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力负荷大于电力系统所能提供的负荷的时候就会产生电压、频率降低,其主要因素是系统滞后的无功负荷所引起的系统电压损失.因此,当负荷变化时,相应调整电容器的接入容量就可以改变系统中的电压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电压偏差的范围.
在三相四线制中,如三相负荷分布不均(相线对中性线),将产生零序电压,使零点移位,一相电压降低,另一相电压升高,增大了电压偏差

二班制或以二班制为主的工厂(一班制工厂也是如此),白天高峰负荷时电压偏低,因此将变压器抽头调在"-5%"位置上,但到夜间负荷轻时电压就过高,这时如切断部分负载的变压器,改用低压联络线供电,增加变压器和线路中的电压损耗,就可以降低用电设备的过高电压.在调查中不乏这样的实例.他们在轻载时切断部分变压器,既降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又起到了电压调整的作用.
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对冲击性负荷的供电需要降低冲击性负荷引起的电网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时宜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采用专线供电。
二、与其它负荷共享配电线路时,降低配电线路阻抗。
三、较大功率的冲击性负荷或冲击性负荷群与对电压波动、闪变敏感的负荷分别由不同的变压器供电。

四、对于大功率电弧炉的炉用变压器由短路容量较大的电网供电。
供电质量包括那四个方面?
闪变的主要决定因素有:
①供电电压波动的幅值、频度和波形。
②照明装置,以对白炽灯的照度波动影响最大,而且与白炽灯的瓦数和额定电压等有关。
③人对闪变的主观视感等。研究表明,人眼对电压波动频率8.8Hz 左右最为敏感。

闪变的测量
早期电压闪变的研究主要是波动记录法,原理是测量出调幅电压中各个频率电压分量,然后据电压变化的幅度和频率,画出分布图,进而估计闪变值。它是一种近似的方法,结果不尽如人意。随着电弧炉容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发现电弧炉容量与电压闪变有直接的联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闪变
决定用户供电质量的指标为电压、频率和可靠性。x0d 1.电压:x0d 理想的供电电压应该是幅值恒为额定值的三相对称正弦电压。由于供电系统存在阻抗、用电负荷的变化和负荷的性质等因素,实际供电电压无论是在幅值上、波形上还是三相对称性上都与理想电之间存在着偏差。x0d (1)电压偏差:电压偏差是指电网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之差,实际电压偏高或偏低对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都有影响。国家标准规定电压偏差允许值为:x0d a、35千伏及以上电压供电的,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x0d b、1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的,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的,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10%。x0d 计算公式x0d 电压偏差(%)=(实际电压一额定电压)/额定电压X100%x0d (2)电压波动和闪变:在某一时段内,电压急 剧变化偏离额定值的现象称为电压波动。当电弧炉等大容量冲击性负荷运行时,剧烈变化的负荷电流将引起线路压降的变化,从而导致电网发生电压波动。由电压波动引起的灯光闪烁,光通量急剧波动,对人眼脑的刺激现象称为电压闪变。x0d 国家标准规定对电压波动的允许值为:x0d 10KV及以下为2.5 %x0d 35至110KV为2 %x0d 220KV及以上为1.6 %x0d (3)高次谐波:高次谐波的产生,是非线性电气设备接到电网中投入运行,使电网电压、电流波形发生不同程度畸变,偏离了正弦波。高次谐波除电力系统自身背景谐波外,主要是用户方面的大功率变流设备、电弧炉等非线性用电设备所引起。高次谐波的存在降导致供电系统能耗增大、电气设备绝缘老化加快,并且干扰自动化装置和通信设施的正常工作。x0d 2.供电频率允许偏差x0d 电网中发电机发出的正弦交流电每秒中交变的次数称为频率,我国规定的标准频率50HZ.x0d 我国国标规定,电力系统正常频率偏差允许值为±0.1Hz,实际执行中,当系统容量小于300Mv时,偏差值可以放宽到±0.5Hz。 x0d 3.供电可靠率x0d 供电可靠率是指供电企业某一统计期内对用户停电的时间和次数,直接反映供电企业的持续供电能力。x0d 供电可靠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供电可靠性可以用如下一系列年指标加以衡量: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等。x0d 国家规定的城市供电可靠率是99.96 % 。即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3.5小时;x0d 我国供电可靠率目前一般城市地区达到了3个9即99.9%以上,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9小时;重要城市中心地区达到了4个9,即99.99%以上,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53分钟。x0d 计算公式:供电可靠率(0/0)=年供电小时8760-年停电小时/8760X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