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产品:
只要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直接或直接属于消费品的,比如家具、家电、消费电子、娱乐、互联网、日常消费的可乐饮料,这些都是零售的。
企业级产品:
顾名思义,生产或服务的这一方面直接面向企业。企业的所有产品或服务都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或B2B。
工业级产品:
所有工业产品或服务、高端加工、设备制造等行业,以及相关配套的工业信息产业、工业软件产业等都是工业产品或服务。
在大多数高度智能化的组织中,其他团队依靠产品团队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开发依赖于产品来确定开发计划,编写用户故事来描述需求,定义验收标准以解释清楚要实现的具体事项。
市场营销依赖产品来获取产品信息、价值主张定义、商业案例材料、市场情报,以及产品相关的洞见文章等内容。销售除了市场所要求的这些以外。
还依赖于产品确定目标细分市场、演示案例,回答客户的详细询问,以及帮助签单。财务和产品相互依赖,通过确定定价、利润、折扣等来建立业务。
扩展资料:
三种产品的演变:
在营销发展史上,人们最初将产品理解为具有某种物质形状,能提供某种用途的物质实体,它仅仅指产品的实际效用。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往往将注意力只放在产品品质的改进上,从而忽略了消费者的其他需求。
在卖方市场上,这种产品概念尚能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如在20世纪初,福特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条流水线,使汽车的生产效率急剧提高,成本迅速下降。
标志着产品整体概念的诞生。例如美国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全球雇员约40万人,其产品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上占有80%的份额,但IBN并不是技术上的领先者。
其成功的秘诀是靠最佳服务来占领市场。近年来,西方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他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概念是不完整的,并提出了产品整体概念。
但福特公司只生产黑色的汽车。当公司职员建议生产其他颜色的车,老福特认为顾客关注的是汽车的实际效用,而不是它的颜色。因此不论顾客喜欢什么颜色,福特公司只生产黑色的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品概念
什么是消费级产品,什么是工业级产品,什么是企业级产品?如何理解,这三个概念?
下面回答很有point,但补充几句心得及看法,消费级其实是指一种市场受众量的数量级别,非指高低定位。而除了消费级是特指追求最大量的消费者数量产品外,还存在监听级(制作者及演绎者用来听出问题及不足的,追求还原度及未渲染效果的能力),hi-fi级(追求声场重现的享受,多用作享受交响乐及大制作的电影原声作品)等。这几个类别里面也存在消费级的产品,多指在价格和综合兼顾力上更大众化一点。例子,笔者常年在用的广播级节目直播用的耳机里拜亚的770pro,此耳机也是几乎80%的电视电台机构的监听选择,欧美歌手及制作人也大比例在用,但其实价格并不是特别贵,不能算是消费级监听耳机的原因是对于大部分半专业或业余的爱好者,此类耳机只能用于影音工业的生产过程,略显功能单一,大部分娱乐为主的消费者不一定乐意同时买入几种功能极致的工具,而是更期待耳机有一定的监听能力但同时又具备不错的hi-fi用途,又或许是价格更实惠一点,所以消费级特指这种定位,而非某一能力或功能或性能去到极致,包括价格。-供参考
元宇宙热度不减,各大品牌布局消费级AR眼镜,AR眼镜为何会卷土重来?
前面提到的工业级,农业级,食品级,试剂纯,分析纯是根据用途不同来划分的,例如工业级是在工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具体含量标准是根据产品属性决定的. 农业级和食品级分别是分别用在农业和食品行业的,其他也是一样 试剂纯,分析纯一般用在化验室
又一大疆系离职创业,「禾启智能」瞄准消费级无人机赛道
目前 AR眼镜在应用领域还不算太广泛,但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增加。现在 AR眼镜行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 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AR眼镜卷土重来主要还是元宇宙的推广。
AR眼镜行业概况。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消费者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内容非常多,比如新闻、音乐、购物、视频等信息,就像是AR眼镜的虚拟屏幕。 .然而,目前的AR眼镜只提供一种观看方式,未来的AR眼镜将提供多种观看方式。由于AR眼镜具有良好的佩戴舒适度,因此AR眼镜未来也将是一种使用起来更加舒适的设备,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AR眼镜不仅是消费者的“眼睛”,也是其他电子产品的“耳朵”。对于其他行业,AR眼镜也有更多的价值,比如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体验,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
AR眼镜发展前景。
不过,从市场规模来看,AR眼镜市场并不是很大,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最早的手机产品到今天,几乎所有的AR眼镜都是作为主打产品开发的。而现在各大厂商已经开始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AR眼镜的整体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价格也会下降,加之目前的AR眼镜在体验和价格上没有明显优势,这意味着未来AR眼镜在消费市场上的潜力越来越大。
AR眼镜未来发展趋势。
进入5G时代后,AR眼镜逐渐成为消费电子市场的宠儿。虽然目前AR眼镜不具备观影效果好、体积小、佩戴舒适等优势,但从市场来看,这些眼镜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5G网络的商用对AR眼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AR眼镜在各个领域的逐渐渗透以及用户应用习惯的发展,将逐渐成为5G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终端的重要产品。
在消费级无人机赛道,以大疆创新领衔,产品线主打多旋翼无人机,但其实消费级无人机还可以有更多玩法。36氪获悉,无人机公司「禾启智能」瞄准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已推出消费级无人机产品SWAN-K1系列无人机,SWAN-K1产品除面向消费级外,还可以覆盖行业级,承担巡检、测绘等功能。
和大疆、道通相似,「禾启智能」也坐落于深圳,创始团队大多来自大疆创新,自2019年从大疆离职后,先做定制化行业无人机项目“谋生”,同时研发消费级无人机项目。2021年5月,禾启的消费级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开始在海外销售。半年时间,禾启采用海外网红推广及少量投放广告的方式,单台售价1099美金的Swan K1 Pro产品,销量600余台,销售额近600万元。
Swan K1 Pro
据悉,相比多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可以带给玩家不同的玩法。首先体现在续航时间。禾启智能SWAN-K1续航时间、航程、飞行效率上是市面普通航拍无人机1.5~2倍,达到续航60分钟、最大续航里程50公里。同级别旋翼无人机中,道通EVO Lite+最长飞行时间和悬停时间分别是40分钟、38分钟,大疆Mavic 3续航48分钟,Mini 3 Pro(搭载长续航智能飞行电池)分别是47分钟、40分钟、25公里。
其次是机身设计,禾启的SWAN系列无人机采用发泡材料制作,抛弃传统固定翼舵面设计,完全依靠四个电机进行俯仰、横滚、加减速等姿态控制,因此可以在更轻更安全的同时,兼具续航、速度及操纵感。另外,相比可折叠的多旋翼飞机,禾启无人机采用模块化、可拆卸设计,减少了维修成本。
可拆卸模块化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禾启预计今年发布的新产品SWAN-K2还将砍掉外段翼部分,只保留机身。这种设计下的无人机可以做到结构精简、速度更快、抗风性能更好、机动性能更强。据创始人王坤殿介绍,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大翼展会带来抗风问题,风大的时候,迎风面积大容易受干扰,砍去外段翼能够提高无人机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性能方面,SWAN-K2仅有1.2kg重量,最大飞行速度达到35m/s,机动性能也有大幅度提升。
在玩法方面,禾启开发了联机互动玩法,这个玩法分为两个方面:面向C端消费者和B端行业用户 。首先是面对C端消费者,打开app,在20公里范围内,两台无人机可以掌握互相的位置,进行跟拍、追拍、竞速。“我在APP里可以看到对方的高度、方向、航速,很容易找到对方,进行跟拍或者多台飞机编队。”
在B端业务方面,禾启已经申请了远程观光 旅游 专利,可以通过5G或低轨卫星实现远程操控无人机,无人机从自动机场飞出,客户戴上眼镜,沉浸式体验第一视角飞行,实现云 旅游 。禾启无人机搭配垂直起降固定翼自动机场,对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整体机场售价可以从40-200万降至10-15万。
从行业视角来看,消费级无人机赛道的公司,要么降维做玩具,要么转型做农业、巡检等行业级应用,要么转向载人飞行业务。从规模化来看,真正留在消费级无人机的公司目前只有大疆和道通。王坤殿认为,消费者永远需要新东西。禾启计划未来在国外市场主打消费级无人机,Swan-K2也将于近期进行海外众筹,国内市场仍然以行业级客户为主。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消费级产品,什么是工业级产品,什么是企业级产品?如何理解,这三个概念?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