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3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掌握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 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测量控制 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 控制与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测量理论、仪器设计与测控系统集成技术基础,学习测量、控 制和仪器相关的光学、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理论与技术基础,通过多种教学 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现代测控技术等基础训练,具有测控系统和仪器设计、开发及集成应用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测量理论、测量控制技术、测控系统和仪器分析、设计与集成应用的基本理论和专业 知识;
2.掌握分析和解决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综合应用光学、 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等领域知识的能力;
3.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对目前国内外本专业常用的技术规 范和标准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等基本知识;
5.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 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7.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沟通和团队合 作的能力;
8.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数理基础、传感与信息获取、测量理论与测试技术、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技 术、测控总线及数据通信、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仪器设计与制造、仪器性能测试与评价、测控系 统分析、设计及集成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基础(64学时)、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64学时)、电子电路基础(64学时)、 信号与系统(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52学时)、微机系统与接口(48学时)、工程力学(54学 时)、工程光学(56学时)、信息通信网络概论(56学时)、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16学时)、传感器 技术(56学时)精密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智能仪器设计技术(56学时)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48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34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学时)、导航定位控制与应用(32 学时),学科及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学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4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5学时)、微机 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电子线路实验(I、Ⅱ、Ⅲ学时)(23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 电磁场与电磁波(46学时)、射频模拟电路(4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基础(46学时)、传感器与信 号调理(60学时)、电子测量技术(54学时)、单片机原理与程序设计(54学时)、自动测试技术 (54学时)、软件技术基础(54学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新技术讲座(16学时),学科及专业选 修课不少于22学分。
示例三:工程力学(51学时)、工程图学(80学时)、机械设计基础(85学时)、电路与电子技 术(12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40学时)、微机原理及其应用(56学时)、传感器技术(48学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32学时)、工程流体力学(40学时)、热工基础(48学时)、仪表电路设计 (40学时)、应用光学(40学时)、物理光学(48学时)、测控电路(40学时)、热工过程控制系统 (40学时)、自动检测技术(80学时)、精密仪器设计(40学时)、精密测量技术(80学时),学科及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0.5学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生产企业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践、 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调查等。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技术实验、测试理论与检测技术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测量系统建模与 数据处理实验、智能化仪器与网络化仪器实验、测控系统综合设计实验、仪器性能测试与评价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04 材料类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精密机械与仪器》、《测控仪器设计》、《光电测试技术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电气自动控制》、《光学设计》、《智能检测技术》、《虚拟仪器及应用》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自控、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现代医疗仪器设备、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飞机机载电子电气设备维修及管理。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仪器、电子类企业:产品研发、仪器仪表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计量、测试检测; 工业、工程类企业:工程技术、自动化控制、过程控制、仪器工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以下三个方向:
智能仪器仪表方向
智能仪器仪表方向主要是从事仪器仪表,电子产品的软件,硬件研发,测试,也可以从事仪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偏向于电子的方向,最好要学好C语言,汇编语言,单片机,labview等并有相关的实践开发经验 。刚开始工资不会太高,一般就5500到6000(单位不同工资会相差很多)。研究生毕业在不同的地方哪的钱也不一样。在北京应该有6500左右,这是开始,工作一段以后就看你的实力了。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方向
这个方向主要是从事计量,测试检测,品质检验等的工作,这个方向学术研究的成分比较重一点,一般本科生比较难找到较合适的工作。
计算机测控技术方向
这个方向有一个亮点课程就是图象检测与处理,是一个比较偏向于计算机的方向,与第二个有相类似的地方都是从事的检测测量,只是计算机测控技术方向比较偏向于计算机操作平台的运用。现在的计算机人才是紧缺的,学好了很容易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平均水平大概在6000左右。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学这专业最好最初就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读研的刷绩点争取保,工作的明白自己的方向学懂这个方向的课程,同时别的专业课也不要短板挂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发展方向 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在这个社会分工明确的社会,意味着毕业了还要继续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适合那些学习能力很强且认真的人。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被告知这是一门最好考研的专业,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完全对口的公司我和老板谈过,全方面能力非常高,什么都要懂,什么都会问。如果跟着别的专业,沾一点边也可以,但是了解这个专业的人不多,专业课也不如别的专业学得深,技术面的时候很吃亏。工科专业很多要求出差,也不适合女生。 就业方向有哪些 1;智能仪器仪表方向,我觉得这个方向主要是从事仪器仪表,电子产品的软件,硬件研发,测试,也可以从事仪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偏向于电子的方向,最好要学好C语言,汇编语言,单片机,labview等并有相关的实践开发经验 2;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方向,这个主要是从事计量,测试检测,品质检验等的工作,我觉得这个方向学术研究的成分比较重一点,一般本科生比较难找到较合适的工作。 3;计算机测控技术方向,这个方向有一个有一个亮点的课程就是图象检测与处理,是一个比较偏向与计算机的方向,与第二个有相类似的地方都是从事的检测测量,只是后者比较偏向于计算机操作平台的运用。
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六个本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涵盖了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电子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几十年来为北京市和机械工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现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机械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程、机械制造与信息网络制造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程方向突出计算机工程技术在机械及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机械制造与信息网络制造技术方向注重机械制造工程及数字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侧重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电产品和系统中的应用。
经长期建设,专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办学条件,除完善的理论教学环境条件外,学院的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与本专业教学配套的实验室,包括机械设计与CAD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材料与力学实验室,还有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制造研究室、机器人研究室。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现代教学实验设备,教学实验面积约为1700㎡,设备仪器总值约为2500万,总体教学实验条件达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动传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制造装备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本专业学科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 达67.8%;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科技拔尖人才1名,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5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掌握机械工程专业基础、机电产品开发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计算机工程技术的熟练应用,注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始终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本专业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专业学科的全面建设,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院校的先进水平,为北京市和全国的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获得发展,具有较好的机械工程素质和艺术素质,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能力和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设计创意表达能力,可以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和展示设计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人才。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艺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工业设计史、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造型材料与工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立体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视觉传达设计、人—计算机交互设计、多媒体设计、展示设计等。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大量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能力,能够针对设计问题提出多种设计构想和采用多种媒体方式表达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设计、组织、管理能力。毕业生可到现代制造企业、IT企业、传媒业、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工程、营销和宣传等工作。 工业工程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工业工程专业现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属于理科招生。工业工程专业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设立工业工程专业。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及用人单位对工业工程这一新兴专业的逐渐了解与认同,社会对工业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增长迅猛,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各类专业中处于前列。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事业从事生产或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管理知识,知识面宽,思路开阔,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能力和管理技术能力,具有以扎实的工程技术手段解决计划、控制和决策等管理问题的本领。本专业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经过了精心设计安排,所培养的毕业生具备工程与管理两方面的综合能力,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理念是: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教学过程中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通过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两方面知识的融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形成工业工程专业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教学条件良好,除了具备培养学生必需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外,还有大型仪器多台/套,如倍速链生产线、立体仓库、堆垛机、AGV自动导引车、各种环境测试仪、Witness仿真软件、Flexsim仿真软件、 FactoryCAD设计软件等。
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所学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基础、人因工程学、生产管理、物流工程、工程经济学、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及相应课程实验课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汽车、电子、交通、信息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系统与设施规划、生产与质量管理、工作研究与评价、工程经济与价值工程等工作。 为适应首都国民经济发展对汽车人才的需求,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于2003年成立了车辆工程专业,2004年正式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265人,已毕业车辆专业方向的本科生120多名。本专业是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对应的车辆工程学科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本专业按照汽车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与服务两个方向进行人才培养。汽车设计与制造方向,培养学生在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装配工艺的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毕业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和CATIA三维设计软件,具备初步的汽车总体选型、汽车总成与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具备汽车总成及整车制造装配线工艺技术知识。汽车电子技术与服务方向,培养学生在汽车的运用与管理、汽车性能的测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等方面的能力。毕业生掌握现代汽车检测原理,熟悉各种性能检测仪器设备,具备初步的汽车故障诊断、排除、维修的能力,具备现代汽车服务产业经营管理的知识。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车辆工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够在汽车制造企业从事汽车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工艺管理,在汽车运用、管理检测及维修服务企业从事汽车的性能试验检测、 销售与服务等方面技术与管理工作。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机械工程、汽车设计制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汽车性能检测服务等组成。主要学习课程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电子技术、控制与测试,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学等。还有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汽车构造拆装实习、汽车制造生产实习、汽车结构课程设计、汽车电子控制课程设计、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实习、驾驶实习以及卡丁车的制作、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奖赛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是汽车的设计与制造、性能检测与诊断、维修服务等行业,也可以从事汽车技术教育、车辆试验评估以及车辆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在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近三年来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是大型的汽车、摩托车制造企业,如:东风汽车、一汽大众、北汽福田、昌河汽车、一拖集团、上海龙工、中环动力、钱江摩托、北京地铁总公司以及北京地区的汽车4S店。也有不少学生考取了国内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以及赴日本福井大学、德国耶那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留学。 本专业面向新能源行业,着重培养太阳能、风能转换技术及其光机电一体化装备的设计、制造、检测与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制图与CAD、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测试技术与仪器、新能源应用技术、太阳能发电原理与应用、光伏发电技术与装备、风能发电机组设计、风电机组检测与控制。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的开发公司、研究所、设计院、制造企业,从事太阳能、风力等发电装备的规划、设计、制造、施工、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工程专业技术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从事现代制造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与运行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制造设备数字控制及装置、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电系统测控与故障诊断技术等技术领域有鲜明的特色和专长,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及应用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传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机械控制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传感器及调理技术、现代检测技术与仪器、单片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以机械、电子、计算机、仪器及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制造工程宽口径知识,掌握先进制造装备的设计、检测与控制方法及系统集成技术,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能,专业面宽、工作适应性强。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信息、汽车、交通运输、能源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现代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光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