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的单格正负极之间的电压是2V. 也就是说在正负极间通过1C的电量,有2J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池的材料、电解液等有关系。只是铅酸蓄电池是2伏。不同材料的电动势不一样的。如锂电池的电动势就是3.7V,铬镍电池是1.2V。

铅蓄电池如果需要输出更高的电压,可以将电池串联。 汽车电池输出12V电压,就是6组正负极串联形成的。反过来讲,如果铅蓄电池要直接输出1V的电压,则是不可能的。
总之,电池的材料不同,其电动势就会存在差异。
电池上标记的电压是输出电压还是电动势
一个不可逆电池所具备的条件有两个:①电池反应在充电与放电时互为逆反应;②通过电池的电流I-,即没有电流通过电
显然组成可逆电池的两个电极都是可逆电极,那么可逆电极的电极反应都是在可逆的条件下发生的。这时电极所具有的电势就称为可逆电极电势。可逆电极电势对许多电化学和热力学问题的解决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在实践当中许多电化学过程,如进行电解和使用化学电源做电功时,并不是在可逆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要有电流通过电池或电解池,此时的电极反应就
是不可逆的了,不可逆电极的电极电势用“。,表示,当然这个电极电势与可逆电极的电极电势@.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好把电极在有限电流通过时所表现的电极电位4:与可逆电极电势产生偏差的现象叫做电极的极化。偏差的大小(绝对值),称为“过电势”。用“7”表示,n=Q.-p,,对于原电池,在可逆放电时,两电极的端电压是最大的,这个端电压就是电动势E,它等于两个可逆电极的电位差。
E=P(B-4n)R(-9

在不可逆条件下进行放电,两电极的端电压用E]表示,它一定要小于原电池的电动势E,EJ<E,Ej=E-△E
其电动势的降低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引起的,当有电流通过时,
①电池具有一定的内阻R的消耗电位降IR;
②不可逆条件电极要产生极化,也会造成电动势下降,所以不可逆电池两电极的电位差通常就叫端电压。它要小于原电池的电动势。当电池内阻很小时,它的电位降就可忽略,这时的△E就可近似认为只是由于两个电极的极化所引起的。
.ΔE=7a)-7(四)
E=E-ΔE=Pr()一Pr(m)-[ncm) +7(m]=[Pr(m) -7n]-[Pr(om +7(n]

E,=P@)
电动势与电压虽然都用伏特(V)表示,但并不是同一种概念。
电动势是电源自身的内在特性,电压却与很多外界因素有关。
干电池在空载时测得的两端电压,可以近似地当成电池的电动势。
电池上标的电压,是指新电池在输出一定的电流时,端电压的最低限度,低于这个值电池就是不合格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