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前台童文红

核心提示2000年4月,童文红刚升级做妈妈不久,在家调养得差不多后,打算重返职场。她来到杭州一家成立仅一年的电商公司应聘助理,不曾想却被以“没有相关经验”为由婉拒。童文红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自己堂堂浙江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有十年物资贸易工作经验,居

2000年4月,童刚刚被提升为母亲,在家里调养好身体后,他打算重返职场。

她来到杭州一家成立仅一年的电子商务公司应聘助理。她从未想过,却被以“无相关经验”为由婉拒。

童弘文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高飞侠,浙大毕业,有十年物资贸易经验,却面试不了一个小助理?

虽然只是一个小助手,但现在我对它偏爱有加。无论如何,我要带走这个助手。

于是,她回去后,做了精心的准备,来了两次,终于被录取了。

结果,直到童真正走马上任的那一天,他才发现这是一个陷阱。

我面试了我的助理,但是我的上级把她安排在前台。

因为公司太小,只有五六十个人,这么大的官位不需要助理,大门口正好缺文员。

我费了很大的劲才进来。如果我现在离开,我的努力岂不是失败了?

面对这样的安排,童只能无奈地接受。

工作不到一个月,她就打了退堂鼓:公司不大,事情很多,节奏还快,没人能过问。全靠她自己,压力太大了。

更何况活着太累,工资也不按时发。

童·弘文刚刚生完孩子,需要养家糊口。没有工资她活不下去,所以她提出辞职。

老板知道后,亲自出面,以0.2%的股份作为筹码,真心挽留她。

不知道这个还没上市的小公司,以后还能不能看到自己的股票暴涨。还是被老板一流的口才所折服,童终于留了下来。

她从前台小姐姐一步步成为集团CPO,成为公司最早的27个合伙人之一。

这个老板就是马云。

当年微不足道的0.2%的股份,现在已经变成了上亿的资产。

2022年3月,童以75亿元身家登上“贾大爷大九胡润全球富豪榜”。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最励志”伙伴的故事。

在加入马云公司之前,刚满30岁的童有十年的物流工作经验。

虽然不是事业有成,但资历不浅。

所以她对面试助理的职位还是很有信心的。

然而,由于专业不对口,她又一次落选了。

童对“轻敌”的后果感到愤慨。

天蝎座,她不屈不挠的力量被激发出来:说我做不到,我决心证明给你看。

面试官没想到一个助理的位置就这么值得去争取。

或许是她被童的执着所感动,又或许是她发现了自己责任重大的闪光点。

总之,第二次应聘时,她以月薪500元被录取。

然而,童没想到,来之不易的工作不是“第一志愿”的助理,而是前台。

当她辞职时,人事主管对她说:

“你是迄今为止第一个主动离开公司的人。问问自己有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过?

能不能坚持下去试试?"

童是个直性子,和新同事相处难免会有些摩擦。再加上工作本身的不如意,她很犹豫,想离开,但又不甘心。

这时,关键人物马云出现了。

当时我们公司刚搬到杭州华星创业大厦,面积不大,还没来得及装修。它看起来很破旧。

马云的激情始终如一。

他找童谈,并大胆提出0.2%的股份:

“未来公司上市,市值肯定能达到1000亿。继续在这里干下去,以后还有两亿。”

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去一家不知名的公司面试,你本想当助理,却被安排站在前台。

然后老板告诉你,你以后可以靠公司赚上亿的钱。你相信吗?

反正站在马前卒的角度很难相信。

有一本成功学上说:成功的关键是在成功之前假装成功。

马云到底是在做梦还是在忽悠,就看你信不信了。

无论童当时是否认真对待那张2亿元的套票,她都选择了留下,工号116。

她回忆说:“公司没有专门的前台,我就同时做一些行政工作。”

前台的工作复杂多变。看似小事,处理不好却容易惹出大麻烦。

有一次,电视台的人来找马云,童弘文在门口拦住,让他们登记后才能进去。

对方摆了个架子,不愿意合作:“我和马云是朋友。”

说完这些,就走了。

要知道当时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任何网络资源都可能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伤害。

那群人可能是投资的业主,也可能是帮忙宣传的贵人。

童弘文吓了一跳,不知如何是好。

幸好马云及时赶到,留住了客人。

事后,童很快向马英九道歉,并反省自己的错误。

马云安慰她:“你没做错什么,但是要更有技巧。”

为了既能坚持原则又能灵活应对,童在基层岗位上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

除了兼职接待日常事务,童还要处理繁文缛节的行政工作。

没有专业背景和经验参考,她只能边学边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细节上不断完善。

她会帮要出差的同事,记录车次和时刻表,提前发过去;

炎炎夏日,她会在饮料区提前准备一些冷饮解渴;

当有客户来电咨询时,为了更好地解惑,她会自学公司相关业务,做好服务。

很多杂七杂八的工作,有些是职责,更多的是能做能不做的好事者。

而这些东西就是个人溢价,通往更高平台的阶梯。

不久之后,童被提升为行政经理。

但一开始,她拒绝了:“我觉得我做不了管理工作,所以我让她雇了别人。”

童口中的“她”就是她的顶头上司彭蕾。

彭蕾是公司初创时的十八罗汉之一。起初,她并不打算当大官赚大钱。

就因为我老公先跟着马云,成了军属,进了公司。后来升任HR,负责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一个女人,彭蕾真诚地帮助童做职业规划:“女人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是30岁到40岁。如果没有突破,未来会很艰难。”

经过深思熟虑,童知道,永远做一个前台小姑娘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公司只干了一年,她就接受了任命,成了中层经理。

她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

“以前行政部的人都是同事,我是前台,职位比他们低。

现在带这支队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童的第一个挑战是一场真正的战斗。

2000年9月,马云突发奇想,举办了首届西湖剑客,邀请了丁磊、张朝阳、王、四位互联网大佬出席。

那时候,马云和他的公司都不知名。怎么可能邀请这么多大佬加入?

马云一直是个大胆的艺人,所以他决定先主持金庸。有金庸代言,邀请这些大咖简直易如反掌。

人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处理事情了。

马云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新上任的行政经理童弘文。

新官上任三把火没起,就先接手了这么个烫手山芋。

这个差事做好了,可以极大的打开市场,快速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做不好就会成为圈内的笑话。如果你玩忽职守,你的公司就会丢面子。

退缩解决不了问题。童只有自我激励:“把这个担子交给我,我也要挑起来,对得起公司。”

俗话说,好事不成双,坏事不单。

这时,大后方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老公因为工作调动到外地,家里的孩子无人照看,妈妈生病住院。

内外都靠她,内外都困她。

整个承办过程就像婚礼一样繁琐,从现场的布置到水杯的摆放,每一个细节你都要操心。

她还要时不时应对马云的励志指示,比如要求发布会要有武侠风,既科技高端,又有古韵。

童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幸运的是,球队足够强大,加上老将金建杭的指导和帮助。

西湖论坛的想法是由金建杭首先提出的。

有了这个“始作俑者”的帮助,童感到心安理得。

最终,在各方的全力配合下,论坛成功举办,马氏集团成为“五大网络领袖”之一。

经过这场战争,童弘文已经能够自立,他可以轻松地处理名人论坛或网上商务会议。

童再次成长的机会是第二场攻坚战——装修创业大厦。

在此之前,童主要负责民用业务。虽然他偶尔压力很大,但大部分只是精神上的痛苦。

这次马云突然调她来负责园区建设。

办公楼的建筑体量大,要求高,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要求。童是个门外汉,对此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

她无奈地说,“我连自己家的装修都没管好。”

但既然担子又压在了她肩上,她只好硬着头皮去接。

什么都不懂,就什么都学。

童随身带着资料和设计图纸,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进度,如何控制质量。

她回忆说:“整个团队没几个人懂。就一封买电梯的邮件,到处转,讨论了半天。”

做主管不仅是辛苦的工作,更是对道德品质的考验。

面对从后门进来的礼物和红包,童和团队原地踏步,用哪家供应商,用哪家,按什么标准,都不会变。

最后连施工队都说:“这人太聪明了。”

但是聪明不代表容易。童弘文曾经说过:

“当时我希望这个项目做完之后,我可以回总部做生意,或者直接退休。”

可见难度之大,几乎让她打消了一直争强好胜的念头。

虽然过程艰难,但好在结果令人满意。

最终,创业大厦不仅如期竣工,还成为互联网企业总部的样板工程。

童的多才多艺再次得到了证明。

所谓“谁能努力”很快就拉开了第三场攻坚战的序幕,等着她来摆平。

2003年,非典肆虐。

公司一名员工发烧,成为疑似病历,后来确诊感染。

工厂的4000多名员工不得不被隔离待命,在家工作。行政部的童更是责无旁贷,忙得不可开交。

她身兼数职,不仅要与官方部门沟通协调,还要安排安保、疏散等内部工作。

还需要联系家属,做好心理安慰,尽量消化行政部的一切困难,省了马云不少心。

经过几次艰苦的战斗,童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她不再是过去那个胆小的小文员了。她的职场简历已经今非昔比。

关于企业文化管理,马云有一句名言:

一流的公司治理靠文化,中层公司靠制度,劣质公司靠亲友情谊。

公司里也有句行话:一年香,三年醇,五年老。

意味着每个达到五年的员工都会得到一枚定制的铂金戒指。

在2005年的员工大会上,童拿到了象征工龄的“五岁”戒指。

她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你在这里五年学到的东西,在其他公司不一定能学到,直到你退休。

心理上的成熟让我受益终生。"

然而,童的代表作远不止于此。真的让她走到了聚光灯下,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是她主导的快递网络业务。

2012年9月10日,马云在电商大会上宣布正式进军物流行业。

像大多数主要决议一样,这项提议遭到许多高级官员的反对。

但马云一直都是超前的,有主见的,该做的他一定会做,只是要多解释。

在当晚的饭局上,马云召集几个负责人详细谈话,明确由童负责组织新项目的筹备工作。

童弘文曾笑着说,她最佩服马云做决定的勇气:“虽然他不知道自己对不对。”

但毫无疑问的是,既然决定要做,就永远不会是一种拍脑门的冲动。

童弘文知道,马云做这个布局已经很久了:

2009年12月,集团投资浙江百世物流;

2010年6月,“大物流”计划公布;

2011年1月,宣布物流战略,承诺投入200至300亿元在全国逐步建立立体仓储网络体系。

万事俱备,只欠最后一个股东。

2013年5月28日,集团与银泰、复星等大型企业以及几大物流公司和相关金融机构联合宣布成立物流驿站。

该公司计划在5至8年内投资3000亿元在全国各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童·弘文是这个庞大而深远项目的领导者。

在她看来,这本书是“一群抽烟的男人做的”,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为该项目的首席运营官。

童弘文曾经这样评价快递界的大佬:童渊的余伟娇是一代英雄,申通的陈德军很忠诚,顺丰的王卫执行力很强...

在他们面前,他们似乎只是一个小女孩。

但是员工都说她很有气场,很真实。

唐·弘文没有理由低估自己。

短短三年时间,她带领团队搭建了快递、仓储、码头、农村、跨境等物流网络。

让全国1000多个区县的物流效率达到当日达和次日达,逐步实现集团制定的既定目标。

在此期间,童的水平也随着他的贡献而上升。

于二零一四年,本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童为28名合伙人之一。

此后,她相继担任驿站总裁兼CEO,成为这项业务的主要操盘手。

外界对她的评价是:她是最富有战略眼光和顽强执行力的女企业家。

2017年1月,童卸任CEO,出任董事长,升至总部担任CPO。

同年5月,《福布斯》发布了影响世界的30位变革者。

上榜的中国企业家有三位,分别是和周群飞,另一位是前台小姐姐童。

根据名单,她负责一个巨大的协作物流网络,该网络每天支持5700万个包裹的交付。“现在她是一个大师级人物”。

如果你是大师,你就不会局限于一方。

2017年7月,马云整合各部委力量成立“五新执委会”,开启转型新局面。

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为执行主席,井贤栋为副主席。

后排第一位是年初履新的童,地位可见一斑。

2019年,童弘文分享了他在HR方面的经验:“一个团队必须整合不同背景的人,以实现互补,才能不断前进。”

对她来说,她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是一个不断整合和改进的过程。

自2000年加入公司以来,童担任过前台、行政、“承包商”、物流主管和首席采购官。

合适一部职场小白逆袭剧。

她在演讲中还提到了六年前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时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彭蕾问大家:“如果马老师退休了,你们会留在这里吗?”

童文公非常诚实坦率地回答“没有”。

作为十八罗汉之一,一直追随马云的蒋芳说“是”。她认为在小组工作很有意义。

童弘文当时特别震惊,但6年后的今天,她的回答也变成了“是”:

“因为你对这个组织的好感,而不仅仅是因为你爱马老师。”

人力资源顾问冯曾分析过童的职业生涯,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

1.天气:指机会,可遇不可求。

如果不是马云的公司就开在童家附近,一切都不会开始。

2.地点:指工作场所环境。

童弘文曾形容自己“傻傻的,天真的,凶狠的,执着的,就像公司里的很多人一样。”

所谓物以类聚,在客观有利的土壤下,自然迅速成长。

3.人和:指自我支配。

同样的机遇和环境,为什么童会步步高升?关键是你能不能把握和利用现在的情况。

正所谓:思想境界决定实际行动,进而决定出口高度。

如果像童一开始回答的那样,仅仅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努力,那么很容易因为人事变动而限制自己。

只有在任何时候,知道天气,找对地方,相信人,才能不断前行,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