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植物害虫有哪些

核心提示根据害虫对草的危害部分,可将害虫分为:(1)地下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下器官,如蛴螬、金针虫和地老虎等。(2)地上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上器官,也称食茎叶害虫。依据口器类型,又可将地上害虫分为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两类。咀嚼式口器害

根据害虫对草的危害部分,可将害虫分为:

(1)地下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下器官,如蛴螬、金针虫和地老虎等。

(2)地上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上器官,也称食茎叶害虫。依据口器类型,又可将地上害虫分为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两类。咀嚼式口器害虫以齿状口器啃食草的器官,将茎叶咬出孔洞或缺刻,甚至将嫩株咬断,如草地螟、黏虫和蝗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针状口器刺入草的组织,吸食草的汁液,使植株营养不良,甚至枯萎,如叶蝉、蚜虫和蓟马等。

青桐木虱的发生规律

刺吸类害虫是在园林植物中非常常见,这类害虫个体小但数量极多、植物受害初期症状不明显,导致人们容易忽视他们。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刺吸类害虫有哪些怎么防治

刺吸式害虫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有时害虫本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对园林危害巨大。

1、刺吸害虫的发生特点

成虫和若虫均具刺吸式口器,均能为害植物;

(1)引起植物养分和水分减少,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植株枯死;

(2)能分泌大量蜜露引致煤污病的发生;

(3)很多种类可能传播花木的病毒病;

(4)有些种类有发达的产卵器,产卵时使植物的枝叶产生伤口,体形变化大;

(5)繁殖力较强,除两性生殖外尚有孤雌生殖,均为不完全变态。

2、危害特征:

(1)叶片失绿并出现**斑点或红色等;

(2)叶片卷曲皱缩变形;

(3)形成各种虫瘿;

(4)嫩枝梢变色萎蔫,弯曲下垂,畸形丛生甚至枯死;

(5)枝叶有蜜露诱发煤污病。

下面主要介绍木虱类、网蝽类、婵类这些刺吸式害虫的识别及防治方案。

园林植物刺吸类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刺吸类害虫?

一、木虱类

(1)木虱类主要种类:石楠木虱、梧桐木虱、蒲桃木虱、柑桔木虱、樟木虱等。

1石楠木虱

石楠木虱每年发生3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每年4—8月危害重。一般5- 20头群集在一起,互相借助蜡质覆盖虫体。

2青桐木虱

青桐木虱1年发生2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若虫和成虫均有群居性,常常十多头至数十头群居在叶背等处。若虫潜居生活于白色蜡质物中,行走迅速;成虫飞翔力差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3合欢木虱

合欢木虱一年发生3-4代。5月下旬进入危害盛期,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树洞和落叶下越冬。

4樟木虱

(2)木虱类的综合防治

①苗木调运时加强检查,禁止带虫材料外运。

②结合修剪剪除带卵枝条。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华蝽、草蛉、寄生蜂等。

④发生初期可喷施吡虫啉、毒死蜱、灭多威等药剂进行防治,推荐使用园林专用杀虫剂暴蚜珍进行防治,在发生盛期可以使用园林专用杀虫剂蚜虱拦殆稀释800-1000倍(兑水160kg-200kg)进行喷雾防治。

⑤使用一灌树无虫(辛灭),根部灌药树上杀虫。

园林植物刺吸类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刺吸类害虫?

二、网蝽类

(1)网蝽类有杜鹃冠网蝽何法桐方翅网蝽。

1杜鹃冠网蝽 :

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江西、福建、辽宁、台湾等地,是杜鹃花的主要害虫。

以成虫和若虫危害叶片,吸食汁液排泄粪便,使叶片背面呈锈**,叶片正面出现白色斑点,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致使植物生长缓慢提早落叶。高温干旱发生重,叶背危害为主,又称梨冠网蝽、梨花网蝽、梨军配虫。危害月季、桃、梨、海棠、杜鹃、梅花、樱花、含笑、茶花、茉莉、腊梅、桑、泡桐、杨、梅、桃、苹果。

成、若虫在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处有许多斑斑点点的褐色分辨和产卵时留下的蝇粪状黑点,受害叶面背面锈**正面苍白色。

华北1年3-4代,华中和华南1年5-6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枯枝枯叶、杂草丛中或土块缝隙中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全年7-8月份危害最严重,10月中、下旬以后成虫开始越冬。

2法桐方翅网蝽

法桐方翅网蝽北方地区一年发生3代,华中和华南地区每年发生5-6代。次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产卵在叶子背面,6月第一次危害,7-8月份危害最重,10月中、下旬后越冬。

具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若虫交替危害,若虫期防治最佳。

(2)网蝽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冬季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集中销毁。

②保护天敌。

③当叶片上若虫群中发现刚羽化的个别白色成虫时,表明第1代若虫已 基本孵出,这是防治的有利时机。可喷施毒死蜱、灭多威、叶虫净(阿维高氯)、仲丁威、噻嗪酮、吡蚜酮、暴蚜珍等。蚜虱拦殆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④使用一灌树无虫(辛灭)持效期两个月。

园林植物刺吸类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刺吸类害虫?

三、蝉类

(1)蝉类: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身体细长。体后逐渐变细,常能跳跃,有横走习性,俗称浮尘子,种类很多。主要以下几种:大青叶蝉、小绿叶蝉、棉叶蝉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片呈现小白斑,枝条枯死,影响生长发育并可传播病毒。

1、大青叶蝉

1年2-6代以卵在枝条的皮层内越冬,翌春3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发育为害,初孵若虫喜群聚取食,遇惊扰便疾行横走,叶面逃向叶背。

2、斑衣蜡蝉

为害臭椿、合欢、爬山虎、珍珠梅、女贞、海棠、碧桃、黄杨、梧桐等。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植株营养不良或萎缩,排泄物导致煤污病的发生。1年1代以卵块在树干或者附近的建筑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若虫孵化危害,6月中旬出现成虫,8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于避风向阳的枝干上。

二、叶婵类的综合防治:

(1)加强庭园绿地的管理勤除草;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叶以减少虫源。

(2)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在成虫、若虫危害期使用25%捕虱灵可湿性粉剂稀释1 500~2 000倍液喷雾。10%吡虫啉2 000~3 000倍液、25%敌杀死2 000倍液、20%杀灭菊脂2 0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

园林管理工作中对于刺吸类害虫不可忽视,平时要加强管理,做好综合防治工作确保植物能健康生长。

梧桐树的保护方法?

该虫1年发生2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次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危害,若虫期30多天。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下旬为盛期;第二代成虫于8月上、中旬羽化。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才能产卵。第一代成虫多产卵于叶背,经两周左右孵化;第二代卵大都产在主枝阴面、侧枝分叉处或主侧枝表皮粗糙处。发育很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若虫和成虫均有群居性,常常十多头至数十头群居在叶背等处。若虫潜居生活于白色蜡质物中,行走迅速;成虫飞翔力差,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梧桐树主要病害是木虱。

梧桐木虱,又称青桐木虱、梧桐裂头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以若虫、成虫在梧桐叶背或幼嫩干上吸食树液,破坏疏导组织,尤以幼树受害最大,严重时导致整株叶片发黄,顶梢枯萎。若虫分泌的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将叶面气孔堵塞,影响叶部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起风时,白色蜡丝随风飘扬,形如飞雾,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市容市貌。

防治措施

一、在危害期喷清水冲掉絮状物,可消灭许多若虫和成虫。

二、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500至5000倍液,再加洗衣粉300至500倍液,提高药效,10天后再喷1次,防治成、若虫效果较好。

三、在若虫初龄期或大发生期先用稀释100倍的生态箭杀菌消毒,再用稀释1500倍的绿丹二号喷施,或者直接用树体杀虫剂进行树干注射,防治效果十分有效。

四、结合冬剪,除去多余侧枝。另外,可用石灰33斤,牛皮胶05斤,食盐2至3斤,配成白涂剂,涂抹树干,消灭过冬卵。

五、注意保护和利用寄生蜂、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

梧桐,是锦葵目梧桐属,一种落叶乔木。嫩枝和叶柄多少有黄褐色短柔毛,枝内白色中髓有淡**薄片横隔。叶片宽卵形、卵形、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宽楔形,很少近心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紫红色,5裂几达基部;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柱不超出雄蕊。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紫色。

梧桐原产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尤以长江流域为多。现已被引种到欧洲、美洲各地作为观赏树种,多为普通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