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雅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武汉雅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武汉雅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84220140,公司邮箱670320699@qq.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7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4条。
公司介绍:
武汉雅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2006-07-20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区海天汽配城西区20栋168号。
武汉雅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申伟,注册资本201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武汉雅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武汉云联惠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武汉云联惠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武汉的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公司位于武汉市蔡甸区沌口小区海天汽配大世界西26栋。武汉云联惠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互联网网络技术开发、推广,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推广,汽车及零配件的销售,房地产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健康信息咨询服务,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施工,电力工程总承包。法定代表人:何凤鸣
成立时间:2016-04-22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2011400007220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武汉市蔡甸区沌口小区海天汽配大世界西26栋38号1楼
请问在武汉有多少家省级示范学校呢?
现在武汉共有39所省级示范学校,名字如下:江岸区
武汉市第二中学
武汉市第六中学
武汉市育才小学
武汉市育才二小
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
江汉区
武汉市第一中学
武汉市红领巾小学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桥口区
武汉市第四中学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武汉市崇任路小学 武汉市第十七中学
汉阳区
武汉市第三中学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
武昌区
华师大一附中
武昌实验中学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武昌水果湖中学
武汉中学 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武汉市东湖中学 武汉市中华路小学
武昌实验小学
武汉小学
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 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
青山区
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三中学
洪山区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洪山高级中学
卓刀泉中学
东西湖区 武汉市吴家山中学
新洲区
新洲一中
黄陂区
黄陂一中
江夏区
江夏一中
蔡甸区
蔡甸一中
汉南区
汉南一中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局直属
武汉外国语学校
希望能帮到你吧!
2007年3月份武汉有什么重大活动吗?
2007年10月19日,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正式在武汉开幕。昨晚,城运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在洪山广场举行,副市长刘顺妮在仪式上致辞说:城运会倒计时牌揭幕仪式正式启动,标志着城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进入了紧锣密鼓、逐项落实的新阶段,全市上下要努力把第六届城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体坛盛会。
开幕仪式 一流名导浓墨重彩显武汉特色
2007年10月19日晚,第六届全国城运会的开幕式将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目前,城运会执委会在经过与多位国内一流水平名导的沟通和接洽后,最终确定由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国家一级导演丁伟来执导开幕式文体表演。
丁伟曾参与过1995年至2001年的CCTV春节晚会的编导和策划工作,并曾出任过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幕式、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开幕式、第八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开幕式等重大活动的总导演。
此前,第六届城运会开幕式文体表演的大原则已经确定,即以体育运动的主题,突出武汉城市体育精神、都市文化内涵和现代开放理念,实现体育与城市、历史与现代、武汉与全国、艺术与科学、聚焦城运与期盼奥运的完美对话,充分利用声、光、电、通讯、网络等现代高科技,展示各种奇思妙想。
本月底,丁伟将率其主创班子成员来汉采风,实地考察武汉的地域景观、人文风情、历史文化等,并提交城运会开幕式创意方案大纲报审。11月份,经审定后的开幕式创意方案大纲,将进入正式方案的详细创作阶段。
参赛备战 强敌环伺力争第二集团军前列
第六届城运会,预计将有约80个城市组队参赛,目前,传统体育强市广州已经明确提出继续保持金牌榜第一的目标。南京也喊出了进入前三名的口号,而成都、杭州、青岛以及上海的浦东区、北京的西城区等代表团,也已经定下了力争前六名的目标。而全国城运会虽是以城市为单位组队参赛,但广州、南京、成都等城市代表团的参赛阵容,实际上就是其所在省的体育力量,因此,东道主武汉代表团面临的形势将非常严峻。
不过,由于湖北体育代表团在2005年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成绩下滑,湖北体育界也准备将十运会后的首次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第六届城运会当作湖北体育的第一个翻身仗来打。7月21日至22日,湖北省体育局、武汉体院、武汉市体育局联合召开2006年湖北省备战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工作汇报暨上半年竞技体育工作总结会,会上最终确定了武汉代表团参加城运会的总目标,即金牌数力争进入第二集团军前列。
目前,湖北省体育局、武汉体院、武汉市体育局联合成立了第六届城运会参赛备战专班,并与羽毛球、赛艇等多个运动项目责任人签订了夺金目标责任书,希望举全省之力,帮助武汉代表团在城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力争实现进入金牌榜第二集团军前列的目标。
信息技术 实时评论奥运系统城运先热身
第六届城运会执委会信息技术部执行副部长白桦介绍,为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开设的竞赛信息服务栏目——现场技术统计和实时评论系统,将在本届城运会上率先使用,这也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首次采用现场实时评论系统。而这套系统的服务范围,则限定在比赛现场的媒体转播间。
据介绍,第六届城运会期间,体操、跳水、武术、女子手球、田径等6个比赛项目,将采用这套系统。在媒体转播间内,专业的评论员可通过设置在评论员席上的工作站,随时查询比赛过程信息、技术统计分析报告、阶段性比赛结果、最终成绩与排名,以及历史背景资料和运动员介绍等信息,使现场评论员的解说能够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另外,本届城运会将要搭建的竞赛专用网络和公共服务网络,能将现场比赛结果在最快时间内利用网络传送到指挥中心,并同时满足媒体、观众等多方的公共需求。白桦说:“搭建这套网络系统,不仅在武汉市是头一回,在全国城运会的历史上,也是首次大范围、全方位地采用网络即时输送的方式实行成绩等重要信息的传输,此前的比赛多是采用电话或传真等方式传送信息。”
竞赛组织 四大赛事磨炼武汉的办赛能力
一周前,2006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暨第15届亚运会选拔赛刚刚在汉落幕,武汉为提前实战演练第六届城运会各项竞赛组织工作而申请承办的全国高水平单项大赛,也就此告一段落。
从5月份开始,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全国青年女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全国跳水锦标赛、全国跆拳道冠军赛先后在武汉举行,国内有近2000名高水平运动员参赛。武汉的办赛能力,也经受了一次难得的考验。
不过,这几次大赛同样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以往跳水项目的全国大赛,一般都有电视转播,但9月底在汉举行的全国跳水锦标赛,虽云集了吴敏霞等奥运冠军,但由于场馆改建和竞赛功能用房的配备尚达不到电视转播的基本要求,跳水迷却无法从电视转播中看到她们的精彩表演。
“通过比赛寻找差距,也是我们申办这些大赛的目的之一。实际上在比赛期间,我们更为关注的,也就是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明年,我们还将申办一些全国性大赛,进一步磨炼竞赛组织工作和场馆的运营情况,为承办第六届城运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城运会执委会竞赛部有关人士说。
场馆建设 进展顺利三大项目已率先完工
昨日,记者在改建一新的武汉体育馆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安装移动看台等设施,这项投资3000万元的体育馆改扩建工程已经基本完工。2007年10月,这里将承办第六届城运会跆拳道、击剑等项目比赛。
而湖北大学体育中心、武汉四中体育场这两个城运会比赛场馆,也已基本完工。在所有需新建和改造的44个城运会比赛和训练场馆中,这三大项目总投资达1.03亿元,也是最先完工的场馆。
来自第六届城运会执委会的消息称,华中科大综合馆、武汉体育中心二期工程、江汉大学多功能体育馆、江汉二桥体育训练基地综合体育馆、黄陂一中综合体育馆、蔡甸区树藩体育馆、江岸区体育特色学校体育场、孝感体育馆等8项城运会建设项目,工程进展顺利。
武汉体育中心是第六届城运会主会场,其二期工程包括体育馆和游泳馆两项。体育馆项目总投资3.18亿元,主体工程目前已完成,正进入机电工程、墙面工程的安装施工阶段。而游泳馆项目也已完成基础承台及设备层施工。
而今年3月开工的城运会重点建设项目——塔子湖体育场馆,第六届城运会期间将承办棒球、垒球、曲棍球、沙滩排球、射箭、飞碟等6个比赛项目。目前,其所属的全民健身大楼和管理大楼已完成一层结构,但用于城运会比赛的场馆还未开建,工期较为紧张。
全新健身项目花棒操 为城运会倒计时助阵
本报讯昨晚的第六届城运会开幕一周年倒计时仪式上,30名中老年妇女手拿花棒,随着音乐节奏蹦蹦跳跳,上下敲打,吸引了现场千余人探询的目光。而她们却是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武昌区文体局副局长陈声雷介绍说:“这叫健身操,是从健美操项目中发展起来的全新健身操,跟着音乐,结合着舞蹈,用花棒不断敲打身上的穴位,很适合中老年人运动健身。”
而这个新鲜“玩意儿”,是近年来武昌区自编自创的健身项目,目前在该区已经有近2000名练习者。昨日出现在倒计时现场的花棒操队伍,全部是武昌区白云之声中老年艺术团的成员,她们也是目前参加花棒操健身的精英。
带队的领队说:“整套动作,除简单易学、观赏性强外,花棒敲打,则对肩周、后背、腰部和脚部的穴位具有按摩作用,不断的跳跃动作,也能锻炼腰部。我们的队员都因参与这个运动健身项目而获益不少。”
另据介绍,武汉市体育局也已打算在全市推广这项新健身项目。
第六届城运会大事记
2002年4月2日武汉市政府向湖北省政府上报《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申办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请示》。
2002年4月10日湖北省政府向国家体育总局发出《湖北省人民政府转报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申办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请示的函》。同月,武汉市政府正式向国家体育总局递交《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申办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报告》。
2002年9月26日国务院复函国家体育总局,同意2007年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
2003年10月27日在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闭幕式上,湖北省副省长蒋超良、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从当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袁伟民手中接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运动会会旗。
2004年12月29日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开工,正式启动武汉体育中心二期工程项目。
2005年8月24日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
2006年2月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对外公开征集开幕式方案。
2006年3月城运会重点建设项目塔子湖体育场馆开工动建。
2006年3月开始城运会公开对外征集会徽、吉祥物和理念口号。
2006年4月城运会官方网站开通。
2006年10月城运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举行。
武汉市地方税务局的机构设置
武汉市地方税务局于1994年9月从原武汉市税务局分设组建成立,经2001年机构改革之后,现有13个机关处室[办公室、税政管理一处、税政管理二处、税政管理三处、社保规费管理处、征收管理处、计划统计处、财务装备处、政策法规处、人事处、机关党委办公室(基层工作处)、监察室、离退休干部管理处];2个直属机构(稽查局、涉外税收管理局);3个事业单位(机关服务中心、计算机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下设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15个分局;全局共设有141个基层单位(征收局、稽查局和管理稽查税务所)。2002年12月底,全市地税系统共有干部职工约3000人。
办公室
负责处理局机关日常政务,协调机关事务;负责起草、审核和批转、印制有关文件、报告;负责综合性会议组织;负责秘书事务、公文管理、文书档案、机要通讯、保密、保卫、调研、信息、宣传;负责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和信访工作;负责拟订局机关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承担新闻发布、机关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承办门户网站运行和信息维护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系统绩效目标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政策法规处
拟订并组织实施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工作方案;负责执法公示、执法示范单位(岗)创建等工作;负责地方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税收法制等方面的调研工作;起草涉税规范性文件,承办上级和相关部门综合性涉税文件的审核、回复、备案和管理工作;牵头重大税收案件审理、税收行政处罚及听证工作;负责地方税收法定减税、免税的集体审议、统计与管理工作;承办税收行政复议、税收行政赔偿和行政应诉工作;负责系统普法教育、法制培训和执法资格认定工作;负责全民创业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收入规划处
编制年度税费任务和税费收入中长期规划;拟订并完善税款征缴退库制度,监督检查税款缴、退库情况;组织开展税费收入的分析、预测和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组织落实税收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税收票证管理等相关制度;负责全市纳税凭证的印制、发放和检查管理工作;承担税费收入数据的综合管理应用工作,对外发布税费收入数据。
财务装备处
拟订财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负责税务经费、财务、装备和资产管理;拟订全市地税系统财务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编报审核系统的财务预、决算;办理各项经费的核算及领拨;负责系统内部财务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局机关、直属单位经费管理;组织落实政府采购规章制度;承担系统服装制作及发放工作。
督查内审处
组织实施税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税收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等工作;承办财务管理、基建项目、大宗物品采购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开展税收和财务等工作巡视,监督检查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税收重大决策和纪律等方面的情况。
征收管理处
组织落实综合性税收征管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并拟订具体的配套制度和操作办法;起草并组织实施税收征收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综合性方案;组织实施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和应用办法、综合性纳税评估办法;负责征管质量考核和税收收入征管因素分析工作;承担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收发票管理和税控器具推广应用工作;承担普通税收发票、税务登记证的印制及管理工作。
税政管理一处
组织实施营业税、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拟订具体征收管理办法;对有关税种的具体业务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组织落实有关税种的纳税评估、税源管理、税基管理;负责有关税种法定减税、免税的审核、报批和跟踪管理工作;指导有关税种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参与有关税种的纳税辅导、咨询服务、税收法律救济等工作。
税政管理二处
组织实施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拟订具体征收管理办法;对所得税的具体业务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组织落实所得税的纳税评估、税源管理、税基管理;负责有关税种法定减税、免税的审核、报批和跟踪管理工作;指导所得税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参与所得税的纳税辅导、咨询服务、税收法律救济等工作。
税政管理三处
组织实施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地方税种的征收管理工作;负责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工作;拟订具体征收管理办法;对有关税种的具体业务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组织落实有关税种的纳税评估、税源管理、税基管理;负责有关税种法定减税、免税的审核、报批和跟踪管理工作;指导有关税种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参与有关税种的纳税辅导、咨询服务、税收法律救济等工作。
社保规费管理处
负责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和河道堤防维护费、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价格调节基金、排污费、工会经费(工会筹备金)、市政府委托地税部门代征的其他行政规费的征收管理工作,拟订具体征收办法;对具体业务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拟订和完善规费征管方式方法,加强欠费和费源管理;组织开展规费征收、日常管理和检查。
涉外税务管理处
组织实施涉外税收政策法规,规范涉外税收管理机制;按规定权限组织协调国际税务管理事务,包括国家(地区)间税收协议协定的执行、非居民纳税人的管理、反避税调查调整、税收情报交换核查和国际税收管理的合作;负责全市地税系统涉外(国际)税收政策法规、管理业务的指导和培训;受理、提供涉外(国际)税收政策法规、管理业务的咨询和辅导;负责组织实施全市地税系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审核评税、税务审计工作。
纳税服务处
组织实施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拟订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组织协调、实施纳税辅导、咨询服务并协助法规部门开展税收法律救济等工作;组织实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指导税收争议的调解;组织实施面向纳税人的税法宣传;负责办税公开、多元化申报方式推广、办税服务厅规范管理、12366纳税服务热线、远程座席和网站互动栏目的建设工作;承办市局内、外网站的信息发布和短信平台的管理;协助国税部门做好对税务中介机构的审批和管理,参与其业绩评估、资质等级评定。
技术管理处(运维灾备处)
拟订和组织实施税收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负责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业务需求整合和流程优化的综合管理工作;承担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技术标准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负责信息设备管理;负责税收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实施网络、主机、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负责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保障工作;负责数据综合利用和查询展现;负责计算机灾难恢复方案的制定和灾难恢复所需资源保证;进行全市系统的数据备份、应用备份、日常运营管理和灾难恢复服务工作;负责相关外联网络(财税库行联网及其它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承担小型软件开发、推广应用和维护工作;承担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人事处
拟订系统干部人事制度、税务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员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系统干部人事、工资、机构编制和公务员管理工作;按干部管理权限,承担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的管理、考核及监督等工作;监督检查系统贯彻执行干部人事规章制度情况;督促区局党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的贯彻落实;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干部出国(境)工作;负责承办市局机关统战、双拥工作;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法规和全市地税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及配套制度的拟订和实施;负责地税干部初任、任职等方面培训考试的组织与管理;负责地税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负责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责全市地税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和师资的管理工作;
机关党委办公室(基层工作处)
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负责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税务文化建设和基层税务分局(所)建设等工作;承担系统文明创建、竞赛和评比表彰等工作;负责系统税容风纪、着装管理制度的拟订并组织实施;指导系统党建工作;负责承办市局机关计划生育及青、妇工作;负责制定系统工会和市局机关工会工作计划;指导系统工会工作和负责市局机关工会工作;配合党政部门抓好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职工疗、休养和扶贫济困送温暖工作,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管理使用好工会经费。
监察室
负责组织和指导实施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负责受理反映税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材料和执法监察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纪线索材料,调查审理系统处级干部和市局机关处级以下干部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负责受理税务人员对党、政纪处分不服提出的申诉及申诉案件的复审和复核。
离退休干部处
负责市局机关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系统的离退休干部工作。宣传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对系统离休干部、处以上退休干部及市局机关的离退休干部开展慰问活动。负责组织离退休干部的疗养工作。编制离退休干部活动经费的预、决算,并按规定统一掌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