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2014年9月6日凌晨,阿里巴巴在当时的赴美招股书中披露了其创始人马云致投资者的一封公开信。马云当时在这封篇幅不算长的公开信中,24次提及了同一个关键词:生态系统。
2个月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当年11月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则提出,腾讯要专注做互联网的连接器,“不仅把人连接起来,还要把服务和设备连接起来。”
现在回头来看,无论是生态还是连接,二马的不同表述,代表着掌握流量、用户、资金的互联网巨头们,在过去七八年来的共同成长路径:以自己为中心,连接起诸多枝蔓,一个个自给自足、没有边界却彼此隔绝的互联网小世界就此建立。
但这一切在2021年发生改变。这一年,曾经“各玩各的”的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动手拆掉彼此间厚重的城墙。不仅仅是互联互通,这一年,合规也成为习惯了“无限游戏”模式的互联网巨头们的关键词之一。这一年,更加公平、公正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秩序建立起来。
虽然互联互通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这些变化无疑都是可喜的信号。
巨头拆墙
2021年,一个“活久见”的事情是:用户能成功点开朋友分享至微信中的淘宝链接,而无需再复制看起来像是一堆火星文的淘口令,继而再打开淘宝APP。这轻轻的一点,是互联网的一大步——上次能够点击成功还是在遥远的八年前。
事实上,从十年前的3Q大战,到早前的猫狗大战、蓝橙大战,再到近两年互联网大佬在朋友圈的公开对阵以及2021年年中的那篇“屏蔽和封禁大事记”在这些见证中国互联网历史的事件背后,一座座各有护城河的城堡被树立起来:无论是以社交为主的腾讯系,还是以电商见长的阿里系,抑或以内容起家的字节系以及重搜索的系等等,巨头们从开始抱团一路走到有着厚实城墙的闭环生态。
闭环意味着能够自给自足,断开外链则是闭环的关键步骤:我拿不到你的资源,你也别想拿我的。但互联网巨头间关于流量和用户的博弈,却让普通用户失去了选择权。不仅仅是购物,听歌、分享短视频、读文章等日常行为,用户需要在多个APP间来回周旋。
但一连串的改变在2021年发生。
早已突破12亿月活的微信,在9月17日宣布,以安全为底线来推进“分阶段、分步骤”的互联互通方案。同在9月,外界还发现,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等APP已接入微信支付,此外盒马集市等也入驻了微信小程序。11月,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还称收到来自腾讯创作服务平台的申请,希望接入抖音开放平台。这两家互联网公司此前曾因“封禁”问题多次公开互怼。12月27日,美团还和快手宣布互联互通合作。
互联网巨头间的拆墙,直接根源是2021年9月工信部启动了对屏蔽外链行为的整治,当天参会的企业有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一串外界熟知的互联网公司。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在2021年9月中旬国新办组织的一次活动上还曾直言:“怎么样能够保障合法的网址链接正常访问,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无正当理由来限制网址链接的识别、解析和正常访问,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损害了用户的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边界在哪里
“因为有了利润,我们发现太多机会,我们很多领域都进去了。”马化腾在上文提及的2014年那场大会中曾这样说。
也正如他所说,过去这些年里,跨界成为互联网巨头的主旋律。其实,与其说跨界,倒不如说,互联网平台巨头们的边界是一个魔幻存在。它们看起来无处不在,将触角伸及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因为用户把时间花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生意就在哪里。但资本无序扩张,以及随着体量扩张、竞争激烈带来的“二选一”成为了互联网巨头无限游戏的另一极。
2021年互联网平台此前看起来没有终局的“无限游戏”,遭遇到强力监管。反垄断是重点领域。
互联网历史上的两张最大行政罚单都在2021年开出。
继2020年12月24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