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频、高频、倍频?

核心提示工频,就指的我们工业上最常用的频率,在这俗指我们的用的交流电的频率50周。高频可是相对而言了,如与工频比,那400周也可叫高频电源了,哈!再高到MHZ,这只是一个相对名称。倍频就是在对一个基础频率上成倍的增加了它后那个频率的称呼。比如50周

工频,就指的我们工业上最常用的频率,在这俗指我们的用的交流电的频率50周。

高频可是相对而言了,如与工频比,那400周也可叫高频电源了,哈!再高到MHZ,这只是一个相对名称。

倍频就是在对一个基础频率上成倍的增加了它后那个频率的称呼。比如50周经全波整流后成了100周,这就也可叫这会的脉动是50周的倍频了。

1、工频,是指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与配电设备以及工业与民用电气设备采用的额定频率,单位赫兹HZ。中国采用50Hz,有些国家采用60Hz。

2、变频就是改变供电频率,从而调节负载,起到降低功耗,减小损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作用。变频技术的核心是变频器,通过对供电频率的转换来实现电动机运转速度率的自动调节,把50Hz的固定电网频改为30—130 Hz的变化频率。同时,还使电源电压适应范围达到142—270V,解决了由于电网电压的不稳定而影响电器工作的难题。通过改变交流电频的方式实现交流电控制的技术就叫变频技术。

变频技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电力电子器件从SCR(晶闸管)、GTO(门极可关断晶闸管)、BJT(双极型功率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SI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H(静电感应晶闸管)、MGT(MOS控制晶体管)、MCT(MOS控制晶闸管)发展到今天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HVIGBT(耐高压绝缘栅双极型晶闸管),器件的更新促使电力变换技术的不断发展。

20世纪70年代开始,脉宽调制变压变频(PWM—VVVF)调速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作为变频技术核心的PWM模式优化问题吸引着人们的浓厚兴趣,并得出诸多优化模式,其中以鞍形波PWM模式效果最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的VVVF变频器已投入市场并广泛应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工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变频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