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的十大军事家有谁

核心提示1 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前323年6月22日)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他足智多谋,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

1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前323年6月22日)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他足智多谋,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古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疆域广阔的国家。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希腊古文化的繁栄和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1804年5月1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称帝。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1812年兵败俄国,元气大伤;1813年被反法联军赶下台。1815年复辟,随后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逝,1840年尸骨被迎回巴黎隆重安葬在塞纳河畔。

3 帖木儿

帖木儿,1336年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萨布兹)。其祖先做过察合台汗国的大臣,父亲死后继为碣石的一名封建城主。虽然帖木儿是突厥化蒙古人,但由于当地自古以来的波斯文化遗留,帖木儿在文化意识上倾向波斯文化。

1362年,帖木儿在故乡附近起义。与蒙古人作战时,被打伤成了瘸子。因此敌人称为跛子帖木尔。后来,为了巩固政权,采取婚姻关系,将西察合台汗国后王的公主纳为妻妾,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驸马。所以又称为驸马帖木尔。1360年,河中地区大势底定,秃忽鲁帖木儿控制了大部分地区,但帖木尔实际上控制了河中族。其腿伤亦在此时期受创。在1364年帖木尔终于扶持侯赛因成为可汗。但在1369年,他杀死情同手足的西察哈台汗侯赛因,建立了帖木儿帝国。

后人所知的帖木尔的传奇历史,绝大部分来自《胜利书》、《帖木儿自传》。其后裔巴布尔在征服了印度之后有《巴布尔回忆录》流传于世。

4 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5 恺撒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7月13日-前44年3月15日),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员。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公元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8岁。

6 朱可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

1896年12月1日出生,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拥戴和敬爱。逝世于1974年6月18日,享年78岁。

7 铁木真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农历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

8 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汉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

9 曼施泰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是一名终身从军的职业军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尽管他从未成为纳粹党的一员,他却被授予了陆军元帅的军衔。尽管他从不质疑希特勒对于德国军队的绝对指挥权,但是却以敢于在许多问题上当众反驳希特勒而闻名。在通常情况下这将导致丢官罢职,但曼施坦因却可以在希特勒面前用事实证明自己。最终,因为和希特勒在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他在1944年3月被解职。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健康原因被释放了。随后他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并成为其名誉参谋长。

10 粟裕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侗族后代。中国现代杰出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首,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粟裕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后加入中国***与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接连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粟裕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受到极不公正的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后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

楚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和楚灵王好细腰有何关系?

刘邦起义后,也遭遇当头一棒,因为出了内部叛徒雍齿,结果他屡败屡战,很快刘邦发现,自己身处“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中:西边有日益强大的魏国,北边有日薄西山的秦国,东边有日新月异的景驹(实际权力在大将秦嘉手里)。

相对这三强,他刘邦显得太渺小了,简直微不足道。在这个乱世,如果不去抱强者的大腿,仅凭自己这点势力,不谈发展,连生存下去都难于上青天。

刘邦选择抱的第一个大腿,是张楚政权的景驹,原因有二:

其一,狐假虎威的需要。景驹因为有张楚这块金字招牌,所以虽然势力不大,但名声在外。刘邦投靠他,对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人气都有帮助。

其二,符合就近原则。景驹是楚王,自己又是楚人,而且大家所在地盘又相邻,帮衬起来也方便。

理清思路后,大病初愈的刘邦带上人马就直奔景驹所在的彭城。他希望此行能与景驹正式签订加盟合约,实现联合互保,然后再向他借兵,收复丰邑。

景驹一听刘邦有意加盟自己的张楚政权,受宠若惊的同时,立即大手一挥,派了一员大将,拨了一批人马给刘邦。

刘邦得了援兵,马上掉头回丰邑找雍齿算账。然而,尽管刘邦用尽了手段,但仍然拿不下来。正在这时,秦军的支援部队如黑云压顶般袭了过来。若内外夹击之势形成,非得全军覆没不可。刘邦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于是赶紧招呼手下的兄弟撤退。可是,往哪里撤呢?

刘邦的第一反应还是往驻扎在彭城的景驹那里撤。但是,就在这时,坏消息传来了:秦嘉死了,景驹逃了,张楚政权随风飘逝了。真是祸不单行啊!

而这时,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便是项梁项羽所率领的楚军。

刘邦思索一翻后,最终决定投奔项氏集团。当然,说“投奔”有些言过其实,称之为“借兵”倒更准确。

于是,在薛县,刘邦和项梁这两位重量级人物见面了。结果项梁给刘邦的见面礼是五千精兵。值得一提是,他和项羽还一见如故。

当时,已经四十九岁的刘邦在那个寿命普遍较短的年代已经属于“老者”了,而二十五岁的项羽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用我们现在的观点看,这两人之间大大小小的代沟不知隔了多少个。但是,刘邦和项羽见面后,竟然十分投缘,国事、家事无所不谈。两人越谈心越近,干脆就拜把子结成了兄弟,两人设案焚香,拜天拜地,一同起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两人成了拜把兄弟后,项羽只活了六年。最后,三十一岁的他,在乌江被大哥刘邦逼得自杀身亡。

随后项梁因为轻敌,死于秦朝第一悍章邯之手。

“摄政王”项梁死后,“傀儡王”楚怀王马上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迁都。楚怀王把国都从盱眙迁到了地理位置优越、城防坚固如铁的老革命根据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理由是为了防止章邯来攻。

第二件事:封赏。楚怀王封刘邦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封老将吕臣为司徒。

对刘邦来说,原本势单力孤的他此时算鲤鱼跳龙门,不但成了侯,而且拥有了带兵的实权,真可谓时来运转。而项羽却一下从天堂跌进了地狱。他被封的长安侯只是一个空爵位,没有兵权。同时,楚怀王还重用了吕臣,把朝中军机大权交给了他。楚怀王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吕臣和刘邦牵制和打压项羽。单从这一点来看,这个楚怀王是极富政治手段的。

项梁死后,项羽羽翼未丰。他虽然心里一千一万个不情愿,但也只能顺应形势,听从楚怀王调遣。

第三件事:开会。开什么会呢?——第二届革命军首脑联席会议。

会上,楚怀王先发表了对项梁的吊唁之词,众将领也纷纷表示要为项梁报仇,与章邯势不两立。眼看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楚怀王开始“亮剑”——宣布接下来的两步走军事行动。

他首先封宋义为主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领军队北上救赵。其次,他下令由刘邦率另一支军队在南线(黄河以南)开辟战场,并向关中方向挺进。

说是两步走,其实这两步是同时走的。因为楚怀王还规定,谁先打败秦军,占领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关中王,这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位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楚怀王就是想以“关中王”,套住刘邦和项羽,让他们相互制约,相互消磨,达到自己“唯我独尊”的政治目的。

可惜,对项羽这样的贵族子弟和刘邦这样的流氓的本性,楚怀王的认识还很不足;而且他当时乃一文弱少年,又不能亲自带兵打仗,以致夺回的兵权又迅速地失去了。

楚怀王怎么也想不到,这两路人马这么放出去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收不回来了。不论是年轻的项羽,还是已老大不小的刘邦,他们等到了一展抱负的机会。历史的舞台注定是由他们二人来唱主角的。

子,如李商隐诗句“虚减宫厨为细腰”,杜牧诗句“楚腰纤细掌中轻”。其实,楚灵王喜爱的细腰,既为女子,亦为男子。

乐舞是巫术的表现形式,而乐舞者乃觋巫也。楚国大巫观射父说:“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郎,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巫有大小之分,小巫在民间,多为女性;大巫在朝廷,多为男性。而那时巫与伶合二为一。觋巫既要负责神事,又有取悦国王的职责。在国王身边的巫师,无论娱神娱王,都通过乐舞的形式而表现的。

楚灵王好细腰,是因为楚人好乐舞。乐舞是英雄时代的文化内涵。楚国受中原文化影响不深,周初乐舞已成为礼乐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被赋予了重大的人文主义使命,与礼相融合,发挥礼乐“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功能,乐舞不再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失去了娱神的虔诚与神秘,失去了狂歌劲舞的野性;而楚人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俗,用乐舞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冲动,不饰不伪,更无文治教化之功能,他们对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有着率真而直透的欣喜和体悟,由衷地热爱艺术,酷爱歌舞。擅长歌舞者必为细腰,歌舞之美亦必由细腰为之。故《墨子。兼爱中》云:“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肱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其年,朝有黧黑之色。”

郑州市黄淮艺术博物馆有古代长袖折腰舞群舞陶俑,其颀长和细腰的体型特征十分明显。长袖折腰舞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曾风靡两汉,直至魏晋。汉虽承秦制,但在文化上却带有浓重的楚风。

楚人能歌善舞,有着发达的歌舞艺术。春秋至战国的楚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楚国乐器,有钟、磬、鼓、瑟、竽、筝、筑、箫等。河南淅川下寺二号墓楚国令尹子冯墓中出土的一套二十六件的编钟,已具备七声音阶,可以旋宫转调。杨匡民、李幼平在《荆楚歌乐舞》说:“这种音乐结构的变化,使青铜钟从中原传统演奏于郊庙之中、祭祀之时以渲染气氛的宗教性乐器,发展为独立演奏乐器,成为先秦钟类乐器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从史书记载来看,楚王室乐队规模很大:“晋郤至如楚聘,且莅盟。楚子享之,子反相。为地室而县焉。郤至将登,金奏于下,惊而走出。”(《左传·成公十二年》)郤至率领使节从晋国到楚国参加盟会,楚共王款待他,当楚国地下室中的乐队鼓乐齐鸣时,他竟然被巨大的声响吓得逃到门外。

刘勰认为“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文心雕龙·时序》),是指楚国战国后期诞生了精彩绝艳、百世无匹的楚辞,而楚辞正是在楚国悠久的歌舞艺术传统基础上诞生的。

春秋战国时代,一些著名的音乐大师,均出自楚国,如钟子期和伯牙。

楚人乐舞之盛,与巫风之盛密切相关。西周建立后,由于从自然宗教发展到伦理宗教,巫术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比重大大下降,人们的主观作用被重视。虽然巫术与祭祀还有所联系,但巫术已与许多礼乐相分离,如飨礼、射礼、乡饮、燕居等等,都同巫术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楚国仍处于自然宗教崇拜阶段,天人合一,天人不分,人与自然直接同一。在楚国巫之乐舞在其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巫术密切相关的祭祀、占卜弥漫于楚国和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楚国的文化仍是巫文化。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那个时代,各国都很重视祭祀,但楚国相比中原,祭祀更为重要,几乎无事不祭祀,被中原各国称为“*祀”。《新论。言体》载:

昔楚灵王骄逸轻下,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斋戒洁鲜,以祀上帝,礼群神,躬执羽绂,起舞坛前。吴人来攻,其国人告急,而灵王鼓舞自若,顾应之曰:“寡人方祭上帝,乐明神,当蒙福佑焉,不敢赴救。””而吴兵遂至,俘获其太子及后姬以下,甚可伤。

在楚灵王看来,祭祀比战争重要,人家都打到家门了,灵王还祭祀不止,寄希望于自己的虔诚感动上帝,使上帝保佑楚国,结果损失惨重。

楚人笃信祭祀、占卜,自然巫风盛行,巫的地位很高,尤其是大巫被看作是国宝。据《国语。楚语下》载:

楚国的王孙圉出使晋国,赵简子问他:“楚国有一块叫做“白珩””的玉佩被看做是国宝,有多少世代了?王孙圉回答说:“楚国从来不把一块玉当做国宝,楚国的国宝第一是观射父,第二是左史倚相,第三是一片叫做‘云连徒洲‘的广野。”观射父被看做第一国宝,就在于他是一位大巫。楚王许多有关祭祀的事情都得向观射父请教。巫之所以在楚国备受重视,原因是楚国人认为巫师智能超群的人。

楚国巫风盛行,表明楚国仍处于自然崇拜时期,其特点是好武尚力,直率质朴。比如,春秋时期,中原大国都在争夺霸权,且试图统一天下,但也都打着“尊王攘夷”所谓幌子,以争取其他诸侯国的支持和人心归附,然而楚国不一样,楚国追求武力扩张,不饰伪,不找借口,率性而为。《史记。楚世家》载: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蔽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

钱穆在谈到春秋会盟时说,楚国则僻在江、汉之间,与北方诸侯相隔亦远,在今湖北襄阳、宜城一带。楚国志在兼并,亦不愿意加入同盟,自受拘束。后来北方诸戎狄,经同盟国压制,渐不为患。独剩南方楚国,乘机吞并汉水、淮水一带的小诸侯,变成一特别大的国家,与北方国际联盟双方对峙,时起争斗。到后来,楚国亦渐受北方诸夏的文化熏染,渐知专靠武力,无法并吞北方诸夏诸侯国,遂亦要求加入同盟集团,以得任盟主为条件。一方面可得同盟国每年贡赋,有经济上的实利,一方面亦可满足他在国际上光荣地位之野心。于是,南楚北晋,更番迭主中原诸侯之盟会。

启良指出,楚人还保留着英雄时代的“英雄性”,其“英雄性”不仅体现在好战而尚力,重要的是一种天人未分的精神面貌。如同人的童年时代,一切都感到好奇,一切都以自己的童心来度测。

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的竞争,已由霸天下转变为王天下,这不仅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而且也是一个智力比拼和诡诈盛行的时代。楚人所尊崇的巫师及其智能,与东方列国君王、游士及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已不在一个层级。楚人简单质朴的思想和处事方式已落后于那个时代,这种落后,使得楚国在与秦国的博弈中屡屡失败,直至灭亡。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