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马云、黄峥后,又轮到刘强东,互联网大佬为何都喜欢“早退”

核心提示文:小余互联网“大嘴”王兴,曾在饭否上提出疑问:“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大佬中,谁会真正先退休?何时以及何种方式?陈天桥先生除外。”不想,一语成谶,如今互联网大佬们真的纷纷离开了台前。4月7日早间,京东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创始人刘强东将不再

文:小余

互联网“大嘴”王兴,曾在饭否上提出疑问:“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大佬中,谁会真正先退休?何时以及何种方式?陈天桥先生除外。”不想,一语成谶,如今互联网大佬们真的纷纷离开了台前。

4月7日早间,京东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创始人刘强东将不再兼任京东集团CEO,由京东集团总裁徐雷升任,负责日常运营管理。这也意味着,刘强东将基本退居幕后。要知道,在2018年,刘强东于达沃斯论坛上被问及是否会退休时,还明确表示“我相信65岁之前应该不会。”

可如今的刘强东不过48岁。且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京东全年收入达到95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民营企业。作为京东的“灵魂人物”,为何要在年富力强时选择退休?

说起来,刘强东并非第一人。近年来互联网大佬们基本都退居了幕后。从时间维度看,还要追溯到2019年。当时风头正盛的马云突然宣布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卸任时也年仅55岁。

到了2020年,刘强东也已经在不断卸任职务了。2021年,拼多多创始人、年仅41岁的黄峥也正式宣布辞任了拼多多董事长。同年5月20日,字节跳动创始人38岁的张一鸣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卸任CEO一职。

从这些卸任的大佬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共同点,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并且也都从事互联网行业,而且都是选择在企业迎来高光时刻,急流勇退,这也让很多人都非常不解。

互联网大佬为何都喜欢“早退”呢?

事实上,对于这些大佬来说,退也非绝对的退。就拿刘强东来说。虽然卸任了CEO之位,但依旧担任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且新上任的CEO徐雷,也需要向刘强东汇报。至于刘强东则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这也意味着刘强东仍然对京东重要战略有决策权。

至于马云,在辞职公开信中写道,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表示想回归教育,要去当老师、做公益。但同时也依旧拥有着阿里巴巴永久合伙人职务,更拥有一票否决权,为合伙人组织机制做努力和贡献,可以说阿里巴巴其实也一直在他控制下。

而黄峥虽然表面卸任最彻底,先后辞任CEO、董事长,放弃超级投票权,几乎完全从拼多多中抽身而退。但也不代表黄峥就不再管拼多多事宜了。辞任董事长后,黄峥表示,将更多结合个人终身兴趣,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专注于企业中长期战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且目前黄峥依旧控制着拼多多29.4%的股份。

对张一鸣来说,在“退”的背后,其实也彰显着“进”的野心。卸任后,接任的人梁汝波不仅是联合创始人,更是其大学同学,信任度没问题,能力也没问题。而张一鸣看似放权,实则是在蓄力冲击“全球化”。正如他自己所说,“将领导公司全球战略和发展,更专注于长期重大课题的探索和战略思考”。

对于这些企业家而言,就好比大海上的船长,要负责走一条正确的路,而负责具体的航行操作却是水手长。对他们来说,卸任只不过是交出“水手长”的工作而已。传统的企业家们,往往都喜欢簇拥而至的感觉,通常都恋权不放,而新兴富豪们显然更懂得什么才是关键。

并且传统的企业家大多数都是子女接任企业。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富二代并没有企业家能力,让他们接班害了企业,也害了子女。而新兴富豪们显然更明白能者上位的道理。推举职业经理人为其打理企业,远比让富二代来瞎折腾,更有利于企业发展以及家族财富的积累。

此外,早早卸任之后,这些企业家们也能不被琐事困扰,有更多精力来研究一些更长远的发展问题,反倒更有利于企业发展。要知道,在如今互联网社会舆论环境下,卸任反而更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社会形象,避开火力攻击。

俗话说,树大招风,知名度越高,社会关注度越高,一旦出错,可能摔得就越重。就拿马云来说虽然退休早,但是自蚂蚁集团上市失败,到阿里巴巴被罚、频繁出事后,马云的口碑也是越来越差,早年的一些不当发言也被相继挖掘出来。

显然,降低存在感,似乎渐渐成为了大佬们共同的认知。“闷声发大财”的人,远比站在“风口”上的人更能长久。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