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打卡杭州“小瑞士”“小三亚”翻车实录:全靠滤镜,差距太大

核心提示前段时间,小红书“滤镜景点”的风波愈演愈烈,各地不少网红打卡地都遭到网友们“打假”。而杭州近郊一处被称为“小瑞士”的地方,也没能躲过这场舆论风波。在小红书上,早期大部分网友晒出的,都是一派美丽的“自然风光”。比如在一篇点赞高达近5000的笔

前段时间,小红书“过滤景点”风波愈演愈烈,不少网络名人打卡被网友“仿冒”。

然而,杭州郊区一个叫“小瑞士”的地方,却没能逃过这场舆论风暴。在小红书里,大部分早期网友晒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

比如,在一条近5000赞的留言里,博主说“真的尖叫!杭州小瑞士太美了!作为山岩的背景,一拍就是一大片。”

Via小红书用户@知道杭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踩雷帖”越来越多。有网友专程开车打卡说:“在小村子里,路很不好走。整条路都是灰色的,真实的场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天气好的时候,草还能拍。如果是阴天,真的没什么好看的。”

现场是什么样的?昨天中午,凌志也赶到了传说中的“小瑞士”一探究竟。

“小瑞士”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在工作日打卡。

但是“地方太远,内外差距太大”

所谓的“小瑞士”,其实是一家位于西湖区双浦镇某村的私人美术馆。美术馆分为室外和室内场地,室外有一片草坪,上面有一些野营帐篷。

虽然是工作日,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在门口的草坪上拍照。来自杭州的男生肖旭(音译)是一个人来打卡的。他说坐公共汽车去那里花了他两个半小时。结果,因为没有预约,他不能参观博物馆。他只好简单地在网上名人门口的草坪上拍了几张照片。

什么感觉?肖旭说:“当我过来的时候,我被外面的景象震惊了。真的太寒酸了...草的角度还可以,但是可能今天天气一般,网上看不到效果。如果住在附近,拍个照也行,没必要开这么远。”

从“小瑞士”分离出来的建筑垃圾

出门时,凌志碰巧遇到一对刚刚打卡下班的夫妇。告诉女孩凌志,他们提前两天在微信官方账号预约了,费用是158元/人。

“落地窗只有一个位置可以拍摄。难怪网上的照片都是同一个角度。失望是肯定的,但没有出轨严重。只能说大家都把最精彩的部分发到网上了。”

男生补充道,“主要是内外差距太大。我们开车来了两个小时,看到的时候已经在村里了。外面有石头和土堆,还有很多垃圾,让我们有些不开心。”

临走前,凌志还拍了一张“网上名人角”的草坪照。原图直出。你怎么想呢?

滤镜vs实拍

沙滩上的椰子树,下沙有个“小三亚”?

杭州女孩打卡后吐槽:需要强力滤镜

杭州叫“小xx”的地方不在少数,而且根据网友发布的帖子来看,“翻车率”也不低。下金沙湖公园有一个人工沙滩,因为靠近一个人工湖,周围种着几棵椰子树,被称为“小三亚”,甚至“小洛杉矶”。

去打卡的杭州姑娘还活着,却大呼“上当了”。她告诉凌志:“当我们到达现场时,我们发现它非常小,只有几棵椰子树。因为是远处的工地,大家的照片基本都是同一个角度拍的,每张照片要想变成网图都需要强大的滤镜。”

在《小三亚》的好评笔记中,凌志联系了一个杭州姑娘小杨。小杨回忆说,他去打卡的时候是个大晴天。“太阳很亮,天空空是那种没有滤镜的蓝。再加上椰子树本来就是一种海岛风很强的植物,我觉得叫它‘小三亚’也不为过。”

“拍照还是要注意角度和天气,后期还需要调颜色。毕竟这不是真正的海滩。”她补充道。

小红书曾经发文。

鼓励用户分享“有用而非美化”

随着“过滤景点”成为热门话题,小红书近日在其微信账号上发布消息,为网友对“过滤景点”的评论道歉,称已启动多项运营活动,鼓励发布者分享有用但未被美化的信息,同时将展示更多“避坑”内容,让用户获取更多信息。

小红书声明中提到的社区公约的相关内容

小红书在声明中称,今年4月公布的《小红书社区公约》提出了“请尽量避免过度装饰,尤其是在美容、穿着购物、给别人提建议等方面”的明确倡议。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