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工到企业家,从倒闭边缘到年销售额五千万,他是如何做的

核心提示浙江卡斯帕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红良,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抓住机遇,成功实现了从打工者到企业家的转型。赵红良是湖南邵东人,出生于1977年12月。他从农民工变成职业经理人,他把新成立的浙江格瑞特,打造成年出口额超1600万美元的准上市公司

浙江卡斯帕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洪亮以敏锐的商业嗅觉,抓住机遇,成功实现了从农民工到企业家的转变。

赵洪亮,湖南邵东人,1977年12月出生。他从农民工变成了职业经理人。他把新成立的浙江格瑞特变成了一家准上市公司,年出口额超过1600万美元。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

1994年,16岁的赵洪亮带着在广州挣的200元钱来到乐清柳市打工。他从组装搬运的小工做起,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了在企业参加营销进修班学习的机会。

赵洪亮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和自习。通过讲师的授课和自学,他逐渐明白了一个好的企业需要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团队。在各个岗位打磨自己后,他从一个农民工晋升为职业经理人。2002年,温州缺电。

解决能源问题,有很大的商机。赵红投入了大量精力。很快,他开始关注太阳能逆变器等产品。当时国内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不到2000家,他既没有实力也没有技术去研发生产这类产品。

所以赵洪亮改变了他的计划,从易于使用的车载逆变器开始。2005年,有着十多年营销经验的赵洪亮放弃了销售低压电器产品,开始自己创业。他成立乐清卡尔斯比科技有限公司,选择汽车逆变器作为生产经营的单一产品。

由于技术和人才问题,赵洪亮的公司在2007年濒临破产。他没办法,只好卖掉婚房,到处找人才。

好事多磨。2008年,他终于引进了上海、深圳等地的人才。同时,公司进行了股权重组,将原始股给了技术和营销人才公司,将公司重新定位于新能源发展方向。

赵洪亮重组卡斯帕后,公司总价值为300万元,他以每股3万元的价格向公司的部门经理发放股份。2011年,公司升级为浙江卡斯帕新能源有限公司,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如今,卡斯帕的股份每股价值近40万元。随着Casper的发展壮大,赵洪亮开始瞄准光伏并网逆变器。

2010年,由赵洪亮等人发起的格莱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专业从事RD和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生产。在4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实现了600万欧元的销售额,并成功引入了著名风险投资红杉资本和国内行业巨头招商局集团的战略投资。

结果不到一年,公司营收达到1亿元,第二年就突破3亿元。资本总是看中一个独特的技术或者商业模式,他的团队显然符合这些要求,只要项目会有投资。

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学,经创业家族授权,略有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