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的书单到底对你有多大作用

核心提示全文 2422 字 | 建议阅读 5 分钟 现在,我们都觉得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是真的很难的一件事了,不是在寻找这什么解读版、就是在读什么干货版或读书笔记的过程中。 为什么就是不愿意认认真真的读完一本原版的书? 这让我想起了书单

全文 2422 字 | 建议阅读 5 分钟

现在,我们都觉得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是真的很难的一件事了,不是在寻找这什么解读版、就是在读什么干货版或读书笔记的过程中。

为什么就是不愿意认认真真的读完一本原版的书?

这让我想起了书单的事。

推荐书单,总是备受大家的青睐,不管是什么书,只要说是推荐的书单,似乎我们都应该去看看是哪些书值得一读。

可事实上,书单现在不只是书单了,更像是一个购物清单,上面列举了哪些书值得读,哪些书是经典,哪些书能够帮助你成为人生赢家。

所以,现在我们也习惯见人就说:“推荐一个书单吧,最近不知道看什么书了?”。

到底是书单重要还是读书本身重要?

我们很快就会回答出:当然是读书重要。

我们会说读书是如此的重要,原因一二三四,但又觉得书单也还是挺重要的,毕竟帮助了自己知道了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是经典。

于是,我们开始到处寻找书单,比如,如何改变执行力的书单,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书单等等。

寻找书单变得比读书更重要了,书单总是能让我们有一种掌控感,而读书则是又枯燥进度又慢,谁还想读啊。

对啊,谁都不想做重复枯燥的事情,可重复枯燥的事情却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现在看来,推荐书单和新闻的作用都已经相差无几了,就是为了让我们开心一下,知道一下,然后,没了。而读完一本书,消化一本书,反倒成了摆设。

那,推荐书单的作用对我们到底有多大?

先来看过简单的公式——

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反驳。可问题是,每增加一个等号,里面涉及到的行动都有很多,最后做到的到底有多少?很难真的知道。

先暂时把视线移开前面的公式,说说读书。

现在,有多少人读书是为了炫耀?我相信,有很多。我就遇见过很多,除了整天在朋友圈炫耀外,还会到处说自己读了什么什么书,又有什么什么体会。

这样做,我其实并不会太在意,反正我知道哪些人是真的在读书,哪些人只是拍了一个有书的好照片而已,有时只当笑话看。

当读书变成了炫耀,就变成了形式主义,为了别人而表演自己,最后危害的其实是自己。

不过,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所以,只能随他们吧。

而更为普遍的现象是,读书是借口,可以买买买了,才是更大的目的。

这里就要用下公式了——

请注意重点,可藏书,这是现在对书单的最大使用方法,也可以说是常规的逻辑思考链条。

我们看见书单的反应,从读书变到了藏书,而藏书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不是吗?

很多人都喜欢藏书,喜欢买一整套的什么什么全集回来,而真正把全集读完了的人,请自己举手。

数量可以说少得可怜。除了全集的字数很多以外,庞大的知识量和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都不在很多人的思考范围内?

是的。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读书到底应该怎么读,到底需要花费什么,获得什么,读一本书已经累得够呛,更何况很多本书。

现在,我们买书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扔书会出现依依不舍的情形,就是因为藏书是收藏的知识,扔了?多可惜啊,不扔,总要看的嘛。

实际上,买了再多的书,不看,最后,真的只是在浪费钱,浪费时间,浪费注意力而已。

不过,没有人会觉得买了书不看有什么不妥,不是吗?

我们再来扩展公式——

这是一直都存在的思维模式,就是合群,不只是读书,很多地方都能被联系起来。

要和身边的人保持整齐划一的步伐,当然要看书单了,而且一定要成功人士推荐的书单,不然就不读。

很多人以为看了一个书单,知道了什么书可读,也买了,也收藏了,然后引用一两句话,甚至都是别人推荐的话,就去推荐给别人了,自己就算得上是读书了?

或者说,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跟着大家一起读书而读书,书单成了一种谈资和形式,让书单它情何以堪。

本来,有没有书单,都应该认真读书,有书单其实节省了我们更多的选书时间,可很多人都以为书单就是读书,这真的让人很无奈。

而书单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可以说作用巨大,只是被我们掩盖了而已。

首先,书单可以是一个发现全新视角的机会。

比如说,一份不同领域的推荐书单,是一个发现这个领域经典的好机会,也是充实自己不同洞察视角的好机会。

我们先不要对书单本身评判,可能有的人推荐书单会写相关评语,有的不会,可对于一个想让书单发挥作用的人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知道书名,可以跟踪搜索,放入购物清单也好,记录下来也好,都是能够读到书的。

然后,通过读完一本书慢慢建立起来相关知识网络,而后可以继续使用书单,或者建立自己的书单,这才是正确的使用姿势。

其次,书单可以是读书里程碑的检查清单。

我们应该把书单当成是阶段性读书的一个检查清单,要是你无意中发现,书单中的很多书你已经在别人推荐时就看完了,是不是觉得真的快人一步?

这才是快人一步。同时,这样的一个清单,也算得上一种惊喜,原来我们不用书单也读到了经典,可能是自己碰巧读到,或者别人推荐,或什么。

这样的使用,将书单变成了一个检查清单后,是对自己读书成果的一次检视,更是对自己认真读书的肯定。

最后,书单可以是启发思考的一把钥匙。

不同书单里总是会就为什么要读那本书有个推荐解释,我们这时看看别人的思考,想想自己的思考,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现在很多人抱怨说,写书单的人不负责,推荐的书看了以后,没有什么效果?

这就像我们说,鸡汤没有用是一样的道理,写书单的人,可能会写得很详细,可能很简略,重要的是我们要去读书,去行动起来,而不是认为有书单,有书就是有知识,有智慧了。

书单不是万能钥匙,就算把全世界最经典的书列出来,我们只是说一句,很不错,然后转身继续刷手机,这样的行动,不只是书单,任何东西都是没有用的。

所以,不是书单无用,而是看书单的人如何去用。

别急,有份书单,到年底会推荐给你,但不是现在,现在该做的事是不管有没有书单,都该去做好你该做好的每日行动。

不然,就算有书单,你只是说,很好,很棒,那没有什么意义的。

还记得《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的话吗?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我觉得改成这样更好:行动才会有意义,有意义就会去行动。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

出版商做图书推广需要前期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包括要推广产品自身的一些情况,?竞争对手的信息终端目标的信息,消费者、买方。

大家知道所谓图书市场推广、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问题,问题研究清楚了我们才知道接下来的步子该怎么走?朝哪儿走?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下:在推广教材前我们首先得搞明白的几个问题。

你要知道你的市场在哪。

我们可以理解为对自身产品的了解,只有熟悉了自身产品我们才能很精准地知道我们的产品有哪些市场?也就是说哪些学校我们可以去跑?需要去跑?去推广。

这个市场有些什么东西。

这就包括我们将要了解和收集市场的信息:学校数量情况、院校专业开设情况以及招生人数。

哪些东西是你能控制起来的。

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产品情况,我们都要做充分的了解,只有了解对手的产品优缺点我们才能在推广上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哪些东西是你不能控制的。

这方面就包括自身产品问题,作为推广人员这点大家都要明白,自身产品问题其实我们也是不能控制的,因为推广人员他是被动的(我所在的单位就是这样)编辑他们出什么书我们不能左右他们,他们出什么书我们就得去推什么书。

出版发行部门通过各种媒介向读者传播信息的一种活动,目的是:扩大图书的影响,诱发需求,促进销售。

历史

图书的宣传推广,可以溯源到古代。据《三辅黄图》记载,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在长安扩建太学,在太学附近的槐树林设书市(槐市)。每逢初一、十五开市,太学生们“各持其郡产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容揖让,侃侃訚訚”,后两句话就是用和悦的语言宣传介绍自己出售的书籍。

几乎在同一时期,西方古罗马也有了书店。店主人把出售的书名一一写在书店门前的楹柱上,吸引读者购买,这就是书籍的宣传推广。到了现代,随着出版发行事业的发展,图书宣传越来越成为传播出版发行信息,扩大图书影响和促进销售不可缺少的手段。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