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经历过“风浪”的大学生来说,工作不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也是实现“财富自由”的渠道。
所以,相对于父母执着的体制内“铁饭碗”,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年轻人,往往更倾向于在月薪突出、升值空间更广的私企工作空。
毕竟在他们看来,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稳定,福利待遇也很可观。但一眼就能看出,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却不被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所青睐。
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毕业生的观念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尤其是当“裁员”的台阶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这种体验更加深刻。
裁员之风吹进互联网,这位35岁的“元老”面临职业危机。
阿林毕业于一所985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因为综合实力强,能吃苦耐劳,所以毕业后通过学长的提拔,很快进入了一家颇具实力的互联网公司。
虽然父母一直劝阿林想办法找一份“铁饭碗”的工作,但考虑到家乡月薪4000+的公务员和当时税后月薪过万,阿林果断选择了后者。
在他的想法里,他才刚刚开始努力,美好的篇章还没有翻开。他怎么能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做着没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根本不在我的职业规划里。
不过,大概是因为阿林在任职期间走在了行业前列,所以很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他顺利升职加薪,整体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就这样,在入职的七八年时间里,阿林逐渐走上了团队负责人的位置,工资翻倍,完全成为了同龄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但就在他以为生活会这样继续下去的时候,阿林收到了企业的“优化”通知,不仅他,他所在的小组还有很多人一起“毕业”了。
这时,阿林不由得担心起来。毕竟他的大部分积蓄都用来还房贷和车贷了。现在他突然失业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这个昂贵的城市生存下去。
事实上,阿林的经历只是很多职场人的缩影。毕竟进入35岁以后,他们的精力和体力都会下降,他们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会越来越有限。所以很多“职场人”会在这个年龄开始担心自己会被“优化”。
那么有没有“稳定性”更高的工作呢?其实这三种职业都不怕“中年危机”。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年龄越大越吃香。看看你选对了没有。
35岁危机的职业很少有三种。工资不高但工作稳定性突出。
◆教师虽然收入少,但基本不会面临“优化”的风险
现在教师的招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编制,一类是“聘任制”。
也许在一些同学眼里,自己没有备考的实力,聘任制就是“合同工”,和市场上其他岗位一样没有保障。考虑到工资问题,还是去私企工作比较好。
事实上,即使是受聘的教师也能享受到不错的待遇,如果每个人都能每年通过考试,也不会面临被辞退的风险。毕竟时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比金钱更有价值。
◆国企“背景”很深,很少裁员。
虽然传统的国企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很多基层岗位的工资并没有互联网大公司的工资亮丽。但国企员工作为背景深厚、责任重大的企业或群体,工作稳定性还是很有保障的。
尤其是相对于如今互联网行业的“优化裁员”,中烟、中铁等老牌企业更是“稳如磐石”。
◆工程监理越来越吃香。
很多同学对工程监理这个岗位并不熟悉,但是这个岗位不仅要对整个工程的安全负责,还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负责。可以说是相当重要,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受欢迎。
但这些工作大多需要长期驻守工地,工作周期长,经常需要加班熬夜。没有一些过硬的能力是做不到的。
制定明确的计划是应对残酷职场的关键。
网上总有人调侃道,“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入职前总以为自己在搞,没想到最后造了一架飞机。但对于大龄求职者来说,他们以前是混飞机的,现在连螺丝厂都不要我了。”
其实职场从来都是残酷而现实的,所以同学们还是要尽早做好准备,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不管是办副业还是研究提升自己。切记不要拘泥于一份工作,适时跳出“局”,以免被内部环境迷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