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节点电压法时,含电压源的支路,该支路电流(就是你认为的流过电压源的电流)的写法为
i = (U-Us) / R ,其中U为支路两端的节点电压差,Us为电压源电压,正负号与电源方向有关,R是支路中的电阻之和。

将这个电流表达式带入KCL方程求解。
第二问题没有理解你想问的是什么?
高二电路分析问题。。。
t<0,Uc(0-)=0,ic(0-)=0;t=0,Uc(0+)=Uc(0-)=0,C成短路,2欧被短路,ic(t=0)=8i+i=9i,其中控制量 i=20/2=10A,ic(t=0)=90A=ic(0+);
C开路,20=2i+2(i+8i)=20i,i=1A,Uab=18i=18v;Ro=Uab/ic(t=0)=18/90=0.2欧,时间常数τ=RoC=0.02s;Uc(∞)=Uab=18v,ic(∞)=0;
Uc(t)=Uc(∞)+[Uc(0+)-Uc(∞)]e^-(t/τ)=18-18e^(-50t) v。
ic(t)=ic(∞)+[ic(0+)-ic(∞)]e^-(t/τ)=90e^(-50t) A。
正确是B和D。

但,S闭合瞬间A2有烧坏的危险!!
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保证电路稳态都正常发光。
重新闭合S瞬间,A1电流=0,而后按指数规律生长,所以A1逐渐变亮;
上支路是电感L与A1串联,下之路是R与A2串联:由条件可知上下支路稳态直流电阻相等,
在有电磁感应的非稳定状态,上下支路等效阻抗不等,上支路有感抗,下支路只有阻抗没有感抗,
上下支路并联后再与R1串联;

上下支路并联后的稳态等效阻抗等于每个支路的一半##但非稳态等效阻抗上支路>下支路,非稳态的并联阻抗>稳态的并联阻抗=下之路?;
条件中,两只可变电阻器调节好---使得二等额定发光---是在稳态下进行的,
在非稳态时,上下支路并联后和R1串联分压,上下支路分得的电压值>稳态时候所分得的电压值,
因此,S闭合瞬间,非稳态,A2所分得的电压值>A2的额定值,-这一点是编题者未必能考虑到的。
百慧科教中心 杨明老师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