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年,被炒后还得苦口婆心“讨”赔偿金

核心提示作者 | 小Y5月,公司终于结束了第一轮裁员,同时也结束了2名在公司干了12年的老员工的职业之旅。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悲伤,庆幸的是自己终于可以拿着丰厚的赔偿金名正言顺地离开了公司,悲伤的是这么大的公司上上下下只裁了他们两个人

作者|小y

5月,公司终于结束了第一轮裁员,同时也结束了两位在公司工作了12年的老员工的职业生涯。

对他们来说,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难过。幸运的是,他们最终可以带着丰厚的补偿离开公司。可悲的是,这么大的公司,只裁了自己的两个员工。

说到丰厚的赔偿,也是来之不易。从3月份开始,公司就决定对他们两个进行裁员,但一直没有落实,因为公司层面只愿意补偿他们三个月的工资,更多的是主动劝他们辞职。

因此,从3月到5月,他们一直在和公司“商量”,要求按规定得到正常的“裁员”补偿,最后他们得到了正常的优厚“裁员”补偿。

其实按照正常的逻辑,他们两个是不应该被裁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公司工作了十年,并且和公司签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如果公司裁掉他们,公司承担的裁员成本会远远高于其他没有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

那为什么公司宁愿高成本裁掉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

总结一下,那些在裁员风口浪尖上容易被裁的员工,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不愿意承担更多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总是主张不要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学会拒绝,以免被牵连。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那些经常拒绝帮同事分担工作任务,拒绝领导安排额外工作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同事Tina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人。她在进入公司后的两个月内就能独立支撑起自己的事业。她在学习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客户关系维护能力等方面比其他老员工略胜一筹,可谓深得领导青睐。领导一直在找综合能力强的人做他们的B角。苦于老员工中没有这个人,Tina的出现让领导们燃起了希望,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培养她。

然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领导发现蒂娜不愿意做更多的工作。所谓不愿多做工作,就是她只能做自己范围内的工作。日常同事比较忙,想让她帮忙处理一笔交易,她就会用各种借口推掉,不愿意帮同事做一些自己工作范围之外的事情。就连领导布置的任务也会被婉言拒绝,各种借口“太忙”。

很长一段时间,领导觉得她不愿意承担更多的任务,她不愿意承担额外的任务。她怎样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

虽然一个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哪里有那么100%明确的工作范围,我们只要守好自己的地就行了?

在我们100%的工作内容中,80%属于自己的工作,但另外20%属于日常临时非工作范围。

而且招聘的很多岗位职责也包括这样一项内容,“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最后,Tina在多次拒绝额外的工作任务后受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她也在会上以身作则,警告所有员工要学会团队合作,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Tina也从一开始的B角训练,在领导心目中掉到了队里的最后一名,从此被打入冷宫。

虽然我们提倡在工作中学会拒绝,不做人人都可以用的“便利贴”,但如果你连“便利贴”的价值都没有,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除了自己的工作价值之外,和其他同事相比,你还有什么额外的“附加值”呢?

而这些“附加值”只是别人和别人的区别。

即使你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如果你不愿意承担额外的任务,一个团队如何容纳你,一个领导如何培养你?裁员潮来了,你不裁谁?

第二,拒绝改变,拒绝成长

环境一直在变化。从互联网到AI,从4G到5G,环境变化如此之快,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学到越来越多的东西。只有与世界和社会同步学习和成长,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和抛弃。

在工作中,很多长时间工作的人都会偷懒。他们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待久了,工作内容很流畅,工作模式很固定,他们很害怕也拒绝改变,他们害怕改变带来的动荡和不稳定,他们害怕学习新的知识,他们害怕成长,因为成长是痛苦的。

我只想一直呆在温水里,舒服,舒服,不痛不痒。

2019年春节公司裁员之初,为了降低项目成本,降低员工被裁的风险,领导决定将同事本调到其他项目,留下他。

但是因为我同事Ben的项目属于运营项目,转来的项目属于技术项目,需要写脚本代码,他不懂也不学技术。虽然领导已经承诺对方项目进行一对一指导,但是会给他一个学习过渡期。

但同事Ben觉得自己没学过技术,以英语不好不会写脚本代码为由,拒绝了领导安排的调动。

在我们看来,这次调动对他来说是一次机会,因为技术项目利润高,被裁风险极低,是“保命”的最佳时机。几次之后,领导又找了其他项目让他转岗。他拒绝了领导,理由是英语不好,不会写脚本代码。这让领导们感到非常无奈和尴尬。

而同事Eric虽然能力不如Ben,但是面对领导的调整,他积极主动,愿意尝试学习。结果,他在技术项目试验的一周内受到了另一位项目经理的赞赏,并同意Eric来自己的项目团队工作。

当裁员潮真正到来时,结果显而易见。同事Ben成为了团队里第一个被炒的人,而Eric则被成功的调到了另一个岗位,现在在那个技术项目上干的不错。

在职场中,有些人固步自封,抗拒改变。这种人死的最快。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适应变化和学习成长的能力。

无论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如果抗拒变革,就会被淘汰。只有保持一颗愿意学习成长的心,抱着接受改变的态度,才能顺应潮流,逆流而上,不被裁员潮“淹没”。

第三,没有明确的目标,工作迷茫。

在工作中,这些人大多会存在。他们上班打卡,上班喝茶,刷朋友圈,下班准时离开。对他们来说,工作是一份有薪水的工作。

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每天浑浑噩噩的工作。就像一艘没有指南针的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却没有航线,只能随波逐流,没有方向。

同事凌伟进公司5年了,三十出头到三十多+,还在公司做最底层的普通员工。这么多年来,她在公司没有加薪或升职。

在日常工作中与她聊天,凌薇说,“在我这个年龄,我只需要稳定,我不想成为一个领导者。我自己也不适合。”

因为之前在凌薇的公司不开心,所以不停的跳槽,最后来到了这家公司。从开始到现在,我一直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内功,没有刻意延伸其他技能。如果工作中需要一些技巧,我会一步一步的学,被工作推着走。

这类员工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是什么,职业方向是什么。他们每天都是糊里糊涂,踩着西瓜皮,想往哪滑就往哪滑。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你通常哪里也去不了。”如果每天浑浑噩噩的工作,没有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跳槽”也救不了你。

第四,能力一般,贡献一般,工资高。

裁员潮来临时,最先“淹死”的是那些能力一般、贡献一般、工资高的老员工。

就像我们公司的那两个同事,他们在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很多年了,但是十几年了,一直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技术能力和后面的新员工相比还是比较弱的。就算弱,也不会好好学习,能力永远在一个水平上。

前几年由于公司福利待遇好,对技术岗位的员工特别重视,所以当时他们的岗位职级调整得很快,很高。

职级越高,工资越高,尤其是技术岗。我升职加薪了,但这几年在公司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可以说,我不能拿高薪工作。

老员工资历老,职位高,工资高,但奉献给公司的剩余价值却越来越少。

每个员工的价值都是以企业的价值为基础的,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价值。如果你连自己的工作都做不好,你有什么理由把这份工作拿下来?

公司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有能力才能和公司一起跑,甚至和公司一起跑。公司永远不能有太多这样的员工。

如果你没有能力,就看你能不能被取代。如果你的职位可以随时被替换,其实公司也不一定要辞退你,机器也可以代替你。

当“裁员”的浪潮来临时,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不管你是油腻的中年大叔,还是青春上升期的年轻人,该裁的还是要裁。

所以,要想在“裁员”浪潮中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就必须经历,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首先,学会承担更多的工作。所谓“能者多劳”

除了自己的工作,我们还需要学会适当承担额外的工作量,但前提是要保证自己的工作做好。有的朋友会问“你要我打两份工,给我两份工资吗?”我的回答是,“不是现在,是以后。”

不管是同事还是领导给的额外工作,看起来是我们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和责任,实际上却给了我们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第一,有些同事负责的工作项目不是我们知道的领域。对于不在这个领域的工作,可以增长见识,掌握比别人更多的知识。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都互相合作,这也是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表面上看是让你多做工作。潜在的因素是有可能训练你,让你学会处理更复杂的事情,这样你以后就可以承担更多的工作。

Y的小作品里会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段时间领导不断给我分配任务,而且是不同的工种,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也抱怨过,为什么领导把工作都扔给我?后来才知道,领导是在刻意锻炼和培养自己。

所以,不要错过领导交给你的每一项任务。这是你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

第三,想要扎根企业,必须掌握多维度的竞争力,掌握更多的技能。所谓技不压众。

从同事和领导那里学到的技能,一定会成为自己至高无上的法宝。一个复合型人才,一个多维度的竞技型人才,当然不会被企业和社会抛弃。

第二,只有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才能抵御裁员潮。

德拉克洛瓦说:“无论哪一行,都需要专业技能。天才应该总是伴随着那种通向目标的聪明而不间断的实践。没有这一点,再幸运的人才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2018年,公司开始全面调整KPI考核指标。一旦有人未能通过业务评估,他们将接受培训。如果培训后未能完成KPI,员工将被调动或直接解雇。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没有太多晋升空的员工可以找到新的成长机会;另一方面也激发员工的压力动机,同时刺激员工学习和成长。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职场,不上进就是退步。落后就意味着你会被这个市场和职场淘汰。人才竞争激烈,到处都是研究生和博士生。我们如何与他们竞争?

对于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来说,无论是考研提高学历,还是考证书保护自己,还是报班学习特长,都是提高自我学习,保持持续强大学习能力,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方式。

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企业都需要高技能、高绩效、对企业忠诚的人才。所以在后悔自己运气不好的同时,提升自己才是关键。

只有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才能永远进步,随时有信心离开公司,在公司说“你被辞退了”的时候,勇敢地、有尊严地离开。

网上一直流行一句话:“任何人都可以背叛你,只有你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永远不会背叛你。”

第三,确定职业目标,争取晋升。

很多职场人都有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没有明确的个人职业目标。就像我的同事凌薇一样,他已经30多岁了,仍处于转变期。转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转型后想要什么,只想在这个世界上安然无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尘世的安定。

职场人正在经历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需求,新的职业。他们必须客观地认识自己和社会环境,做出准确的职业定位,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能力结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设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一般在企业有两条职业路径,一个是技术岗,一个是管理岗。不管是哪条职业道路,给自己定好目标,学习道路技能,一路升级打怪物。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的自己。

所以我们在职场的第一天,就要做好个人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争取晋升。

4.努力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和灵魂。

任何企业都是以追求效益和利润为目的的。员工创造价值和利润,才能在企业立足。

一个善于学习和工作的人,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核心能力,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核心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就要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当你的专业技能可以增强你的不可替代性时,你不仅不用担心裁员,还可以借此机会实现职位晋升。

作为企业,裁员潮来临时,会优先考虑那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淘汰那些价值不大或没有价值的员工。

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锻造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长处,让老板或者领导看到自己的价值。

没有一个企业或公司愿意花钱去养一个不创造任何价值,产生效益的员工。既然是花钱雇员工,为什么不选个能力强产值高的?

作为公司员工,如果你想被公司裁掉,你必须让公司有一个不裁你的理由。只有努力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和灵魂,才能降低被裁的风险。

比如在职场,你以为自己久经沙场,身经百战。其实你是无知的,初出茅庐的。我的余生是非常昂贵的。我努力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和灵魂。

2019年,是经济寒冬,也不是。对于那些随着社会不断成长的劳动人民来说,这是春天,但不同的是,他们做好了随时离开的准备。

作者:肖Y,多年500强企业,8年项目管理经验,4年企业培训经验。晨型,自律终身的成长者,专注职场分享,实现个人成长。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