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破产名单

核心提示作者 | 王月来源 | 镭射财经 网络小贷现状已注销网络小贷牌照如下:注册资本10亿及以上的网络小贷如下: 清理整顿据「镭射财经」不完全统计,市场中的存量网络小贷牌照在280家左右,目前已至少注销27家。从已注销的牌照分布看,京东数科注销的

作者|王月

来源|激光财经

网络小额贷款现状

被注销的网络小贷牌照如下:

注册资金10亿及以上的网络小贷如下:

清理整顿

据激光金融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约有280家网络小贷牌照,目前至少已注销27家。从注销牌照分布来看,京东数码分公司注销的网络小贷牌照数量最多,达到3张;其次是平安普惠,注销牌照数量为两张。小满、万达、苏宁、国美、网易等企业也注销了多余的牌照。

网络小贷的监管政策已经推开,预计会有更多的网络小贷牌照被注销。其中,拥有多个小贷牌照的主体,如拉卡拉、蚂蚁金服等,未来仍需整合牌照资源,实现合规有序退出。

经历了十二年的风风雨雨,网络小贷步入了史上最严的整改阶段。

2010年,马云在杭州申请成立阿里小贷,拉开了中国网络小贷市场的序幕。然后随着电子商务的爆发,移动支付的快速渗透,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的形成,网络小额信贷的需求等待被发现。

由于国内金融业是特许经营行业,机构监管限制了互联网金融的准入。互联网平台企业、上市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主体对下放至地方金融办的网络小贷牌照虎视眈眈,网络小贷牌照成为网络小额信贷的重要展示载体。这也为网络小贷的爆发式增长埋下了伏笔。

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热,催生了网络小贷的规模。2013年之前,全国小额网贷屈指可数,不到十家。2015-2017年,网络小贷牌照在全国遍地开花,各种资本涌入,而各地金融办则祭出政策利好,招商引资,促进网络小贷的增长。

小额网贷扩张过快,金融风险开始蔓延。随着现金贷的整顿,网贷乱象逐渐明朗,网贷小贷被按下暂停键。2017年11月,一份极其紧急的文件《关于立即暂停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审批的通知》下发至地方金融办。网络小额信贷第一次受到全国统一严格的监管。

三年后,金融科技风险整治启动了网络小贷行业清理整顿的第二阶段。平台金融科技企业旗下的网络小贷业务首当其冲,其他主体参照平台金融科技企业规范自身业务。这期间,网络小贷新规浮出水面,展业规则和牌照数量收紧,监管口径回归中央,网络小贷牌照价值缩水。

为适应监管趋势,不少企业选择优化网络小贷牌照布局,取消多余或无实际业务的网络小贷牌照。与此同时,整个小贷行业也进入了存量盘整阶段。

7月27日,央行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150家,较上季度减少82家。在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高峰期,这个数字达到了9000多家。2017年以来,数量持续减少,各地监管机构仍在清理失联、经营异常的空壳小贷。

政策趋势

回顾网络小贷政策的演变,可以清晰的看到网络小贷的阶段性整改趋势。

从《关于立即暂停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审批的通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网络小额贷款行业监管框架逐步完善,由点到面的横向监管向穿透式监管转变。

首先,审批权限从地方提高到了中央。根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监督管理制度。少数小额贷款公司需要跨省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审批和监督管理。

二是清理不合规证照。网络小额贷款新规要求,作为主要股东的同一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跨省级行政区域从事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超过两家,或者跨省级行政区域持有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超过一家。

第三,降低杠杆和规模。此前,网络小贷的监管政策大多停留在资质风险审核层面。目前,监管对网络小贷的准入和业务范围做出了更加细化的限制,提高了全国网络小贷的门槛,防止平台类资本的无序扩张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蔓延。

网络小贷新规除了促进监督管理,还收紧了跨省经营的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融资和杠杆政策。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小型网贷公司作为联合贷款的合作方,单笔贷款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第四,强化网络小贷的区域定位。按照监管态度,小贷公司应主要在其注册地的省级区域内开展网络小贷业务。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互联网上的小贷公司不得跨省展业。结合网络小贷清理现状和牌照主体的战略调整,可以推测未来全国符合监管要求的网络小贷牌照数量将收缩到更小的规模。

第五,严控新设立的网络小贷。目前全国网上小贷的资质审批采用自上而下的监管流程,一张全国网上小贷牌照需要央行、银监会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同时审批才能成立。新成立的网络小贷的出口主要是针对网贷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转型。

关于网贷机构转制网络小贷,根据83号文,网贷机构转制为单个省级区域内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转型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此外,网贷机构必须有能够充分消化存量业务风险的股东支持,这将大大提高转型的门槛。事实上,网贷转型为全国性网络小贷的案例非常少。

商业方向

虽然网络小贷新规正式文件尚未出台,但从目前网络小贷业务情况和平台型金融科技企业整改情况来看,网络小贷新规的方向基本确定,只是政策过渡调整的问题。对网络小贷业务进行穿透式监管,有利于规范互联网金融秩序,也能增强网络小贷主体对金融风险的恐惧,进而促使行业回归本源。

当行业门槛大幅提高,合规标准明确后,现有的网络小贷牌照必然面临退潮波动。如果不想注销牌照,网络小贷公司有三条出路:一是增资创业;第二,转让牌照获取溢价;第三,租车牌躺着赚过路费。

对于头部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在没有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情况下,保留线上小贷牌照是值得战略层面肯定的。因此,虽然头贷平台开展信贷业务占用牌照资源较少,但也愿意增加网络小贷牌照以满足监管要求,获得金融业务背书。

JD.COM、腾讯、美团、字节跳动、携程、360数码分公司、度小满、OPPO等平台都增加了净小贷,注册资本增加到50亿以上。增资金额最高的是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增至100亿元。在线小贷布局较晚的字节跳动,近日将中融小贷注册资本增加至9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4家网络小贷注册资本在10亿及以上,其中12家注册资本在50亿。反观网络小贷跨省的监管要求,200多家公司中的10多家已经很少了。

从上述44家网络小贷的结构来看,大部分注册资本仍仅满足省展业要求,跨省经营可能需要补充资本金。深圳小赢小贷、福州新浪小贷、金投行小贷、深圳鹏友小贷由网贷转型而来,受83号文指导,但网贷新规正式出台后,可能仍需与其他主体的监管标准保持一致。

转让牌照,实现离场,也是很多网络小贷牌照商的想法。然而,许可证的需求者很多,但真正转让的只有少数。毕竟自从网络小贷政策收紧后,牌照转让的难度也开始加大。难度不仅体现在受让方的资质背景上,还体现在监管的态度上。

最后看出租车牌。目前网络小贷牌照的租赁市场价格在200万-300万元之间,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受贴息贷款和超牌照贷款的影响。近两年,金融科技整治和信息保护的权重加大,助贷和过度放贷的导流业务被置于更严格的合规框架中,尤其是《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成为助贷和发牌的导火索。

虽然新规还没正式出台,但贷超和贷助平台已经开始提前准备牌照资质。在助贷从业者看来,这一监管新规对无证助贷、超贷的影响最大。按照政策导向,上游渠道如果要求助或超贷,必须要有牌照。如果想保证获客、App上架、渠道签约等业务环节的顺利合规,被许可是大势所趋。

网上小贷的选择方式似乎很多,但每一种都不容易,要么靠资本,要么怕规则。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