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探店广告

核心提示作者|顾砚2020年4月,拥有百万粉丝的探店博主“甜掉大牙”和十几位中小探店博主,被邀请到字节总部开会。抖音发言人表示,将“出人出力来帮助博主和商家”,尽快推动本地生活板块的发展。抖音元老级的探店博主、当时仅有2万粉丝的“黑梅巧克力”也在其

作者|顾彦

2020年4月,拥有百万粉丝的探店博主“甜牙”和十几个中小型探店博主,被邀请到字节总部开会。Tik Tok的发言人表示,他将“为帮助博客作者和企业做出贡献”,并尽快推动当地生活领域的发展。

当时只有2万名粉丝的Tik Tok老牌店铺博主“乌梅巧克力”也在其中。她还获得了首批“上海本土优秀人才联盟会员证书”。

“这个行业很赚钱,没有上限。”业内人士告诉鞭牛石,一个大博主一个短视频可以报价70万,而一个小博主一天只逛两个店就可以月入3万。

网上名人大概有500人,像黑妹这种官方认可的代理店,但是账号太多,无法一一列举。在Tik Tok和小红书上,他们的文字、图片、视频可以换取免费的火锅、日本料理、下午茶、spa,还可以获得几百或几千元的佣金。

网络名人中的这些店铺一度陷入舆论漩涡:为了用户,他们种下了“虚假信息”的草;对于商家来说,网络名人中有些博主是丧尽天良,大吃大喝;就平台而言,网络名人发布的“探店”广告夹杂在真实内容中,使得平台内容“杂草丛生”。

热门店铺的背后是Tik Tok、Aauto Quicker、小红书等互联网公司,它们正在利用网络名人模式开始新一轮的本地生活战斗。

网络名人对店铺的探索很激烈。

店铺博主“青年团”收到了几个行业团体的订单。一般来说,店铺群里会有人实时发布招聘启事,包括地点、项目、报销方式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会给店名;有的只会给出关键词,比如“中关村火锅”,需要网络名人搜索。

无论如何,这意味着网络名人中的店主们进入了流量“变现”的快车道。

“少年团”带着鞭牛组团接单,当天体验火锅、下午茶、晚餐、SPA,一天免费体验总价值806元的项目。

其实这些都是“小订单”。

业内这些专业探店群的老板林青告诉鞭牛师,他会接到一些包含各个平台探店需求的“大单”,她会继续拆分,推送给各个小博主。

相对来说,品牌榜的提成更高,给每个博主1000-2500元不等,而商家榜只能给每个博主80-100元。

单品牌连锁品牌总部为了提升品牌形象,直接通过旗下广告公司下单,如海底捞、西贝小面村等品牌方;业务订单一般都是当地一些中小商家下的,大部分都是试水的态度。

然而,这些“佣金”也很难进入网络名人——代理店的口袋。林青透露,像她这样的媒体要从中拿90%,90%已经是长期合作的“妥协”了,商家名单甚至不会给网络名人提成。

最近林青接待了一家连锁火锅品牌的店铺来访。品牌方给的报价是一个博主1000-2500元,林青交给博主大概100-300元。

“发掘店铺博主的水分是行业共识。”她告诉鞭牛师,“所以几千粉和几万粉没有太大区别。”

业内人士表示,小红书1-3万量的探店博主报价在400元左右,3-5万量的博主报价在700元左右。超过1000名Tik Tok粉丝可以访问该商店的视频,并参与团购订单返利的促销活动。

根据飞瓜的数据,几个视频就能让几千名粉播月入过万。如果粉丝在10万左右,单个视频订单的价格可以达到6000元左右。

"这真是一条可以接收所有广告的赛道."一名MCN官员表示。

探索门店短视频的产业化模式

如果说前期的店铺探索视频,还停留在网络名人的个人艺术创作层面,那么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业化产品。

工业化的产品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某种程度上,探店短视频是一种本地生活服务,会高度分散,难以标准化。率先实现了销售广告层面的标准化套路。

其实做店铺探索短视频的门槛并不高。你可以用手机上的自拍杆开始拍摄。一般有两种:实景样貌和第一视角vlog。

掌柜网上名人周啸和鞭牛石强调,素材必须以特写和全景拍摄,展现沉浸式体验的过程。最后,将编辑好的视频素材放到短视频平台的通用模板上,并与口语播报内容进行匹配。基本上一个探店短视频就完成了。

短视频时长不要太长。介绍餐厅的卖点和菜品的特色,应该控制在30秒以内。最重要的是突出诱因,激活观众的购买欲望。

随着Tik Tok、Aauto Quicker、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平台推送探店视频,探店也从传统的餐饮领域扩展到民宿、酒店、足浴、KTV等领域。,而且来势汹汹直接入侵美团、大众点评所在的本地生活领域。

因为短视频探索领域低门槛的垂直属性,以及频频出现的创富神话,源源不断的店铺探索网络名人想进入短视频行业“掘金”。

牛石在某电商平台上观察到,一些嗅到商机的培训商家早已闻风而动,推出了“Tik Tok市店铺探索全视频教程”等培训课程,提供从账号冷启动到dou+加速的全套服务,宣传“持续免费吃喝玩乐,付费广告”

在“如何获得免费资源置换”的教程中,对方还提供了两种应对策略,电话主动联系置换和私信被动联系置换,都在无形中加速了网络名人群体的批量复制和产业化运作。

牛石了解到,现在还有一部分人直接用粉丝买短视频账号,然后开店游。据了解,买一个20万粉丝的账号差不多要8000-10000元。而一旦以500元内的最低价到店,买号的成本很快就赚回来了。

上述MCN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是Tik Tok本地生活的红利期,很有可能变现,包括视频底部的团购交易订单,可以收到5%-20%的佣金,以及平台给创作者的现金奖励。如果账号做成了,还可以拿直播带货和一些品牌广告收入。

如果是网络名人里2万元的店铺代理,月薪可能是普通工人的好几倍。

梅给鞭牛师算了一笔账:她逛一次店至少能进500元。上午她去了一家茶餐厅,中午吃了午饭,下午去按摩和下午茶,晚饭和宵夜。一天3000元,一个月9万元。

“这听起来很疯狂,对吗?但这是我身边的真实案例。”梅说。

店铺短视频火爆,商家能赚钱吗?

梅告诉鞭牛师,最初,为了获客,对商家的支持是完全免费的,商家探店、买团支持都是免费的。现在Tik Tok本地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会收取10%的团购销售额。

即商家在短视频平台投放广告要支付两笔费用,一是在网络名人找店铺的费用,二是团购的佣金,包括平台和网络名人的费用。

如前所述,活灵活现的探店短视频,本质上是当地商家新的营销方式,但并不能真正改变商家的生产经营。

疫情下的商家真的能靠逛店短视频赚钱吗?

“现在我们的运营重点基本上是在Tik Tok。”一个商人告诉鞭牛。“去过几次Tik Tok之后,那里的交通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有时候店铺会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消费者,效果超出预期。”

探店短视频造就了一大批网络名人,也为当地商家带来了新的流量机会。需要依靠探店短视频生存的商家开始想尽办法走“捷径”。比如有商家喜欢抖音视频,就可以获得一杯饮料等游戏。

同样的情况,如果商家发饮料,要求顾客在大众点评上写好评,那么商家很快就会面临点评风控系统的警告——涉及利益诱导。

从两个平台完全不同的态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短视频平台的探店视频本质上都是营销广告和视频导购。

早期,美丽说蘑菇街是淘宝主要的导购平台。现在,网络名人中的探店视频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推广本地生活的导购频道。这两种模式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在短视频平台出现之前,消费者主要是看点评平台上的反馈和评价,产生对这家店的初步印象。然而现在,普通人的一对一评价,比起短视频上的新潮店铺——探店,就有点“落伍”了。人们更愿意在短视频平台上刷网络名人的探店内容来“种草”。

店铺探索的野蛮短视频成为商家青睐的新广告形式。

店铺短视频,自成困局

店铺短视频热闹的背后,暗潮涌动。

一些网络名人,为了获得“佣金”,开始拍摄一些店铺探路的套路视频,导致行业乱象频出,丑闻不断。也有商家为了拿回低价团购套餐里的钱,做出了变形动作。

与网络名人商家的“双向之旅”造成了微妙的错位。

去年12月,一名自称拥有600万粉丝的男子以“探探网络名人”的身份,试图在河北廊坊一家烧烤店吃霸王餐,但遭到商家拒绝。

在探店过程中,黑妹两次遇到食品质量问题,一次是死龙虾,一次是人造肉。

与此同时,几秒钟的美食专题、假美食、虚假宣传、营销广告充斥着短视频平台。

在Tik Tok,该平台甚至对一些团购和店铺探索视频给予流量倾斜。“你会发现有一两千名粉丝。你不需要有人来设定背景和故事情节。简单拿个菜写几个字,就很容易爆炸。”黑妹说。

甚至很多人用矩阵数字来挖掘店铺账号,用三五十个账号发布同样的视频,看哪个数字能爆炸。探索店内短视频的内容生态,正在被这种套路内容腐蚀。

消费者也开始怀疑店铺探索短视频的目的和真实性。收了钱之后的店铺探索短视频会有些偏颇。对于大多数理性用户来说,基本就是把店铺探索的短视频和广告联系起来,尤其是有团购套餐链接的那种。

从某种意义上说,探店短视频困住了商家、消费者和平台,受益的只有背后的网络名人和MCN机构。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5.3万亿元。然而,互联网在本地生活服务中的渗透率仅为12.7%,市场的空白热化正吸引着互联网巨头的进入。

除了老玩家美团、阿里之外,Tik Tok、Aauto Quicker、小红书也在积极布局。2020年,Tik Tok和阿奥特更快正式参战;去年7月,阿里宣布,飞猪、高德和饿了么将组成“高飞”生活服务板块。

Tik Tok的强势进入,加剧了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新老玩家同场竞技,行业有望重新洗牌。网店店主网络名人已经踏上了短视频平台进入本地生活的敲门砖。然后呢?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