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围观!物理教授抖音直播解读问天实验舱发射称去太空第一件事先称体重

核心提示7月24日,中国航天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围绕问天舱发射的功能和意义,无数航天爱好者们在网络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物理学家陈征的答案引发了众多网友热议。他说,“假如让我进入空间站,最想做的是称体重。”随后他解释道,“称体重”实验反映的是

7月24日,中国航天站空成功发射空间实验舱。围绕太空舱发射的功能和意义,无数航天爱好者在网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物理学家陈正的回答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他说:“如果让我进空站,我最想做的就是称体重。”后来他解释说,“称重”实验反映了人在失重状态下的一系列变化。“物理规律在哪里都适用,人们只能根据物理规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地球的物理知识在宇宙环境中也适用吗?近日,在Tik Tok的“科学一小时”物理直播课上,陈正指出,“这个宇宙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在当天的直播中,陈正强调“实验验证是探索宇宙的唯一标准。”天空实验舱发射成功后,他说,“这意味着中国空站一期工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架构,可以开展的科学实验将更加丰富。”

陈正,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工程与科学学院副教授,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教师。科学实验不仅是他的工作内容,也是他的个人爱好。从2004年开始,当他还是一名研究生的时候,陈正就已经积极地以实验的形式推广大众物理科学。他不仅是多个电视科普节目的科学策划人,还是活跃在Tik Tok平台的科普专家。

在Tik Tok账号@科学实验大佬陈正博士中,陈正发布了599个视频,几乎每一个视频都聚焦于科学实验。他认为,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示科普实验,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并引发互动。“短视频回应很直接。”由于有趣的科学实验和丰富生动的解释,陈正在Tik Tok获得了超过43万粉丝,他的账户被赞超过260万。

在最近的一个视频中,陈正解释了为什么讨价还价总是不成功,这在现实生活中困扰着许多人。在视频中,陈正拿起一张纸,不停地把它撕成两半。“讨价还价就像撕纸。每次撕一半,总可以撕下来。”但最后他通过量子力学告诉大家,世界不是无限可分的,物质有最小的单位。不管是撕纸还是断棍,最终都会有无法继续分裂的一天。“当然,讨价还价也是。”

除了通过短视频向大众传播物理知识,陈正还会去偏远学校做科普,给没有机会上科学课的孩子上一堂正版实验课。

上课时,他让班上最强壮和最年轻的学生分别拿着一个细注射器和一个粗注射器,看谁能把中间管子里的水柱推到另一边。结果,较弱的学生轻易地打败了较强的学生。在学生们的惊呼声中,陈正缓缓说道:压强等于压强除以面积。因为左边的注射器更细,压力更大,所以水柱更容易被推到对手这边。看过这个抖音视频的网友评论说,这可能会成为这些孩子记住一辈子的科学课。

“我就想做上门的工作,站在物理大院门口翻筋斗,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投来目光。”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等传播渠道,陈正不遗余力地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普知识。他认为,每赢得一个粉丝的关注,就有可能赢得一个潜在的科普传播对象。

在Tik Tok,有很多像陈正这样的科普工作者。在“科学一小时”物理直播课堂上,除了陈正,还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人大附中物理老师李永乐、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颐人等共10位物理学者走进直播间,向公众普及物理科学。

据悉,“科学一小时”是Tik Tok联合中国物理学会和北师大科学教育学院独家推出的科普课程。它旨在通过来自Tik Tok的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与网友分享有趣和有用的物理知识。课程将于7月12日起,每周二7: 00在“中国物理学会”Tik Tok官方账号直播,为期两个月。

根据2021年Tik Tok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去年Tik Tok有超过1.5亿名知识创造者,其中包括数百名专家和学者。视频超10.8亿,累计播放量超6.6万亿。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进驻Tik Tok参与科学的普及和传播,Tik Tok已经成为公众了解科学、学习新知识的“新课堂”。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