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销属不属于诈骗

核心提示电销是否违法,是大家心里一直以来的疑虑,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电话销售已经成为当今最有效的企业推广方式之一,其行为本身并不违法,主要在于推销什么产品,是否涉嫌诈骗或者骚扰等等。如果公司各种证件齐全,出售的商品与描述相符是不违法的。相反,

电销是否违法,是大家心里一直以来的疑虑,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电话销售已经成为当今最有效的企业推广方式之一,其行为本身并不违法,主要在于推销什么产品,是否涉嫌诈骗或者骚扰等等。如果公司各种证件齐全,出售的商品与描述相符是不违法的。相反,如果该公司出现欺诈买家的行为,肯定会受到工商部门的查处,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责任。其次,客户电话号码来源问题。如果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会触犯相关法律条文,所以获取手段一定要合法。总之,只要企业证照齐全,产品合规合法,无诈骗行为,客户号码来源正规就不会触犯相关法律,可以放心和客户沟通。当然,一定要控制好频率,不能对客户构成骚扰。随着时代的发展,电销行业也慢慢发生了新的变化,最新的突破就是电销机器人,电话销售业务员每天拨打几百个电话来寻找潜在客户,由于智能手机屏蔽,客户反感骚扰电话等原因,其中至少90%的通话量是无效的。思谱云汇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智能语音机器人可以完全实现无人工介入,自动呼叫,智能应答客户各种问题,通过自研的系统算法高效筛选潜在客户,并实时通知到业务员手机端以便跟进,极大的减少了机械重复劳动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一台机器人系统,可以替代3-4人的日常工作量,降低70%人工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对办公面积的需求。如果客户明确表示不需要,系统就会自动标记为无意向客户,就不会再拨打客户电话,大大降低了对客户的骚扰。技术在不断的变革,当竞争对手用不到一半的成本实现和你一样业绩的时候,相信谁也无法稳如泰山。典型保健品诈骗行为1. 公司很可能是没有履约能力、没有合法证件的保健品“皮包公司”;2. 业务员以抽奖、免费旅游、免费体检等噱头吸引消费者;3. 通过虚构身体检测数据和免疫力报告等方式,谎称老年消费者患有疾病;4. 在宣传上公司一般会制定固定的话术,普遍存在以保健品冒充药品,虚构或过度夸大产品的功能和疗效以及虚构“医生、教授、专家”等权威医学人士身份的虚假宣传行为;5. 向消费者销售来源不合法、质量不合格的产品。通常表现为将“三无”山寨保健品通过仿造批号、产品合格证书或直接伪造虚假保健品的方式对外销售;6. 产品销售价格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且可调节幅度大,业务员会根据客户消费能力高低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价格。保健品销售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入罪逻辑1. 涉案人员存在上述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2. 消费者因为涉案人员的上述行为产生认识错误,最终通常体现为涉案公司的一系列行为使得消费者误以为服用涉案公司的产品可以治疗某种疾病;3. 消费者由于误以为服用涉案产品具备治疗疾病的功效而花高价购买,产生财产损失。定性诈骗存在争议的保健品销售行为1. 公司合法注册登记且拥有销售保健品的资质;2. 产品通过电商渠道购入,供货商提供正规的产品资质;3. 宣传上存在打擦边球的行为,但不存在以保健品冒充药品、虚构疗效的行为,也没有冒充“医生、教授、专家”等权威医学人士身份,只是对保健品本身的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大;4. 采取货到付款、开箱验货以及不满意可以在固定期限内无理由退货的销售制度;5. 价格虚高但幅度不大。对于这种类型的保健品销售行为,采取上面这一逻辑予以入罪比较牵强,从辩护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可视情况主张构成其他犯罪或主张仅属于民事欺诈只需承担民事责任。以诈骗定性的保健品销售行为成立电信网络诈骗的原因1. 非接触性:保健品诈骗通常需要借助电话、短信、互联网等信息交互工具的技术手段,所有流程均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符合电信网络诈骗非接触性的特征,2. 不特定性:消费者通常是老年特定群体,但并非针对特定个人进行诈骗,符合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不具有特定性的特征。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