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思维有哪些?新媒体运营策略体现在哪些方面?

核心提示企业新媒体运营一直有着很尴尬的处境,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不少公司都“跟风”设立了这个岗位,但往往又是不予以重视。看着别的品牌在新媒体上玩得风生水起,在反观自己,读者认为自己在生产“垃圾内容”,全是硬广;从业者也觉得得不到锻炼,看不到前途。那

企业的新媒体运营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很多公司都“跟风”设置了这个岗位,但往往并不重视。看着其他品牌在新媒体玩的很好,读者以为他们在生产“垃圾内容”,都是硬广。从业者也觉得得不到锻炼,看不到未来。

那么如何走出这种局面呢?振源营销认为,我们至少应该从以下四个基本逻辑来重新调整对企业新媒体运营的认知,从而找到自己的新媒体战略。

01找到适合当下的推广策略。

在没有新媒体之前,企业的推广基本依靠传统的纸媒和电视,但是因为广告费用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负担得起。微信官方账号、Tik Tok、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出现后,企业发现在新媒体上做推广不仅成本低很多,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效果更好,当然更愿意陆续加入进来。

自营还是外包?

很多品牌主咨询我们的时候,往往纠结于一个问题:“是自营还是外包?”目前企业自己组建新媒体团队的成本并不低,优秀新媒体人才缺口较大,所以很多企业会选择外包新媒体相关业务。

企业自营新媒体的三把钥匙

但是,如果企业决定要走自营新媒体的路线,就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如何建立团队

首先,放弃“招聘1~2个员工就能做企业新媒体运营”的想法,除非只是1~2个平台。因为每个平台的特点和规则都不一样,如果你做的不够深入,可能就做不好。那么,团队建设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先招负责人,制定策略,成立小团队快速测试,再考虑做矩阵,扩充更多人力。

2.自营平台的选择

平台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当前企业发展的目标来确定。如果想做更多的品牌和服务,可以先做微信官方账号,有成熟的生态环境;如果想获客和销售,Tik Tok的商业闭环非常适合;如果想做内容沉淀和口碑营销,可以选择小红书;对于品牌公关和舆论,可以选择微博;如果你想打破品牌,你可以做哔哩哔哩。......

3.自营内容占比

企业新媒体运营的内容生产通常由自营、外包、人才获取三部分组成。自营通常负责官方号的日常内容输出,往往是站在品牌方的角度,通常更新效率不是很高。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快速铺设大量内容,除了自营之外,还需要考虑外包或者人才获取。一般来说,外包成本低,省心,但内容质量不稳定;但是触达成本高,写作周期长,内容相对更好。

无论选择代运营还是自营,选择哪些平台进行自营,如何输出和铺设平台的内容......................................................................................................................................

0SEO的“职业”思维

除了追求更多的曝光率和关注度,企业还需要在新媒体运营中花功夫寻找“职业”。那么如何制造“职业”呢?简单来说就是“没人有我,别人越来越有我”。因为有主动搜索的用户意图会更明确,如果能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我们的内容被发现和选择的概率会更大。

没有人拥有我:

2020年初,一个mindmanager试图在小红书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当时小红书流行知识博主,平台上没有其他竞品。

于是短短2个月,官方粉丝突破1万;关键词“思维导图”的前10个笔记中,近一半是其营销笔记;“思维导图测评”“思维导图打印”等长尾关键词,在相关营销笔记方面基本排在前3。

对于这个工具产品,他们这次的小红书营销更多的是品牌曝光。但无论如何,这种早期占领还是相当成功的。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更多的竞品敏锐地意识到小红书是一片“蓝海”,纷纷进入市场。其中不少甚至采取了“自营+外包+人才收购”的整体营销策略,多管齐下,快速铺货。虽然作为首发,我吃了第一波红利,但是我可以走得更远,积累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商业竞争中,“没人有我”的状态是短暂的,不持久的。很多时候,当你在某个平台获得红利后,精品就会陆续入驻,抢占流量。很多时候,企业在做新媒体运营的时候,更需要做到“人多我有,领先他人”,或者说始终保持自己品牌的领先地位。

而“做占位者”的SEO思维要尽可能落实在内容创作上,因为现在有几个流量比较大的知名平台,比如:微信官方账号、视频号、头条号、Tik Tok、Aauto Quicker、知乎、小红书、哔哩哔哩等等。

它们都有搜索功能,这也意味着内容可以作为占位符。了解如何提高品牌在本平台的搜索指数;如何提高账号权重;如何让目标用户在搜索时更快的找到我们,对于企业的新媒体运营至关重要。

03企业新媒体需要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简单来说就是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发挥“1+1 > 2”的效果。这里的资源可以是“内部资源整合”,也可以是“内部+外部资源整合”。企业的新媒体部门往往需要整合组织内部或跨部门的资源。下面举一个“麦当劳摇金店”的例子给大家理解。

1.内部资源整合

“麦当劳摇一摇金店”是在品牌的摇一摇平台上开设的有直播和商品的官方账号。表面上属于企业新媒体团队的管理,但背后的运营细节其实整合了很多部门的资源。业务部门需要调研和案例分析,梳理整个直播的实施流程,然后传递给财务、IT等部门,共同推动相关活动的实施。

比如开直播之前,要在内部算好成本,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在保证利润的同时设计出有吸引力的折扣。这需要财务配合,财务部门必须懂得如何玩直播,才能算准;此外,IT部门也需要提前了解整个直播过程,以便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比如你公司的业务是To B,那么案例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往往客户资源掌握在销售部或业务部手中。如果你想采访客户来做一个案例,你必须与其他部门和客户打交道。

因为双方互惠互利,好的案例和内容可以帮助业务部门与新客户建立更好的信任,增加谈客户时业务谈判的说服力;同样,说服客户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作为优秀案例展示,也可以帮助客户进行品牌曝光,提高知名度。

2.内部资源+外部资源

这方面最常见的就是资源置换,比如微信官方账号置换,或者知乎置换,或者跨行业合作,或者招聘博主,等等。

04建立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

很多企业新媒体运营产生的内容,往往都是自己的产品在推。很多时候不考虑用户的阅读体验,对用户来说“一文不值”。真正的企业新媒体运营需要做的是真正被用户认可的内容。

我们来看看海尔的新媒体案例。之前有微博网友艾特海尔官方号,询问是否能生产出“宫殿外观的迷你冰箱,宫殿品牌打入冷宫”。海尔官方博客转发了该网友的微博,并回复“考虑一下”。没想到,海尔真的把这个“冷宫冰箱”做出来送给了这位网友。

其实海尔看似在为一个用户“战斗”,背后却是深思熟虑。海尔新媒体部考虑到微博原创转发、评论、赞、私信超过3万条。数据部连夜分析了这些用户的性别构成、地域分布、兴趣爱好、购买力等,做出了分析图。

然后数据部分判断这是一个用户的“真实需求”,但是有3万多人是真的想要这个“冷宫冰箱”。于是海尔在24小时内制作出了工业设计,七天内就通过3D打印做出了产品,并附感谢信寄给了粉丝。

这很好的说明了海尔新媒体是品牌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它是工程师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建议做出的产品,意义非凡。虽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可以学习这种“面向用户”的思维。在内容的实际制作中,选题要做到“从用户到用户”,做到用户真正感兴趣、喜欢的内容。

在做企业的新媒体运营时,多阅读用户的留言和私信,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找到用户真正关心的话题,然后结合自己的产品尝试提供解决方案。这一条的产品内容是最“软”的,用户接受它的心理门槛较低,所以更能接受你的劝说。

摘要

一个好的企业新媒体运营,要兼顾品牌/产品和用户。当然,能过这个坎是最好的。给大家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一个图文或视频出来后,自己看完是否觉得有价值,是否要分享给朋友的想法。如果有,证明你的内容是用户“愿意看”的。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