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县绿之源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2013-11-22在贵州省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都濡镇务星广场。
务川县绿之源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20326085665297E,企业法人吴定叶,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务川县绿之源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经营范围是:农业产品技术咨询服务。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务川县绿之源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信息和资讯。
务川县的民族概况
务川县属于贵州省遵义市。
务川县,贵州省遵义市下辖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与铜仁德江,沿河相连,西与正安,道真毗邻,南与凤冈接壤,北与重庆彭水交界。全县总面积2777平方公里,辖3街道11镇2乡124个村。
务川县历史文化
务川历史底蕴深厚,丹砂古县铅尘无华。务川,秦属巴郡,汉归涪陵,隋开皇19年(即公元599年)正式置县。唐武德四年(621)置务川郡,改为务州,贞观四年(630),改为思州。
元改为婺川县,明属思南府。1959年改为务川,1986年撤销务川,1987年成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以仡佬族,苗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之一,是贵州建县历史最早,遵义非物质遗产最多的县,是世界采丹炼汞历史最早的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务川自治县县情简介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祥地。现在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居住在贵州省的占民族总人口97%以上。
仡佬族聚居区地处黔北,在贵州与四川交界处,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年降雨量高于全国平均数,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适合于农业与多种经营的发展。
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无定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数老人通仡佬语。
仡佬族吃苦耐劳,忠勇善战,在历史上常被征募当兵打仗做先锋,明嘉靖年间被征调去抗倭寇的仡佬士兵,在渐江王江泾(今嘉兴县北)战役中立有战功。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黔西南仡佬族地区时,曾留下部分伤病员在仡佬族老百姓家中养伤,受到群众全力掩护,未遭到反动派的杀害。在建国初的剿匪斗争中和抗美援朝运动中,仡佬族人民都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在黔东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带(以湘西为主),有较大的聚居区。在广西大苗山、滇黔桂和川黔滇交界地带和海南也有小聚居区。其他地方的苗族则与其他各民族杂居。苗族村寨少则几户、十几户,多则百户、干户。居住环境各地差别较大,多为山坡地或较平坦的山脚,也有高寒山区。苗族使用苗语,属汉藏语务川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由于长达几千年的迁徙,住地分散,因而苗语逐步分成三大方言,即湘西(东部)方言、黔东(中部)方言和川黔滇(西部)方言。此外,川黔滇方言内部又分7个次方言。有些杂居地区的苗族,讲汉语、侗语、壮语等语言。新中国成立以前,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于1956年组织汉、苗语言工作者创制或改革了4种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现正普及使用。
苗族历史文化悠久,早在4千多年前,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居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故与苗族可能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也有人认为现在的苗族可以溯源于殷周时代“髳”人。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武陵蛮说等。有关苗族族源问题的各种争论在史学界中至今尚未定论,但是已有足够的史料可以证明的是,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代,苗族的祖先已经聚居在至今还是他们比较最集中的湘西、黔东这个当时称作“五溪”的地区。历史上称居住在这一地区包括苗族祖先在内的少数民族为“五溪蛮”成“武陵蛮”。后来他们陆续向西迁徙,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分布局面。
以上就是关于务川县绿之源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怎么样?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