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互联网医疗三巨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股票纷纷大跌,一天之内三家市值共计蒸发414亿港元。
导致这三大巨头市值蒸发的原因是早些时候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其中新增的第八十三条规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
对于这条规定,市场解读为国家拟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若政策被严格执行,那么互联网医疗三巨头将会被剥离医药自营业务。期间,网上各种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新闻纷沓而来,而投资者们也开始担心三巨头未来的业绩会不会受到影响。
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股价大幅波动
前几天,互联网医疗股价一直在不断上涨,众多股民及投资者都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看好,特别是药品网售企业。不过就在本月22日,互联网医疗股价大幅度暴跌,截至22日收盘,大巨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股价分别跌去13.58%、14.83%、5.95%。
股价暴跌的原因是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条例》中对互联网医疗销售实施了严格的监管,任何第三方平台都不能直接参与药品的网络销售,简单点说就是要禁止第三方平台买药。如果这项规定真正落实的话,广大网民就不能在网上买到药品,必须去线下药店。
对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而言,目前药品网上零售业务主要是“自营+平台”的模式构成,其中自营药品更是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
据阿里健康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共计收入205.7亿元,其中179.1亿元的营收来自医药自营业务,占总收入的87%。
而在平安好医生的业务中,网络售药收入占比比较小,根据其2021年财报显示,包括网络销售药品在内的医疗服务总收入为22.8亿元,占总收入的31.1%。
按照目前市场规律来看,如果禁止网络药品销售的话,估计对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的营收业务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这将对线下药店带来一笔巨大的收入,药品三大巨头也有可能会布局线下药店。
互联网买药的影响如何?
对于新规的出现,市场上各种议论的声音都有,有人持认可态度,觉得可以整治药品混乱的市场。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觉得这样会影响大家自由选购药品,浪费一部分人的时间。
在医药战略营销专家史立臣看来,如果第三方平台既做平台又做自营,那么无疑相当于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占据了竞争中的先发优势,这对线下药房的生存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如今,通过这一新规进一步明确了自营和第三方平台的界限,要么纯粹进行自营药品销售业务,要么纯粹做一个第三方平台,对于实体药品零售企业更为公平。
不过,也有人表示这一新政能否真正落地,还是一个未知数。
因为,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这一意见早在此前就已经被提出过。但一直停留于纸面,没能真正实行。
而这一次,关于如何对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主体、直接参与范围的界定等也还没有太过明确的规范,那么在执行上这也还是个问题。
即便这一新政真正落地,第三方平台可以选择剥离自营业务,因而在经营上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总而言之,新政具体如何实施,互联网医药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如今都还是个未知数。关于未来新政究竟影响几何,我们继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