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觉得《100盏灯》至少给小芒的平台带来了一些流量,也有可能把综艺观众变成平台用户。但是,这个综艺节目的创意和执行确实是有风险的。我想知道张洋是否有些遗憾。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电商,就算你开过网点,你自己也是通过播货来从事电商的,但是小芒是平台方。除了做主播,自己带货,他们作为平台运营最需要做的,其实就是挑选产品,寻找品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运营销售爆款产品。
而他们入职后的所作所为,我觉得是非常失控的。他们并不确切知道他们将在什么地方着陆,尽管他们心中有一个轨道布局,但这都需要产品来支持。
我自己参与了和天猫的合作。当时推出了联名产品,平台会明确提出需求。我们也尽力和平台合作,根据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定位,尽快达成产品设计的共识。当时为了赶双11,我们真的和平台密切沟通了三个月。
如果这些小芒的新人来交流,我觉得他们的专业性还不够,对自己平台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层面。网络交易的本质还是产品。即使Web3 Raceway想做一些数字收藏或者概念产品,也要达到消费者的需求。
直播是我作为观众还没太搞清楚的部分。我现在看到的是一些赛道负责人在做直播的主播。我们再来想想其他知名主播可以做第一兄弟的主播。他有自己的选拔团队,那个团队的框架很成熟。不太理解小芒现在的结构安排,总觉得他们分工不清。
以巢父赛道为例,她应该被选为主持人,但她继续担任主播。导师反复说这两者是冲突的,不可能互相照顾,但她没有明确说自己做了什么选择。在实际工作中,她真的做不到面面俱到,但还是要做出选择。
面试的时候可以狂言,汇报计划的时候也可以说出想法。但是一旦参与销售,就要努力了。正如张洋所说,这不是学习,这是真正的商业谈判,这是真正的销售实践,你必须做出成绩,完成目标,这也是事实。谁决定的正确,完成的好,谁就能留下来。
我觉得这个淘汰机制在这个真人秀里面是比较真实和可取的。
他们只是应届毕业生。他们在这个职场上是有好的导师,还是只是让他们自由的野蛮生长?新人代表无限可能。这个平台未来可能会有中流砥柱,可能会有年薪百万的管理者,但一定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说出来的。节目中很多选手自视甚高,为什么却得不到支持和认可?仅仅是天赋的失败吗?
我为张洋捏一把汗。这个综艺节目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概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为了保护这些年轻人,我选择不批评任何人。我们都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