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放大器实现负反馈是将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方式和路径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作为输入信号的一部分,这个作用过程叫——反馈。按反馈的信号极性分类,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1)运算放大器的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反或变化方向相反(反相),则叠加的结果将使净输入信号减弱,这种反馈叫负反馈放大电路。负反馈的取样一般采用电流取样或电压取样。采用负反馈使得放大器的闭环增益趋于稳定,消除了开环增益的影响。负反馈还影响着放大器输入和输出阻抗,电压混合使输入阻抗增高,电流混合使输入阻抗降低; 电流取样使输出阻抗增高,电压取样使输出阻抗降低。利用负反馈还可大大减少放大器在稳定状态下所产生的失真,并可减弱放大器内部各种干扰电平。利用负反馈还可展宽放大器的频带,使得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变得比较平坦。

(2)运算放大器的正反馈:反馈信号的极性与系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同,从而起着增强系统净输入信号的作用,称之为正反馈方式。电子放大器线路中,利用正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器增益,提高放大器对频率的选择性,用来产生有用的周期性振荡信号。
请问这个放大电路里的R3引入直流负反馈的原理是什么?
工作原理:反相求和放大电路与同相求和电路的差异在于输入信号分别从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输入。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反或相同。
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便于叙述,假设反相输入端的电位为U-,同相输入端的电位为U+),得U-=U+=0
再列出“-”端的KCL:(Ui1-U-)/R1+(Ui2-U-)/R2+(Ui3-U-)/R3=(U--Uo)/Rf
整理得到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式:Uo=-(Rf/R1*Ui1+Rf/R2*Ui2+Rf/R3*Ui3)
假设R1=R2=R3=R,则Uo=-Rf/R*(Ui1+Ui2+Ui3)

电路放大倍数Av=Rf/R,输出信号是三路输入信号之和的Av倍。“-”仅代表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反,或差180°。同相求和电路与此类似。
扩展资料:
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工作状态,所以有时往往要画出它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才能进行分析;电路往往加有负反馈,这种反馈有时在本级内,有时是从后级反馈到前级,所以在分析这一级时还要能“瞻前顾后”。在弄通每一级的原理之后就可以把整个电路串通起来进行全面综合。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是从输入端向放大电路内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它等于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实际负载电阻后,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之比,即Ri=Ui/Ii。对于信号源来说,输入电阻就是它的等效负载。
对负载而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可等效为一个信号源。输出电阻越小,输出电压受负载的影响就越小,若Ro=0,则输出电压的大小将不受RL的大小影响,称为恒压输出。当RL<<Ro时即可得到恒流输出。因此,输出电阻的大小反映了放大电路带负载能力的大小。
百度百科--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里R3的直流负反馈的原理,与交流负反馈原理是相同的,只是不那么叫罢了。而直流负反馈的作用是稳定静态工作电流IC的。那假如IC因外部原因增加,IE必增加,VR3增,而VB=VBE+VR3,且VB比较稳定,则VBE减小,IB 减小,IC减小,阻止了IC增加,IC保持稳定。反之。IC因外部原因减小,同样保持IC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