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功率计算公式
有功功率P=I*U*COSφ,其实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就是一直角三角形的三条变:S为斜边,P、Q为两直角变,P、Q就是把S正交分解出来的两个分量;P^2+Q^2=S^2(勾股定理)。功率因数就是P/S,也就是cosθ,θ就是相角,即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夹角

1、有功功率:
在交流电路中,凡是消耗在电阻元件上、功率不可逆转换的那部分功率(如转变为热能、光能或机械能)称为有功功率,简称“有功”, 用“P”表示,单位是瓦(W)或千瓦(KW)。
它反映了交流电源在电阻元件上做功的能力大小,或单位时间内转变为其它能量形式的电能数值。
实际上它是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瞬时功率的平均值,故又称平均功率。它的大小等于瞬时功率最大值的1/2,就是等于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有效值与通过电阻元件中电流有效值的乘积。
2、无功功率:
为了反映以下事实并加以表示,将电感或电容元件与交流电源往复交换的功率称之为无功功率。
简称“无功”,用“Q”表示。单位是乏(Var)或千乏(KVar)。
在交流电路中,凡是具有电感性或电容性的元件,在通电后便会建立起电感线圈的磁场或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因此,在交流电每个周期内的上半部分(瞬时功率为正值)时间内,它们将会从电源吸收能量用建立磁场或电场;而下半部分(瞬时功率为负值)的时间内,其建立的磁场或电场能量又返回电源。因此,在整个周期内这种功率的平均值等于零。就是说,电源的能量与磁场能量或电场能量在进行着可逆的能量转换,而并不消耗功率。
无功功率是交流电路中由于电抗性元件(指纯电感或纯电容)的存在,而进行可逆性转换的那部分电功率,它表达了交流电源能量与磁场或电场能量交换的最大速率。
实际工作中,凡是有线圈和铁芯的感性负载,它们在工作时建立磁场所消耗的功率即为无功功率。如果没有无功功率,电动机和变压器就不能建立工作磁场。
3、视在功率:
交流电源所能提供的总功率,称之为视在功率或表现功率,在数值上是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视在功率用S表示。单位为伏安(VA)或千伏安(KVA)。
它通常用来表示交流电源设备(如变压器)的容量大小。
问题一:怎样计算如下电路功率因数 你说的感抗是基于50Hz吧?感抗只有固定频率下才有意义。
设电阻为R、电感为L、频率为f、功率因数为PF
则总阻抗为R+j*2πfL;
PF=R/|R+j*2πfL|=R/√(R*R+2πfL*2πfL)
将R=4Ω、2πfL=4Ω代入
PF=4/√32=1/√2≈0.707。
问题二:请问电路功率因数如何计算 有功功率除以视在功率:
cosφ=P/S
或:
有功电度除以有功电度的平方加载功电度的平方再开方:cosφ=P/√(P平方+Q平方)
问题三:功率因数如何计算? 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因此,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因此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
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φ,其计算公式为:
cosφ=P/S=P/[(P2+Q2)^(1/2)]
P为有功功率,Q为无功功率。
在电力网的运行中,功率因数反映了电源输出的视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我们希望的是功率因数越大越好。这样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可以降到最小,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从而提高电能输送的功率。
1 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1)大量的电感性设备,如异步电动机、感应电炉、交流电焊机等设备是无功功率的主要消耗者。据有关的统计,在工矿企业所消耗的全部无功功率中,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占了60%~70%;而在异步电动机空载时所消耗的无功又占到电动机总无功消耗的60%~70%。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
(2)变压器消耗的无功功率一般约为其额定容量的10%~15%,它的空载无功功率约为满载时的1/3。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期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3)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10%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110%时,一般无功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使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无功补偿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低压个别补偿、低压集中补偿、高压集中补偿。下面简单介绍这3种补偿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使用该种补偿方式的优缺点。
(1)低压个别补偿:
低压个别补偿就是根据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的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电容器组分散地与用电设备并接,它与用电设备共用一套断路器。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同时投切。随机补偿适用于补偿个别大容量且连续运行(如大中型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以补励磁无功为主。低压个别补偿的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因此不会造成无功倒送。具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等优点。
(2)低压集中补偿:
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根据低压母线上的无功负荷而直接控制电容器的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是整组进行,做不到平滑的调节。低压补偿的优点:接线简单、运行维护工作量小,使无功就地平衡,从而提高配变利用率,降低网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无功补偿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3)高压集中补偿:
高压集中补偿是指将并联电容器组直接装在变电所的6~10kV高压母线上的补偿方式。适用于用户远离变电所或在供电线路的末端,用户本身又有一定的高压负荷时,可以减少对电力系统无功的消耗并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补偿装置根据负荷的大小自动投切,从而合理地提高了用户的功率因数,避免功率因数降低导致电费的增加。同时便于运行维护,补偿效益高。
提高自然功......>>
问题四:如何提高电路中的功率因数 1、合理选择用电设备容量,避免轻载运行;
2、对于感性负载,可以配容性设备进行补偿;
3、大功率电动机负载,根据需要可用同步电动机;
4、尽量减小非线性负荷,如硅整流、变频器;
5、根据负荷性质、数量,可就地、集中、或综合补偿。
问题五: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因数用什么表示,它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 计算公式;COSφ=P/S=√P2+Q2
计算方法:供电与实行力率考核的用电户结算通常是按月(期)平均加权功率因数计算出来,具体做法:按月(期)抄录电量(有功、无功)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力率再比对考核标准计算出力调电费的增或减。
问题六:如何计算功率因数 10小时走4.8度电,说明有功功率是4鸡8/10=0.48KW
电压230V,电流4.5A,说明视在功率是0.23*4.5=1KVA
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0.48
这个功率因数实在是太低,无功功率已经达到0.88KVAR
无功是有功的差不多2倍
问题七:交流电路中已知电和电流及功率因数,如何算电感 先求阻抗Z,Z=U/l,
知道Z,Z和功率因数相乘就得出电阻R,再用勾股定律求出感抗XL了。
XLx XL=ZxZ-Rx R
知道感抗再算出电感L
XL=2x3.14f L

就是L=XL/(2x3.14f)
注意f是频率。
问题八:电力工程为什么力求使电路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对于一个电感性电路如何提高它的功率因数 在理论上串联电容也是可以的,与并联电容有同样的提高功率因数的作用。
但是:串联电容方式在功率因数接近于1时,也即接近于串联谐振时,电感(用电的感性设备)上将出现高压(谐振时理论值为Q倍的电源电压),这对安全用电、设备安全十分不利。故在工程应用中不采用串联电容,而采用并联电容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