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张维为爱国主义

核心提示“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有‘军魂’的军队,非常清楚这个工作的意义在哪里,政治意义在哪里,对国家的意义在哪里。”“我们面临着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建军强军思想,人民军队必将创造新的辉煌。”在东方卫视8月

“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有‘军魂’的军队。它非常清楚这部作品的意义在哪里,它的政治意义和它对国家的意义。”

“我们面临着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党的强军思想,人民军队就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

在东方卫视8月1日播出的第154期节目《这就是中国》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副院长樊永鹏教授就人民军队的先进性从何而来展开讨论。

范永鹏:

今天我们就围绕“党指挥枪”来谈谈我们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

军事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军队和战争。古人说“国之大事,在于崇和统”,人类的社会组织和国家制度最初往往起源于战争和军事行动。因此,自古以来,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就受到各大文明的高度关注:

第一个问题是谁的军队,国家如何控制军队;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军队控制得好,在这样一种“占主导地位,服从从属地位”的情况下,军队如何保持战斗力?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解决军队和人民的关系。

前两个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

在中国历史上,解决控军问题最好的是北宋,用一套制度解决了这个问题。北宋确立了一套朝廷直接控制军队,军权在皇帝之下分立制衡的原则。军事装备也注重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制衡。中国后世普遍继承了这一基本制度。比如明朝,也是典型的集权、分裂、制衡的军权。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因为地方军事力量而出现亡国的现象。直到清末地方军事力量崛起镇压农民起义,国家才失去控制,到了民国才变成军阀混战。但在宋代控制得太好,导致了军事力量的衰弱和军事道德的衰弱。

回顾过去政府与军队关系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悖论:军队控制得好,战斗力往往会失效。相反,如果军队强大,往往会失控,插手政治或割据政权。今天,世界各国的政治和军事关系实际上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就是军民关系。商周贵族时代,没有军民关系。贵族管打仗,平民管生产,到了战国改革之初,全民皆兵,兵从民出。自然,他和人民是有联系的。然后人们提供士兵,所以人们自然期望更高的地位和待遇。但秦朝以后,中国国家太大,服兵役需要时间,衣食,农时一拖再拖,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所以秦汉时期的全民征兵制度逐渐衰落,逐渐产生了有人来当兵的现象。

于是,人民和士兵开始分离,甚至发展成对立的社会群体。平时士兵之间的紧张关系还能维持,但在乱世就会变成大灾难,甚至催化国家的崩溃,加剧内战的激烈程度。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军事制度史上的这三大问题,一是控制军队,二是保持战斗力,三是军民关系。到了近代,新中国的军事制度和政府与军队的关系是怎么来的?

在晚清军事制度的基础上,北洋时期形成了畸形的官军关系。军阀当道,国会和政府只是“作秀”,然后国内混战不休,对外则是弱国汉奸。孙中山起初想利用军阀来完成国民革命,但陈炯明的叛乱让他意识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后来,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孙中山决心建立政党领导军队的制度,由“三民主义”武装起来的军队完成国民革命。

但国民党自身的局限性和军阀思想的残余导致了最终的失败。起初,共产党缺乏对军队的思考。早在1919年,列宁就说过,红军的组建问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甚至从来没有在理论上提出过。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早期领导人也缺乏清醒的认识。比如陈独秀,曾经反对党建军。后来,毛泽东回忆说,当时我们还不了解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认真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共产党人意识到了军队的重要性。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认识到军队是工具,他说被压迫阶级可以利用,被压迫阶级也可以利用。中国要和平,需要一支真正的革命军,需要一支人民的军队。后来,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开始了独立的武装斗争。但起初,红军在战斗中遭受了重大挫折。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党和红军有多艰难。起义部队到达三湾时,只有不到一千人。这真的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当时红军还存在组织不健全、思想混乱的问题。官兵们意志动摇,甚至开小差。在这个紧要关头,毛泽东挺身而出,改组了军队。首先是遣散一部分未定人员,把部队缩为一个团。二是在部队建立党组织,这样连级以上都有支部、团、党委、党代表。第三,规定官兵一视同仁,建立士兵委员会。

“三湾改编”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就像《雄伟的井冈山》这首歌唱的那样:开天辟地以来,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军队,他们从无到有依靠的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1929年,党召开了古田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一是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化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深刻阐述党的思想建设原则。第三,阐述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原则,明确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第四,阐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原则,强调了党支部作用的重要性。

那么,回到我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中共终于在古田会议上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第一,如何控制军队。我们的答案是党的领导,确保军队牢牢掌握在党和工农群众手中。1938年,毛泽东总结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古田号角片段

第二,军队如何才能有战斗力?我们通过政治思想工作和民主集中制,激发了红军的战斗意志。毛泽东曾经说过,红军打得艰苦而不溃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部建在一个连里。毛泽东在1928年写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红军物质生活如此贫乏,战斗如此频繁,仍能保持繁荣。除了党的作用之外,它还依赖于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他说,同一个战士,昨天在敌人面前英勇,今天在红军面前英勇,这就是民主的影响。

第三,建设什么样的军队,实现什么样的军民关系。我们的答案是,依靠党的领导,确保军队是人民军队,“三大纪律”建立的密切的军民鱼水关系,解决了困扰中国两千多年的军民关系问题。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三大纪律”,行动上听从指挥,不从群众中拿一个地瓜,打土豪还群众。后来,这种“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发展成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成了我们人民军队的第一抓手。

毛泽东建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系统地解决了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性质、听党指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军队的问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理论创新的源泉。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邓小平对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981年,他指出,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和“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我们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基于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时代要求。针对建设一支什么样、怎样建设的强大人民军队的问题,他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世界一流人民军队的目标。这是对毛泽东政治建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建军思想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政治工作是生命线三个方面富有时代内涵。

回顾人类几千年的军事制度史,很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三个字的重大意义:听党指挥、打得赢、作风优良。了解了历史和现实,我想大家都会认识到,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制度是人类历史上解决政府和军队关系的最高层次,是人类最先进的制度形式。

95年来,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和捍卫了我国人民的政权。这支军队也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锻造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能够威慑和抵御一切外敌的野心。从抗洪救灾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站在捍卫人民生命和利益的第一线。看到解放军的身影,我们找到了主心骨和安全感。

当前,我们面临着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党的强军思想,人民军队就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好了,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主持人:谢谢范老师刚才的发言。我们对军民关系的处理很好。是不是也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我们党自身的一些先进性和独特性?

张维为: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如此“文明的国家”。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些传统的因素在里面。首先,在军事上,中国有非常传统的军事资源,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孙子兵法。每个人都读过一点,每个人都知道一点,每个人都会引用一点,“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等。

还有军民关系。我们称之为“人民军队”,来源于人民战争的传统。他不懂一些外国人。他们一说人民战争,就是“人海战术”。他根本不懂。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很弱,每一步都要依靠人民才能打赢战争。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一整套做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其实是很先进的。

范永鹏:其实早在我刚才说的贵族时代,军人就是贵族家庭的孩子。但是,在老百姓能够成为国家的平等人,进入“大一统”时代之后,他们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比如秦朝的时候,你派全国各地的人去当兵,然后派他们去边防哨所守卫边境。他们来回花了两个月时间,然后农忙季节推迟了一年。后来系统逐渐腐朽,最后,你不得不依靠雇佣兵、招募等各种系统。但是,来当兵的总是一小部分人,它逐渐与人民对抗,实际上违背了这样一个军人的一个传统。

我们共产党军队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实现军人理想的。为什么?“大革命”以来,共产党的部队都是自愿参军的。所以他不是那种被国民政府征召的雇佣兵,也不是被军饷和战利品所吸引。这样的一群人,有着强烈的政治理念和信仰。

建国后,我们改义务兵制度,然后改革开放后,开始义务兵和志愿兵并重。所以1984年以后,我们实行义务兵为主的志愿兵制度。去年改为义务兵为主,义务兵和志愿兵并重的兵制。

为什么?背后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军队应该和人民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毕竟义务兵的训练时间和服役周期都比较短。现代战争对科技的专业化也有特殊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努力寻找最佳方案,既能保持我军人民的宝贵传统,又能建设一支现代化、专业化、打胜仗的现代化军队。

主持人:其实我们党在指挥军队方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正如我们党对其他革命实践的探索一样,我们总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张维为:我就是想到前面提到的古田会议,因为当时红四方面军有很多湘赣子弟,乡土观念很重。我是赣南人,连赣西都不想去。为什么古田会议的意义如此重要?它明确地要求建立一个不同于旧中国军队的新的人民军队,并且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这个口号。在党的领导下,是一支完成革命政治任务的军队,马上的格局、面貌、一整套方法都不一样。

我想起了70年代毛主席与苏联和美国的对抗。毛主席说,全国都要向解放军学习。像这次疫情,也可以看出这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会作为一场战争来打。如果每个行业都有一群人潜心研究各地的成功经验,我们抗击疫情会更成功。

范永鹏:张老师说组织因素特别重要。其实很大程度上,它们也来源于“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党代表和政委都成立了。去年有一部电视剧叫《能打李延年》,生动展现了我们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优秀组织能力。

古田会议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你要讲政治,搞政治建设。古田会议还说,要搞好宣传,发动群众。所以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是说这支军队要孤立地打这样一场仗。

《残文·吴灿·李延年》片段

观众问答:

听众: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那么,在新时期复杂的内外关系中,尤其是面对台湾省问题、“疆独”、“藏独”等等,“党指挥枪”最大的现实意义是什么?谢谢你。

张维为:我们现在经常讲“伟大斗争”,包括你刚才提到的很多“伟大斗争”,特别是祖国统一事业。所以我觉得“党指挥枪”变得更重要,因为它确实是一种政治使命。如何完成这一使命?如果我们不得不采取非和平手段,如何采用,在什么样的范围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最近,我们的国防部长在新加坡也说得很清楚,如果台湾省问题有质的变化,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打下去,打赢这场战争。所以我觉得统一指挥很重要,它的核心是党的领导。

8月4日,东部战区火箭军对台湾岛东部沿海预定海域发起火力突击。这是导弹点火发射。新华社

范永鹏:对,党的领导的现实意义永远存在。现在斗争其实各方面都开始了,而且很激烈。所以不只是解放军有这样的使命。事实上,我们现在在许多领域都面临着类似的“伟大斗争”,例如文化、国际交流,甚至科学研究,以及健康的各个领域。

所以,这种党的领导,不仅仅是解放军“指挥枪”的意义上,更是在实现我们国家伟大目标的过程中。我觉得应该是一般的节目。

张维为:我再补充一点,毛主席在讲党的领导,特别是军队工作的时候,讲了这么一个观点,大概意思就是我们的政治工作要让每一个士兵,从战士到炊事员,都知道为什么要打仗。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指导思想,是政治建军。

即使在文化战线上,即使在意识形态战线上,在国际交流战线上,更不用说在军事战线上,其实都是一样的。每个参加战争的人都需要知道他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战。这个道理可以解释清楚。明白了道理之后,你就不一样了,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

观众2:当今世界军事斗争的形势和战争的领域形式越来越多维化。面对网络战、信息战、舆论战、心理战这样的非传统领域,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如何能够持续取得胜利?谢谢你,老师。

张维为:现在我们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灰犀牛”。其实有点像打架。我很喜欢我军常用的“军魂”这个词。这是一支有“军魂”的军队。

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最大的区别就是国民党军队没有“军魂”,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这个传统一定要发扬光大。“军魂”这个概念很好。你很清楚这份工作的意义在哪里,政治上,国家上,甚至个人上。你说清楚之后,你就有了战斗的力量。

范永鹏:对。其实问这个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问题。事实上,在革命斗争过程中,我们党从来没有面临过纯粹的军事斗争。例如,我们同国民党进行抗美援朝的政治斗争,也要进行政治斗争和宣传斗争。毛泽东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我们要带着这样的想法去战斗。

那么,我们今天面临的新挑战是什么?也就是你说的载体变了。我们可以把俄乌冲突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观察。你可以看到,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早期其实有很多被动的问题,都是因为它没能协调好斗争的方方面面。

其实俄罗斯已经做了很多准备。比如几年前普京总统为什么搞今日俄罗斯?他想直接领导,他意识到未来可能会发生战争。所以在一个和平的状态下,那种组织体系,那种团队,不一定适合这样的状态。但是到了乌克兰打仗,内部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重要的案子。我们要做很多准备,才能从这里看到未来我们将面临的新的斗争形式。不仅在军队内部要加强我们党的领导,在其他很多方面也要加强,包括对我们的机构进行一些整合,对资源进行新的整合,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战斗力。

张维为:我想补充一点,刚才我说“军魂”非常重要。还有一个概念,我觉得也很重要,就是“以心取胜”。我想,那一年周恩来在重庆,共产党重庆办事处的人不多。、龚澎、乔等人能对付整个国民党宣传机器,背后是发自内心的自信——我代表正义事业,我一定能打败你们。因此,你可以看到国内外媒体都非常关注周恩来,无论他在哪里,他们都跟随他。背后是他发自内心的自信,他的话有道理,他的人格魅力。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一个“军魂”,一颗“必胜之心”。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