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和国庆旅游高峰的结束,一些景区的客流高峰并不能冲淡旅行社在疫情下的忧虑,“报复性反弹”并没有到来。旅行社从暑假开始就已经入冬,“去旅行社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游客为什么不选择旅行社?你害怕被购物团绑架吗?还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的千篇一律?
笔者就用最近的一个真实案例给大家分析一下游客离开我们的原因。
真实案例。
本案主角q,是我认识5年多的老朋友。国庆节后,Q想带父母去云南旅游。她第一个问我,我是她唯一一个有旅游行业专业的朋友。
q一开始很热情,需求也很简单。有三个人。她带着父母,从深圳出发,机票自理,直飞丽江,需要去丽江,大理,泸沽湖。
达利
对云南真的不熟,找到了在丽江工作的朋友C。c赶紧做了个初步框架,7天6夜,在我的催促下,把普通车换成GL8,这样老人往返泸沽湖会更舒服。
除去晚餐和大交通,3人2间,人均费用3字头。我觉得挺划算的,就顺手在总价上加了600服务费,报给了q。
初步框架报出来后,Q就没那么热情了。主要原因是住宿。
第一次沟通时,Q说有个朋友在大理开的民宿,她特别想留下来自己订。我说这个费用你可以扣。
云南精品苏民
第二次沟通,Q问能不能和父母合住一个房间。我问C她说可以,但是家庭房也不比两房便宜,但是我们还是换了。
第三次沟通,Q给我发了几个携程的链接,问我能不能安排这些民宿。c说这些网络名人民宿和旅行社没有合作,我们就把住宿去掉了,让Q自己订。
Q出发的前一天早上,她告诉我,我很尴尬,决定自由行。她的理由是父母不想租车,行程会根据父母的体力调整。她怕我们不容易操作,就自己搞定了。
网络名人BB在大理洱海的照片拍摄:小红书
当然,我可以接受这个理由。事实上,当Q预定了她最喜欢的网络名人BB时,很难改变她的行程。听听她的理由。
后来我和c讨论了很久。c说其实他们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来回修改行程。最后,游客选择了自由行。
旅行社的竞争对手是谁?
谁偷了旅行社的游客?我在箱子里找到了三样东西。
①网络名人BB和度假酒店
旅游六要素对于女性顾客来说,住宿是首先要考虑的。
在国内场景下,没有语言障碍和信息不对称。客户选好了目的地,订好了大交通之后,首先要决定的就是住在哪里。
根据Q和我的对话,她在Tik Tok小红书看到了很多民宿,几乎任何一家她都是第一次想入住。
但是旅游协会告诉客人,对不起,这些网络名人BBs不与我们合作,潜台词是他们不能提供这个。它还补充说,“一些BBs的硬件设施无法与酒店相比,视频和照片可能不是真实的”。
图像捕捉:小红书
对于女性游客来说,爱美是天生的。抖音书上的图片和视频真的是卖家秀,但他们就是吃这一套。如果他们不能拍一些好看的照片晒朋友圈,那就根本没有旅行的必要。
更何况,在旅行社还在犹豫拥抱自媒体的时候,网络名人BB、度假酒店已经占领那里,消费者可以完成从路到粉、心跳加速、感性决策、下单的一系列过程。
更有甚者,有的房客还走了一公里,提供班车、订餐、现场体验等一系列度假服务。,比如松赞,达乐野,飞飞,这些都不能像旅行社一样给游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做的比旅行社好。
②各种渠道的接送团队
下面说说下车的事。去公路旅行无疑成为了国内旅行的首选,但还是有很多人不喜欢开车,比如q。
地面交通怎么解决?我估计Q应该找别人包车。很多地方都可以拦截游客的这种需求。
首先,OTA会在订好机票后第一时间把接送机推送给你。大部分都很便宜,司机服务也很棒;
其次,住宿业走出去的一公里包括交通。有的老板直接开车来接,有的是长期合作的司机。总之,不用担心;
第三,只要是接机,司机都会给你发卡,问你一会要不要租车去玩。价格好商量,可以包一天。
旅游城市也有黑车,但能接客的几率越来越小。住宿行业和OTA平台更容易建立信任。
③网络名人打卡点。
以下是c做的行程框架,我不熟悉,没有发言权。我觉得没有突出女性游客喜欢的网络名人打卡点。
在“游”的六大要素中,对于年轻人和女性来说,网络名人中的打卡点显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景点,成为了他们亲密体验的内容。
不是每个人都天生会拍照,但每个女人都是天生会拍照的。《网络名人》中打卡点的照相亭已经取代了传统旅游产品中的导游。
传统的吃、住、行、娱六大要素已经被不同的竞争对手彻底侵蚀。旅行社怎么还能有客厅空?
还有挽回的机会吗?
这种旅行社业态会被疫情加速的市场变化所淘汰吗?我的意见是,有,也没有。
会被淘汰的,都是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依然以中间商身份存在的老板。每次说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马云的四个字“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来不及”。
不会被淘汰的是忘记熟悉的业务,主动跳出舒适区,根据客户的需求而不是现有条件寻找生存机会。面对未知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认知来解决。
传统旅行社喜欢以地接团来区分自己的产业链环节。我更喜欢用“资源端”和“客户端”来给大家一些建议。
(1)代理机构尽可能地投入资源。
我用“资源方”来定义本地旅行社,并试图向资源方靠拢。
上策是自己成为资源提供者。我认识的同行都是自己建家,建营地,建餐厅,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和周边地区。只要当地没有大的疫情,生意一直很稳定;
中策与资源方深度捆绑,如区域承包、对赌返利、联合运营等。,做资源方的1.5经销商,和资源方的市场部开展业务,吃周边游和自由行的红利;
接下来的政策是在产品中加入一定的私人体验场景,做一个相对专属的垄断,比如非遗体验、亲子手工制作、汉服旅拍等。只要这一幕打动了游客,游客就会把旅游全部交给我们,省事。
要做出最好的决策并不容易,无论是资金、关系、策划还是运营能力,但旅游业轻松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
②旅行团要转型“+旅游”
旅游团站在客源地,泛目的地转型比站在目的地更难,因为手里没有资源。
我建议转型的方向应该跳出传统六要素从非旅游需求出发,通过线下主题活动由浅入深培养私人细分客户。当地的活动转向异地,就变成了“旅游”行为。
Plus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摆在我们面前,但是最好结合我们现有的能力结构去延伸,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我给你举个例子。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养宠物,而不是结婚。各大城市都有足够大的铲官,“狗”的消费水平高于“男”。
可以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入手,线上邀请宠物专家为宠物主人吸粉,线下周末做一些非盈利的宠物交友活动。
当铲粪官的粉丝达到一定规模,就会有人不满足于带着王兴猫去公园。筛选出来之后,我们的宠物旅行团就可以开始了。
宠物异地旅游门槛高,只能交给专业机构。首选是通过活动建立了信任的旅行社。
在客户方面,我建议要牢记老祖宗的一句话“人以群分”。都说通过细分客户群体创造私域流量是从兴趣爱好入手的一种方式。
意想不到的成功故事。
国庆期间,我注意到一个朋友的朋友圈,让我有点惊讶。
在我的邀请下,W愿意无私地与业界分享他们的经验。我把他的想法归纳为三点。
第一,除了之前主要关注的微信官方账号,全员转向各大新媒体平台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