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李放通讯员陈颖
杭州西湖区三墩镇有一条老街,藏着时光的故事。市面上古老而缓慢的烟花,在网友眼中十分迷人。
近日,钱缪街社区推出了“钱缪街社区之旅手绘”,用手绘的方式展示钱缪街的风采。
年轻的时候,新闻报道过一群生活在老街上的小店,有老照相馆,有古朴的老理发店,有老棉布店,有90后女孩开的咖啡馆...这些小商店,加上狭窄的街道和低矮的房子,似乎在讲述一个老杭州人的日常故事。
为什么这次要做手绘地图?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如何?
“这条老街在小红书和Tik Tok很受欢迎。来打卡的年轻人很多。大家都被老底子吸引。我们也想表达更多文化的东西。在网上名人店打卡的时候,也可以看看古建筑,对三墩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参与制图的社区工作者陈骁是三墩人,熟悉这里的每一种植物。
“这里曾经是三墩最繁华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拆了新建,改头换面。只有这里还保留着记忆中的样子。希望这张图能留住这些时光。”陈骁在他的手绘草图上仔细标记了许多旧址,附带的插图非常生动。
小时新闻记者从钱缪街社区了解到,这里的商铺租金相对较低,开业多年积累了不少老顾客。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大部分都开了很多年了,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就像日子一样。”
1】“网络名人”,也经历过冷清,想认真经营店铺。
“三墩咖啡”店是网络名人在这条老街上开的,店主是两个90后的年轻女孩。他们在这里的理发店打卡的时候,突然有了开咖啡馆的想法。
这家咖啡馆保持着理发店的原貌——破旧的墙壁,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一把来自农村三墩的老式理发椅,一条双喜毛巾。用网友的话说,怀旧100分!
其中一个店主叫孙文君,是山东姑娘。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经常逛商店,了解现在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喜欢在特别的地方打卡,也爱分享。她觉得钱缪街虽然离市区比较远,但是有很浓的港式风情,在这里喝咖啡会很享受。
她向家里借钱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没想到,去年5月店铺正式开业,回款速度超出预期。
“当时小红书的一个博主偶然逛了我们店,分享到网上,知名度就渐渐起来了。”小女孩笑着说,她家很普通,没有矿,她是认真开店的。
从早到晚,与这条老街上大多数日日夜夜守店的店主不同,咖啡店的营业时间很精致,一直延续至今。一般下午开门,晚上关门。“我们观察到本地客户比较少,都是打卡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般来说,工作日下午都有周末,我们把服务重点放在这几个时间段。”孙文俊觉得开店不一定要24小时。如果营业时间过长,耗费精力过多,就会影响服务质量。此外,他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享受食物、锻炼和娱乐。
“是网络名人店,最火的时刻肯定会慢慢过去。我们想在一条长流中运行它。”今天,小时新闻记者联系到另一位店主金,他慢吞吞地说,“我们从去年开店开始,经历了酷热的日子和寒冬,生意惨淡。现在周末的人气还不错,主要看天气。”
金说,疫情下,由于租赁成本相对较小,小商铺已经开始盈利。而她的另一半孙文君已经找到了另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只在周末来店里帮忙。“她家在外地,租房有压力。小店的收入时高时低,有其他收入补充,她的生活可以更有保障。”
这两个女孩已经想好了。老街很旧,但是很有人情味。只要老街不拆,小店就经营得很好。
2]驱车400多公里打卡,这家老牌照相馆的魅力在哪里?
走进店门,感觉回到了六七十年代,那是三墩老照相馆。
在陈家桥照相馆南街9号,牌匾已经褪色,木门上的红漆也脱落了不少。
1960年,照相馆开门迎客。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
现在的老板阿虎师傅,喜欢在征得客户同意后,把漂亮的照片冲洗出来贴在墙上做装饰。久而久之,影楼墙上贴满了照片,有的地方甚至贴了两三层。“每周都有很多顾客来这里打卡拍照。有一位网友甚至拍了一张坐车400多公里,明星来逛店的照片。”
离照相馆不远处,姜的糕点店的小店面正静静地开着。三墩人,在三墩土生土长,要吃生日饼,也叫坨饼。都是糯米粉做的,一般做成一对,一蓝一白。古语有云,“一绿一白,百岁”。
姜师傅的饼都是手工做的,面粉是专门买来自己用机器磨的,染青是用地里收来的苎麻腌制的,豆瓣酱是自己用红豆熬制的,保持着老的工序和工艺。姜师傅说:“有些人出国想带点特别的礼物,也会来找我们订。还有一个来自Xi安的年轻人,他租住在附近,他带着蛋糕和饺子回去过春节。"
3]欢迎大家跟着地图,一起寻找时间的故事
社区工作者陈骁说,走在三墩老街上,你会不经意间看到古桥。这些独特的古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有句古诗叫“陈家桥上见三墩”,讲的是老百姓在桥上聊天,享受生活的场景。
白墙黑瓦深院。在三墩老街,有一些百年老屋值得打卡。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常见。
朱台河古宅,三墩镇最气派、最大的私宅;前门上“天佑百姓”的题字,江百万的富庶老宅;从丝绸村到中国人民银行,再到陈家桥古龙文化俱乐部钱广达古宅;当农,因靠近当铺而得名...
“这张手绘地图包括了老三墩集镇的大部分地方。拿着地图走来走去,感觉童年的记忆又出来了。”陈骁说,最新的手绘地图被放在三墩老照相馆和三墩咖啡馆,以及寺庙前的社区。
有兴趣的话可以跟着图,及时探索其中的故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改写及在网上传播所有作品,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