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漳平九鹏溪
九鹏溪景区位于龙岩漳平市南洋乡,将于5月1日正式开放,距漳平市区22公里,是漳平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1800公顷土地的特点是山奇、水秀、林密,徐霞客曾两度来此游历。

看点:南洋乡是著名的水仙茶乡,也是鸳鸯的故乡。游客可以在这里乘坐画舫式游船观赏鸳鸯溪景色,聆听天坑瀑布,漫步水上绿色茶山,在公馆茶轩品水仙茶,到原始森林探秘。在景区九鹏食府还可品尝到漳平的各种小吃,购到“九鹏溪三宝”———水仙茶、红菇和油茶产品。
景区负离子含量极高,黄金周到此,等于在一个天然氧吧里休闲度假。
莆田:瑞云山
瑞云山森林公园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从福州过去2小时车程。
看点:瑞云山被称为莆田“林海”,春夏之交,草木茂盛,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美。景区四周峰峦起伏,怪石嶙峋,特别好看的就是景区内不少天然石头,个个惟妙惟肖。“玉女梳妆”、“一线天”、“睡佛”、“石猴”、“生命之源”等等,当地的传说非常多,听来都十分有趣,其实是由于瑞云山是中生代白垩纪地质年代的古火山口,遍山岩浆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永兴岩洞窟为宋元间造,是在石壁上凿出的寺庙,就在石窟顶上,还有天然“鬼脸”,气势逼人,难怪永兴岩也有“鬼岩”之称。
由于正处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这里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很突出,满山遍野的1000多种植物中,已知有200多种属于珍稀树种,沿途也可增长不少科普知识。
福州:黄楮林温泉
黄楮林温泉自去年国庆开业,有“中国温泉第一溪”之称,算得上福州这阵子最火爆的景区,如今已是泡露天温泉的天堂。在林阴下,鸟鸣中,溪水旁,泡上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温泉汤,让蒸腾的热气洗去周身的疲劳,多惬意!
看点:黄楮林景区内,有历经千年溪水冲刷而成的300多米溪道,形成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天然温泉池,随着天气渐热,如今的黄楮林游客不仅可享受温泉,还可以跳到小溪里,在潺潺流泻的溪水中嬉戏。
在五一,这里还会推出“植物精华浴”、“水晶珍珠SPA浴”、“嫩肤泡泡浴”、“鲜花浴”四种新泡法。
泉州:

石狮海洋世界
西沙湾惠女风情园
石狮海洋世界已开放6年了,这回刚刚完成了第一次改造,在石狮黄金海岸,这艘建在海洋中的“大船”,今年五一将重新开放。
看点:新的石狮海洋世界里,有总共5000多尾鱼类,新引进的虎鲨、豹纹鲨、珍珠鳐、黑鳐等等不说,为了仿造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大堡礁,这里培养了28米的活体珊瑚礁群。游客还可以在50多米长的海底隧道中,欣赏人鲨共舞表演。
4月16日正式开放的西沙湾惠女风情度假园,是国内“泡沙浴”不多的地方之一。
看点:在崇武海边,先泡十分钟海水,充分吸收海水中的钠盐后,再躲进沙坑中,用30℃左右的细沙蒸上10分钟,舒筋活络,还对脾胃很有好处。
对有意追星或正做演员梦的人来说,到这里过五一,也是不错的选择。24集电视剧《小城故事》剧组选择了这里做拍摄地,五一节前就进场,不仅能亲眼见到金马奖影后杨贵媚、影视明星寇振海等人演戏,还可能当场做群众演员。
三明:泰宁金龙谷
泰宁“申世”成功不久,世界地质公园内看点很多,最新也可说最出色的,要算今年3月1日对外开放的金龙谷,它也是泰宁修的第一条地质科考路线,联合国专家称之为“世界少见”。
看点:从城关行车,半个小时就能到这里,山谷内,长达五公里的丹霞山体次第出现,沿途的崖壁全是洞穴,大小不一,凹凸有致,风化作用下,留下洞套洞、洞穿洞的雄壮景观,这里有三个“世界之最”———最大的“浴霸”、最大的“啤酒杯”,还有最大的“土墙”,都是来形容这些奇岩怪石的。
除了丹霞洞穴、巷谷、线谷、赤壁等数十种地质景观,还有蔚为壮观的“山崩”、“地裂”景观。“山崩”下遍地没植被的岩石,就是1993年12月那次大面积岩层脱落的见证。
南平:武夷山下梅村

下梅村在武夷山景区以东4公里,如今是和古汉城遗址齐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若不想远行,要看江南水乡和明清建筑风格,这里就是个不错的去处。
看点:村落不大,按八卦布局,据说没人引领,难以出村。下梅的旅游刚刚开发,感觉是锈迹斑斑,却浑身蕴涵着历史的气息。
村中水陆相错,一条900米的人工小运河,将村庄划分为南北两片街,下梅村还是武夷山最早的茶市,至今仍保留有典型特色的清代民居建筑30余幢,古巷20余条,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深宅之外高大
关渡宫缘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天后宫,时有台湾信徒分得湄洲天后的两尊圣母 (即妈祖)金像,请回台北祀奉,并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台北市西北角的淡水河人海处修建庙观供奉,称为“关渡祖宫”;1922年被日本人烧毁,后原地重建,更名为“关渡宫”;1953年又大兴重修,才有今日之规模。该庙正殿供妈祖,左殿供菩萨,右殿供文昌。关渡一带笃信妈祖,大凡民间婚丧喜庆、消灾祈福、驱魔避邪均要祈求妈祖护佑。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关渡宫 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重修 :1953年 发展历史,建筑特征,主要景点, 发展历史 关渡宫位于台北市北投区,为台湾北部最古老的妈袓庙,是一座以佛教为礼,以道教为用之宗教圣地,关渡宫为台湾三大妈祖庙之一,来自各地参拜之人潮络绎不绝;关渡宫与鹿港的‘天后宫’、北港的‘朝天宫’并称为台湾三大妈祖宫。在公元1661年创立,因为位于灵山山顶,原称灵山庙,嘉庆17年三次修建为现址,题匾‘关渡祖宫’又于日本大正11年,公元1921年重修,易名为关渡宫。关渡宫的祭典日期则是每年农历3月23,在元宵灯和中元节普渡也是年度大事,观光人潮人山人海,关渡宫也为摊贩小吃带来滚滚钱潮。 “关渡”是由凯达格兰族语“Kantou”而来,西班牙文献中则记为“Casidor”;另因发音语系不同,故产生多整别称,常见有“甘答”、“干豆”、“干豆”、“肩脰”、“墘窦”和“官渡”等,基本上是由平埔族语所音译而来。直到乾隆25年(1760)续修《台湾府志》时,始出现“关渡”;日治时代一度改称为“江头”,但是光复后又恢复成“关渡”,并沿用至今。 据《诸罗县志》所记,关渡宫创于康熙51年(1712),谓:“天妃庙:一在外九庄笨港街。三十九年,居民合建。一在咸水港街。五十五年,居民合建。一在淡水干豆门。五十一年,通事赖科鸠众建。”关渡宫是台南以北历史仅次于北港朝天宫的妈祖庙,信徒遂有“南有北港妈,北有干豆妈”的谚语流传。鸠众建庙的赖科是当时主管北台湾“大鸡笼社”(基隆及北台湾沿海地区)原住民的通事,他的职权是代表 *** 向原住民收取饷税及指挥原住民从事劳役,故得以调度原住民从事关渡宫的创建工程。天妃庙初创落成,《诸罗县志》记载其热闹情形说:“灵山庙:在淡水干豆门,前临巨港,合峰仔峙、摆接东西二流与海潮汇,波澜甚壮。康熙五十一年建庙,以祀天妃,落成之日,诸番并集。忽有巨鱼数千随潮而至,如拜礼然。须臾,乘潮复出于海,人皆称异。”囿于物资有限与社会环境,仅以茅草做为屋顶、因陋就简地筹建完成。 康熙51年是关渡宫建庙之年,是洋盗郑尽心在淡水外海窥伺之时,关渡宫位居进出台北盆地要津,是当地住民信仰重镇,主管官署诸罗县更加重视其资讯蒐集功能,积极改善其硬体设施。康熙54年(1715),也就是草创后第三年,即被重新改建成木构瓦顶的新建筑。县令周钟瑄不仅从嘉义跋涉数百公里,前来台北为重建的天妃庙题名“灵山”,还将关渡宫后山及临台北湖埔地数十甲,授予住持僧绵远来招佃开垦收租,让关渡宫得以永续经营下去。 建筑特征 由于关渡宫年代久远,主殿的正面都是石墙为面,一面面雕满了各个历史故事,两侧的楼梯护栏都是用类似的石面浮雕,作品细腻;关渡宫殿前的石柱也都刻了蟠龙,加上石狮与壁雕,更为壮观;进入关渡宫殿内,殿顶的藻井、斗拱、梁椽都有很丰富的雕塑、彩绘,实为艺术。由于关渡宫香火鼎盛,因此关渡宫不断扩建,除圣母殿、观音殿、文昌殿外并有古佛洞,广渡寺、鼓楼、钟楼等。 主要景点 关渡宫的夕阳也是让人惊艳的景观,登上山顶远眺关渡沼泽湿地风光旖旎,即可印证享誉百年的关渡夕照,搏得全台八景之一的美誉可非浪得虚名;另外,关渡宫右边是一个约80公尺长的古佛洞,在入口处有镇洞宝臼,进入洞内,两旁有28天王像,走到后头,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她的千手千眼代表的是普渡众生;继续往前步行就是古佛洞的出口,这样的旅游路线也是不错的邻近景点旅游的行程安排。 淡水河流域有二处明显的口门,分别为圆山、关渡。后者所在为第二重水口,由于东北、西南向大屯山系岩层(大屯山火山喷发堆叠出的火山体)走势直伸入淡水河,另一端则是观音山系的狮子头山,其介面恰为金山断层往西南山脚断层和新庄断层连线位置,右侧盆地水平堆积物则是落于褶曲第三系沉积岩之上(属第四系沉积层),淡水河穿越断层岩出海,留下“关渡口门”特殊地景。 关渡宫前有中港河,是由贵仔坑溪、水磨坑溪二支流汇聚而成,为关渡平原主要水源。然早期开垦水利设施不足,故经历了一段荒埔至水田时期,经过乡民合作开凿埤塘,关渡一带出现了许多灌溉用的大埤塘。直至十九世纪初期,整个关渡平原已有八仙圳、水磨坑圳等圳路,奠定了关渡平原的稻田景观基础。 其中位于关渡宫左前方河岸有一座创设于1952年排水门(水闸),当时称作“关渡排水门”。有此设备是为解决关渡海潮问题,每遇潮水涨浸时,关渡中港溪上游贵子坑溪、水磨坑溪一带(今一德里、八仙里)约五百余公顷的稻田便经常发生盐害,尤其在夏令时节,灾后因积水无法顺利排出水,导致田中的稻子因浸泡过久,损失严重,为解决水患灾害,兴建一座可以阻隔淡水河涨潮时河水侵入氾滥的水闸门(三连式大排水门)。 尔后, *** 为解决台北盆地水患问题,执行了“关渡隘口拓宽”,以及“基隆河截弯取直”二项工程。但拓宽后进而造成大批水田盐化,彻底改变汉人二、三百年来水田景观,关渡平原在淡水河、基隆河及潮汐现象的互动作用下,逐渐形成兼具河岸湿地、平原湿地及河口湿地特色的混合型湿地,也促成了丰富而多样的生物系统。然农民在无法耕作的情形下,陆续出售田地给垃圾倾倒业者,造成了候鸟及生态的大灾难,经民众强烈抗争后,终于1996年成立了关渡平原自然保留区,亦即今日“关渡自然公园”。 因关渡独特地隘口地形,不仅展现于水流、地质地景变化上,同时也影响了天候的特征。由于地形造成风向临时改变,船只应变不及,加之河流航道多变,经常发生翻船事件。反之,就风水而言,关渡宫位处大屯山脉的象鼻穴上,风水绝佳,香火鼎盛,绵延数百年而不衰。水口为风水中重要的地景元素,意味财源与官途,一般可分成天门、地户,天门开且地户闭,方能聚气,从而使得财源滚滚、人丁兴旺。迁址后的关渡宫临水而立,坐西北向东南,回望台北盆地,为众水朝拱,生气聚合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