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大亨杜月笙,潦倒之下命丧香港,身边挚爱只余孟小冬

核心提示1951年7月,台湾台北馆前街的六月息公馆,一个戴着帽子的黑衣男子,行色匆匆地走了进来,六月息公馆是给人算命的,在当时来说,这个地方算命非常灵验,被人称为“半仙”,而这名黑衣男子自然是来找他算命,可是他的来头却要比平时那些来算命的人大得多,

1951年7月,台湾台北馆前街的六月息公馆,一个戴着帽子的黑衣男子,行色匆匆地走了进来,六月息公馆是给人算命的,在当时来说,这个地方算命非常灵验,被人称为“半仙”,而这名黑衣男子自然是来找他算命,可是他的来头却要比平时那些来算命的人大得多,他是特意千里迢迢从香港赶到台湾的,这名黑衣男子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一个人算命,这个六月息公馆馆主就算再有名,也不至于让人为了算个命就跑这么远,那么这个黑衣人又是在帮谁算命?

杜月笙

就是就是青帮的杜月笙,当年名震上海滩的青帮大亨,这杜月笙突然算命,又是遇到了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需要用算命来解决,他一直都有哮喘病,此时越来越严重,“病急乱投医”这个词很恰当的体现在了杜月笙的身上,中医、西医,甚至民间的偏方都试了个遍,可是哮喘病却丝毫都不见好转,俗话说“男儿由来轻七尺,好汉最怕病来磨”,曾经赤手空拳在上海滩打出自己一片天地的杜月笙,却被病魔折磨的形销骨立,他开始迷上了“求仙问神”,说白了就是求个心理上的安定与慰藉,但是这些“算命”专家,快把老杜家的门槛都踩烂了,无非也都是说些好听的话,杜月笙慢慢的也就听腻了,越来越觉得不靠谱,这个时候,一个女人提出让她托人去台湾算命的主意,这个女人就是孟晓冬。

孟小冬,京剧界享有盛名的女老生,人称“冬皇”,当时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性伴女人;而最红的“生角”就是孟晓冬,以女性伴男人;1925年孟晓冬在上海的一次演出,让喜欢听戏的杜月笙一眼就看上了她,之后杜月笙百般追求,送衣服首饰,但是孟晓冬性格比刚烈,杜月笙的金钱攻势,在孟晓冬这不太好使 但是杜月笙仍旧对孟晓冬念念不忘,一追就是20年,终于打动了孟晓冬,可以说在杜月笙最病重的时刻,孟晓冬是一直陪伴在杜月笙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孟晓冬

孟晓冬提出托人去台湾给杜月笙算命,杜月笙立刻就答应了,就派人去千里迢迢的台湾,管主拿到黑衣人递给他的杜月笙的生辰八字之后,停顿了一下,沉思了很久,皱着眉头写下了两行字“六十四岁在辛卯,天克地冲难渡过”,意思就是说,杜月笙绝对活不过64岁,这杜月笙的生日是8月22日,而算命的时间是七月,如果说命书要真准的话,那么杜月笙离他的死去,还有仅仅一个月的时间。

杜月笙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他一直卧病在床,在香港的生活环境也加速的,消磨了他的健康,杜月笙在香港的住处,这可能是他成为清帮大佬之后,住过最“寒酸”的房子,而且他仅仅是买下了这栋房子中的一套,不仅简陋,而且还小,作为上海的青帮大佬,在上海拥有多处房产的杜月笙,为什么放着荣华富贵的日子不过,偏偏带着一家人跑到香港蜗居过苦日子。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依靠木筏做的帆船,全线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百万雄狮势如破竹,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部署的长江防线;4月24日,解放军三十五军先遣部队跑步占领南京总统府,将红旗插上总统府,南京宣告解放;杜约生开始为以后盘算起来,眼下看来,解放军已经势不可挡。势必很快就会解放上海,自己是黑帮大佬,如果留在上海,说不定命就没了,而要是逃离上海,他又舍不得多年治下的家业和产业,杜月笙一时也拿不定注意,陪在身边的孟晓冬,看出了杜月笙的心思,让杜月笙去找他的大哥商量一下,这孟晓冬所说的大哥自然是黄金荣。

虽然1949年的时候黄金荣已经82岁高龄,而且早就退出青帮多年,但是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杜月笙还是决定,去一趟黄金荣的家,大哥很明确的告诉杜月笙自己想要留在上海,不想再继续奔波,这大哥不想跑,杜月笙更犯愁了。当天晚上,杜月笙就在自家的客厅里仔细琢磨黄金荣的话,杜月笙觉得黄金荣满嘴里说的都是幌子,杜月笙太了解黄金荣了,他爱钱如命,他之所以不走是因为他舍不得自己在上海滩的那些个产业,杜月笙沉思着,他和大哥不同,大哥已经退休多年,而他手上的“脏事”太多了,杜月笙明白,如果他选择留在上海 等待他的必将是历史的审判。

想想自己干了那么多的坏事,杜月笙害怕了,他怕血债血偿,杜月笙为了活命必须跑路,当时的他哪里知道,我党解放上海后,对待像黄金荣这样曾经的青帮大佬,制定了宽容的政策:继续做恶者从严,将功赎罪者从宽的政策,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考虑到82岁的黄金荣年老体弱,只是让黄金荣在大世界门口打扫街道卫生作为劳动改造,当时杜月笙如果不跑人生或许是另外的一番样子,然而,在这人生的又一个交叉口,杜月笙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将自己推向死亡的路。

逃跑的决心一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往哪跑,在杜月笙家的客厅里,有一封烧过的信,根据杜月笙传里面的记载,这封信大致内容是,国民党写给他的,让他赶紧去台湾,这是蒋介石派人送来的,他的内容也很好理解,蒋介石是想让杜月笙逃亡台湾,杜月笙在看完了蒋介石的这封秘函之后,立刻把信烧毁之后,召集全家,让家里人收拾东西,全家跑去香港;杜月笙为什么不去台湾,要去香港,原本杜家这一大家子人都以为是要跟着蒋介石去台湾,可现在,到了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杜月笙却要去香港。

其实,这里面有三个原因,蒋介石与杜月笙二人的渊源确实颇深,蒋介石早年尚未发迹时,到上海想要拜入青帮,杜月笙一直把这个拜帖留着,指望落难之时,蒋介石能顾忌一下情谊,但是出了一次远门,回来保险箱里的东西都在,就拜帖不见了,可见蒋介石的小器;抗战后,蒋介石要论功行赏,杜月笙自以为劳苦功高,想趁机会,捞个官当当,过过关瘾,他把目光定合在上海市市长身上,起码当个副市长,杜月生带着一帮随从前呼后拥,兴冲冲的回到上海,始料不及走的半路传来消息,蒋介石意见任命了其他人当了市长和副市长,此时杜月笙知道蒋介石对自己的态度变了;而到了1948年春蒋介石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危机,派蒋经国到上海,实行市值改革,发行金元券,要求民间将所持法式外币及金银一律兑换成金元券,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平没有完全照办,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罪逮捕,判了六个月的徒刑,一件件一桩桩,杜月笙与蒋介石的矛盾日益加深;杜月笙晚年曾经对孟晓冬说过我们是“夜壶”,蒋介石把我们用完了,眼看没有利用价值了,就往旁边一甩,再也用不着这些“夜壶”了,这样说来,也就不难理解杜月笙为什么坚决不去台湾了,原来是蒋介石,过河拆桥的行为使得杜月笙对他失去了信任。

杜月笙已经下定了决心出走香港,但是走的时候想带走自己心爱的一个人,就是孟晓冬,他害怕孟小冬不跟杜月笙走,打算先找个幌子试探试探孟晓冬的口风,他一脸愁容的问孟骁东,去了香港,人生地不熟,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办,没想到孟晓冬笑着来了句,可以让好友陆根泉在香港找一下房子,听到这话的杜月笙开心了,说明孟晓冬是愿意跟他走的,房子找好了,全家人动身去了香港,杜月笙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到故乡,坐在客船里前往香港的途中,杜月笙多次哮喘发作,身体极为衰弱,体重急剧下降,再加上他这次离开土生土长血肉相连的黄土滩,他早就预感今生今世不会再回来,心如死灰。

一行人到达香港后,找到了陆根泉为他们买下的房子,全家人傻眼了,心说这陆根泉也太不靠谱了,这房子别说格局,破破烂烂,几间小房子还是拿隔板隔离出来的,完全没有隔音可言,屋里头稍微有点这么动静,别人就能听得到,所以其他的用人必须住在外面,每天是早出晚归,初到香港的杜月笙每天就在这破房子里,心情的苦闷可想而知,但是还有一件事让他更加的心烦,杜月笙到香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最经常干的事情就是坐在他的狭小的房间里,数着箱子里的钞票,装着杜月笙来香港的时候带着的所有现金总共是40万美金,杜月笙越数越心烦,钱是直见少不见多,按理说40万美金对于,杜月笙这种日进斗金的旧上海顶级富豪来说是九牛一毛,他完全是可以不在乎,但是这里不是大上海,这里是香港,他在这里无根无萍,如果不是成功的把房子卖了,他连这40万也没有,昔日的青帮大佬会沦落到如此潦倒的地步,可悲可叹。

咳嗽不止的杜月笙回忆起了,当年自己在上海滩起家时的那些事,1901年14岁的杜月笙出道上海,在16铺元盛水果行当学徒,但是他整天与流氓歹徒混在一起,有一次两个黑帮为了争地盘聚集了上百人互相砍杀,在这些砍杀的人群中,也有杜月笙的身影,直到当时的青帮大哥黄金荣的出现,才制止了这次黑帮争斗,就是这次杜月笙决心以后要跟着黄金荣混 终于后来经人引见,拜入了青帮门下,杜月笙靠着自己的胆识与不要命的处事作风得到了黄金荣的信任。

杜月笙依靠倒卖鸦片赚足了黑心钱,后来又将生意投入到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事业中,据说他一年的收入能赶上北洋军阀政府全年军费的1/3,但是杜月笙往香港这么一跑,这些财产他一样都没能带走这些象征着财富的契约,也瞬间都变成了废纸,杜月笙的身上只有卖了房子所得到的,这40万美金,按1949年的汇率,一美元可以兑换港币五块七毛二分 那么杜月笙当时手里的40万美金现款换成港币的话,有228万,1949年的香港杜月笙手里这228万港币,如果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这也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当时香港一个高级文员一个月的工资是300块,杜家30几口人,按一个文员的标准,杜月笙卖房的钱可以供他们白吃白喝,生活20年,在普通人家看来的金山银山对于杜月笙来说是远远不够用。

杜月笙这一家子有30多人,随着杜月笙一起来到了香港,像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帆、杜维善、还有女儿杜美如这些人在上海,都依靠着杜月笙的势力拥有了自己的产业,他们的收入完全可以自己自足,但是到了香港度假的这些人经济来源全都断了,一家子每个月基本的开销得6万多港币,这全得从杜月笙的腰包里出,而杜月笙的哮喘病越来越严重,看病吃药一个月也得花去2万以上的港币。

坐吃山空让杜月笙心烦,社会各界的名流拜访,开办酒会,花钱更是如流水,本来和人想倒腾丝绸挣一笔,没想到10万美金赔了精光,至此杜月笙一病不起,身边能照顾他的人只剩下孟晓冬,可是孟晓冬跟了他半辈子,一直无名无分,文章开始我们也说过,急病乱投医的杜月笙开始“信神信鬼”,一个“半仙”给了一个“方子”,结婚“冲喜”,正好杜月笙也一直想给孟晓冬一个名分,可惜结婚没几个月,杜月笙就撒手人寰。

小结

一代黑帮枭雄,曾经是叱咤风云大上海滩的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得悄无声息,他身上有很多污点,但是也不是漆黑一片,也许是良心未泯,担任中国红十字会的副会长的时候,多次救治伤兵,也许这就是一个民国旧时代的黑帮大哥的真实写照,有骨有肉,可悲可叹。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