当然用5-40也行 无非就是粘度高点,但你用5-20的就要小心拉缸了。

日系车精密度高发动机内部间隙很小,10万公里以内的用0w20最好,四季通用,机油流动性好低温保护就好,而且流动性好散热也快,韩美系车0w30 5w30就可以,得欧系车用5w40 0w40的 条件允许最好使用全合成机油,全合成机油低高温对机油本身影响不大而且油膜形成速度更快也更稳定不易破裂。但是有一点长期暴力驾驶,跨省作业和极端越野的不能使用20机油要高一个标号,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首先,正如有些答主指出的,您的标示有误,正确的应是5w-30号和5w-20号。

其次,这两种机油都很好,如果从技术层面上说的话,5w-30号要比5w-20号要好点。两者低温启动温度极限值都是零下30度。但5w-30号油的粘度比5w-20号油的大点。机油低温启动性和高温粘度本身就是矛盾的,低温启动性要求机油在低温下有低的粘度,利于车辆启动,而高温粘度则要求油品在高温时有合适的粘度,有利于密封、润滑功能更好的发挥。低温性和高温性的温差越大,则这种油的粘度指数(一种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指标)越高,表明这种油适应更大的温度范围。所以,从使用温度范围来说,5w-30号好于5w-20号。

最后,不同厂家对机油的要求不同,日系车粘度要求相对较低,而德系车则粘度要求相对较高,您应根据车辆手册的推荐使用,好的,不一定是合适的。不过在同等质量等级下,可以用稍高粘度的机油,替代稍低粘度的。比如5w-30号在同等质量等级下,可以替代5w-20号,而反之则不可。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多谢阅读!

不存在哪种好·只有哪种适合

关于机油的知识需要了解两个基础知识点,眼瞅着就要猫冬了,下面就聊聊是否需要更换冬季机油吧。

哪种机油好,或者说哪种机油适合冬季?

相信很多 汽车 用户都思考过这个问题,然而机油的参数并不决定机油的品质,真正决定品质高低的因素第二节再说;这个参数要分为两部分去理解,横杠“-”只是个连接符,W和数字的组合代表机油的凝固温度标准,横杠右侧的数值为机油的高温流动性能指标。

W是winter的首字母,用于机油参数中代表的是低温性能或凝固温度点,但前面的数字不是冰点——数字 (﹣35) 冰点。那么0W对应的就是﹣35 ,5W ﹣30 ,10W ﹣25 ,常用的标准就是这三个了,除非到极北的地区才会有领先三四十度的超低温,大部分区域的冬季低温都很难超过零下20度,所以10W的机油可以满足大多数车辆的要求,过了南北交界线再往北一些则建议时使用0、5W。

也就是说机油的低温性能参数不是固定的,在哪用车就要选择对应的标准,这要自己去判断。如果在北方区域使用20W的机油,冬季就会结冻,启动发动机后无法形成润滑,发动机很快就会报废。

上图说明了机油冰点温度和流动性能的关系,参考这种的解释,是不是选择更高的W最好呢?其实也不然。发动机冷启动形成润滑的速度很快,原因是机械油泵的动力来自曲轴,电子油泵的电机动力更强;启动瞬间就能达到高转速的油泵可以在几秒钟内形成高压力,压力高到需要泄压阀来均衡压力,所以即便机油的粘度已经很高,但只有没有结冻就仍旧能快速的形成有效润滑。关于机油的低温知识了解这些就好。

20/30/40为常用标准,50粘度很少使用

机油的高温粘度标准不能自己去判断好与坏,它不存在好与坏的概念,只有合适与否而已;比如某台车建议使用的机油参数为10W-30,W标准可以自行修改,但30的标准就不宜修改。

如果降低粘度标准到20,结果是依靠喷射润滑的部分形成的堆积机油会在重力作用下流走很大一部分,剩余的机油量不足则无法通过刮油的方式形成足够标准的油膜,发动机的磨损程度必然会加大。反之升级到40粘度标准的话,过量的高粘度机油就会形成更大的阻力,阻力会降低发动机的扭矩,扭矩是决定相同转速马力大小的基础;因机油粘度升高导致动力下降,最终只能以拉高转速的方式补偿动力,油耗必然会升高。

综上所述,机油的粘度是不宜乱变的,建议用什么标号就用什么标号;但如果说明书建议标准有两个,比如10W-20、10W-30要怎么选呢?新车时可以使用低粘度机油,也就是20;随着用车里程的增加会造成活塞间隙磨损扩大,此时就要用30粘度的机油,因为高粘度机油可以一定程度补偿扩大的间隙,能延缓烧机油,老旧车辆都可以略微提升一个标准。

只是要不要在冬季换用机油呢?W的参数决定了会不会结冻,高温流动指标有没有影响?答案是当然没有,不论气温有多低,内燃机运行中产生的温度都能让发动机达到标准运行温度;也就是夏季用车时的温度为100 ,冬季热车后也是100 ,这个温度标准是不变的。

区分机油品质的因素是什么呢?

答案是众所周知的三个等级,分别为:

三种机油都是石油蒸馏的产物,区别为矿物机油的抗热衰能力最差,在高温和高压的内燃机里用不了几千公里;所以只有些中小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用矿物机油,使用周期多为5000km。

合成机油是将矿物机油分解后再合成,性能会有大幅的提升,高性能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可以用10000km;但是合成机油的制造成本较高,中等性能的车辆用起来有些吃力且浪费,于是就出现了以矿物机油和合成机油混合制造的半合成润滑油,价格与性能都适中。

最后需要了解的就是机油的添加成分,上述三种机油都是基础油,功能只是润滑;要加上乳化、抗氧化、挤压抗磨、防蚀防锈、清洁消泡等各种添加剂之后才是真正的机油,不过这些成分和参数都不可用于区分机油等级。比如0W-30的矿物机油和0W-30的合成机油的能力相同,只是用于同一台发动机的使用里程数有很大差异而已。

所以选择机油还是要根据发动机的性能标准来判断,确定好参数之后再确定等级即可。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这两种机油粘度上有所不同,如果要说是哪种机油更好,一般是要依据 汽车 制造商手册作为参考,尽可能的选择所规定的机油型号。我们正常的理解是机油粘度低 汽车 起步快,如果机油粘度高,在高速行驶时润滑会更加充分。

活塞间隙的变化

在发动机内部活塞会上下运动,如果没有机油活塞和气缸就会产生摩擦。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例如,对于新发动机,活塞和气缸之间的间隙为1毫米。当里程为0km时,气缸与活塞之间的间隙为1mm。当里程逐渐增加并行驶100,000 km时,气缸和活塞之间的间隙为10 mm。虽然有机油润滑,但是活塞环和气缸套的摩擦所导致的间隙肯定会越来越大。那到底间隙是1mm好呢,还是10mm好呢,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那就是行驶里程决定机油的哪种粘度更加合适。

机油粘度太低会有什么后果

活塞环和气缸套间隙变大时,低粘度机油会穿过活塞环与气体混合进入燃烧室,进气门不能完全关闭,并且与油混合的气体从进气门返回,污染了空气滤清器。油还会吸附在在燃烧室中火花塞的电极端。如果 汽车 制造商规定使用5-20w机油,当公里数达到10万时机油粘度只能高不能低,可以选择30/40高粘度机油。

总结:机油粘度的不同要在不同的公里数使用,10万公里的 汽车 ,选择高粘度机油是有好处的。如果是10万公里以内的 汽车 ,最好不要改变机油的粘度。

奔驰a45m133机油底座怎么拆

这个不一定,4S店里的包养个人感觉就是不可靠有点坑人的,况且他们用的机油个人觉得品质都不怎么好,鬼知道是什么机油,现在很多得人都在外面自己找维修点保养的,像您的车很高档,可以用德国GT机油,进口机油还是有好处的,驾驶中更具有体验感,价比都是很不错的。

先拆下两块底板,拆马达,拆机滤底座螺丝。这时可以从上面拆,需要将空气滤芯和进气管全部拆了,否则底座有个管拨不出来。

用专用工具将机油滤芯拆下,将新机油滤芯表口的橡胶密封圈图层油防止装上后漏油,然后装上,将油底壳螺帽用扳手上紧,将车子降下来,将新的干净机油从机油主入口倒入。机油量每个车子不同,待感觉差不多以后,抽出机油标尺,看机油量,多看几次,少了就补点,然后发动车子走一会儿怠速,然后再轰油门看看有没有地方漏油,特别是机油滤芯。然后再抽出机油标尺看机油量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