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眼中的打工人:有人两年找不到工作,有人年薪百万被大厂疯抢

核心提示2021年,对很多人而言是失落的一年。教育重创,地产寒冬,互联网大裁员,拖累着股民们脸上泛着绿油油的光。但对另一部分人而言,又是收获的一年,新能源和芯片行业一片红火,也吸引了各路资本、大厂入局。对于这些变化,猎头是感受最直观、最强烈的一批人

2021年对很多人来说是失落的一年。教育的重创,房地产的寒冬,互联网的大规模裁员,拖累了投资人脸上的绿灯。但对其他人来说,又是一年的收获。新能源和芯片产业蓬勃发展,也吸引了各种资本和大厂。

对于这些变化,猎头是最直观、最强烈的一群人。新能源行业猎头仅一家造车企业就赚了几千万;芯片行业的猎头争相挖应届毕业生;房地产行业的猎头频频收到应聘者被裁的消息,有一位应聘者甚至找了两年才顺利入职;互联网行业的猎头们陷入了彼此的争斗中。

我们和四个不同领域的猎头谈过。这些人,对行业的变化最敏感,对过去的一年记忆深刻,同时也有不同行业的人未来能赚多少钱的秘密。

文本|

邹徐青

编辑|

周伟

操作|

米月

有猎头单个公司赚几千万。

紫罗兰,新能源行业首席顾问,从业20年。

去年新能源车企抢人的状态特别疯狂,尤其是在自动驾驶领域。

一个同事给一家造车公司招人,光是这家公司就赚了1000万左右,轰动了猎头圈。另一个同事帮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招人。一个候选人年薪加股票超过1000万,光猎头费就200万。

因为竞争的公司那么多,工程师的工资都在涨。普通工程师30-80万不等,专家几百万也很正常。我接触的高端候选人都是同时拿着七八个优惠甚至二十多个优惠。当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大量招聘时,一个高质量的候选人会有三五个报价。

高端芯片制造商也在忙着招聘RD人员,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硕士研究生。2021年起薪可以30万,比很多有3-5年互联网从业经验的工程师都高。

猎头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猎头推荐的候选人成功入职后,企业向猎头支付候选人年薪的20%作为服务费,有的空头职位可能达到30%以上。这是主流模式。另一种是套餐支付,猎头提前拿到总佣金的1/3,用于前期调研等工作;考生进入面试环节,领取1/3;签完要约,收剩下的1/3。如果候选人没有过保证期,猎头需要再补一个。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让这个行业的猎头赚得盆满钵满。

去年,最轰动的两个招聘案例是小米汽车制造和SAIC汽车驾驶。小米去年3月做了一个汽车公告。当时我有一个客户的公司正在和小米敲定最后的投资,但是我见不到雷军的时间。听说那两个月他在各个工厂参观学习,有很多大手笔的收购和并购,在正式宣布之前储备的差不多了。小米招人很快。声势造得差不多后,除了内部高管调动,外部组建了300多人的团队,几个月就完成了。

SAIC去年宣布将在智能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投资3000亿元。他们在2020年底开始组建团队,他们想成立一个新的自动驾驶软件中心。最初第一批招收两百多人,到2021年将扩大到一千人。在招人的时候,SAIC同时开办了十几家猎头公司,一下子招了500多人。动作很大。

其他大厂也争相入局,做自动驾驶,华为也在分一杯羹。这个行业的模式一直在变化。从车辆交付来看,“威小李”变成了“小威利”,小鹏全年交付超过9万辆,比去年翻了一番。

从我说的可以看出,人才正在流向新能源。小米和这些非传统车企造车,初期的人才还得靠高薪去挖。

疯狂抢人有两个结果。第一,人才跳槽频率很高。平均一年半换一次工作是很常见的。最后大家都比工资,工资高的地方我就去。二是企业快速发展,没有时间培养工程师,初级工程师要签竞业禁止协议。我觉得不正常,因为以前竞业禁止协议只针对有核心机密的专家和工程师。

工作20多年了,在招聘行业干了快14年了。到2020年,我会赶上这波造车热。近两年,金融、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受到很大影响,国家在高科技轨道的政策导向非常明显。很多人都在向新能源行业转移和转型。

我觉得新能源车至少可以用五年。虽然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有一点泡沫,但现在泡沫有一些消退的迹象。比如有的车企还没造出来就倒闭了。

▲中国工博会上的新能源汽车。图/视觉中国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像芯片这样缺人”

芯片猎头Alex从业15年。

怎么形容呢?在芯片行业,总监招聘后,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好人事管理。因为行业缺人,下面的人随时可能被挖走。

2021年,全世界都缺芯。2018年华为、中兴被美国制裁后,库存芯片只能维持两个月的订单量。两年多过去了,芯片产能短缺,需求又在上升。到2021年,每一个进入市场的显卡都会被秒抢。

芯片不能再依赖外国了。国内注资突然让市场上的人薪水飙升。去年芯片行业应届毕业生工资基本涨了50%,芯片设计工程师也涨了60%左右。导演月入十万是常有的事。

我们挖了一个应届毕业生。2020年在成都一家芯片公司工作,月薪8K。一年后,公司给他涨到了16K。2021年8月,他跳槽了,涨到了26K。相当于才一年,工资涨了三倍。这样的考生往往很蠢。他们小心翼翼地提一个工资,对方当场接受。当他准备走的时候,另一家公司开出了更高的薪水,但是已经晚了,那个人已经被录用了。

我去年做的最好的一笔交易是一家芯片公司急需招人。在开始合作之前,它提前给我们打了30万。当然这是表面的成功,不好的一面也体现在这家公司。在那次合作中,我们为他们发出了100多份offer,但只有40多人陆续入职。这说明同一批人才还在被其他猎头和公司争夺。

来不及培养人才,猎头忙着从海外挖人。2019年,我们从海外挖来的人才年薪300万。考生会提出解决亲人的落户问题,以及安家费等等。

业内缺人也体现在大学里。2021年,集成电路专业升一级学科,我们猎头谦卑地把目光瞄准了应届毕业生。其他行业猎头不会去挖应届毕业生,但我们会。

在芯片行业,像华为半导体这种最好的公司,工资相对较低,但给予更多的期权和股权。阿里达摩院和平头哥也属于芯片布局,工程师基本都在80万以上。候选人对金钱的优先级还是高于期权的。他们更在意每个月得到什么,更多的是看当下。OPPO支付大量猎头费用是因为他们有应用场景。

现在火热的芯片相比十几年前的冷寂已经很强大了。我06年硕士毕业的时候,微电子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是8-12K。直到2016年,芯片行业的薪资甚至没有达到30%的涨幅。而我的老同学,去年做运动芯片,卖了6亿。

一直以来,自主芯片的需求并不大。国外芯片稳定性好,价格低。即使一个芯片很贵,但在整个设备中占比很小,不需要自主研发。即使设计出来了,也没有量产的必要,投资回报率低,就不会有投资。

国内应用没有后顾之忧。格力、阿里、小米都在投资芯片——因为中国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很多,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无处不在。格力的董明珠说要花500亿研发芯片。

我其实很担心用互联网花钱买人才和芯片的可行性。光花钱是不够的,还是要靠技术。专利和硬件投入都领先于工资成本。但总的来说,新的一年还是值得期待的。

▲图/《选房:猎头风》

大厂,猎头也滚滚而来。

Tina,互联网猎头,从业6年。

我主要招技术岗和产品岗。作为一个互联网猎头,有意思的是我们基本都是以阿里的排名为参照,也就是P序排名。数字越大,等级越高。年轻人还是更倾向于在大厂工作,加班强度大,但是待遇好,容易跳槽。就像清华北大,大家都想考,但是里面的学生肯定更投入。

大多数公司最经常需要猎头公司来招聘P6、P7和P8等中高层。一般P6给20-35K,P7给35-50K配股票,P8基本都是年薪百万加股票。之前给JD.COM找了个P9位置,高P位置空会空很久。这个职位目前还空着,最后我可能会内部升职。

疫情过后,直播行业特别火,游戏行业也火。所以直播和游戏公司招了很多人。大厂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相对稳定。对java工程师的需求很大。P6级别工资25-35K,开发岗25-40K,生产研发高级设计专家35-50K。图像算法的工资也不错。我找过阿里的每日优鲜,陶艺的产品技术总监,运营中的高P岗位,工资都在百万以上。我们开诚布公地谈谈吧。我也成功推荐过很多小米的测试开发、物流规划、产品总监等职位的候选人。

加薪幅度最大的是BAT和TMD,网易、JD.COM、小米等公司依然可观。老厂的排名是硬通货。比如阿里P6出来,小米变成P7,更上一层楼,加薪30%。

除了BAT,工资最夸张的是字节跳动。只要他们想抢人,就会高薪挖人。之前我有一个在美团做架构师的候选人。他是一个职称低、能力强的核心技术人员。他的年薪是70万到80万元。他去JD.COM面试,工资直接翻倍。见到JD.COM后,他觉得离家太远了,他又见到了阿里和字节。前者一年套餐10万左右,后者价格直接高出几十万。最终他选择了字节头条系,因为它给的太多了。现金和配套股票之和为220万,增长近3倍。

但是我们不太愿意和阿里、腾讯、字节跳动、Aauto faster这样的公司合作,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人才库,很强大,覆盖面很广。当我寻找人才时,我经常与数据库发生冲突。有时候,我一找到特别合适的人,放入他们的系统,就表现出重复。重复率特别高,报名的猎头公司特别多,导致猎头公司特别多。所有人都盯着一个大厂的职位,拼简历。我手慢,一天就白做了。

大厂的HR渠道比猎头宽松。我们的猎头送不了一些专升本的候选人,但是大厂商业化迅速扩张,招聘标准会下降。我接触这些应聘者的时候,有的已经联系了大厂的HR,甚至有的直接准备去面试。大厂不希望猎头费浪费,对我们推荐的人才要求很高。

相比大厂,二三线公司会做得更好。比如眼检、易车、闪断,人才碰撞的概率不会那么高,猎头的工作会很多。像Flash的区域运营总监,月薪40-60K,年薪14,差不多2个月就招到合适的人了。

去年下半年,很明显有很多好的人才从大厂出来。年底大厂裁员,减员,对很多考生来说相当困难。如果跳出大厂,可能要去小厂。不过不用担心,开春后客户会重新审视需求,放下职位,所以猎头行业也是“金三银四”。

互联网大公司裁员,对我们猎头来说,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就像“房屋中介”。以前,我们有房子,但没有客人。现在我们的人才占有率很高,可以快速匹配需求。

让我担心的是,甲方会在三个月的保证期内退回候选人。前阵子请了一个开发者,月薪25K。第二天,三个月期满,我就要成为正式员工了。结果前一天公司跟我们说这个人不符合公司要求,双方都不满意。之前的工作都白做了。现在大厂选人门槛高,很多公司都要招“双一流”的人,跑单率也比往年高。

无论什么时候,技术型人才都不愁工作,高科技人才总在被挖,同时收到很多offer的情况并不少见。互联网还是要35岁以下,能加班,单身的候选人。

▲图/《比海还深》截图

房地产受到重创,HR同时离职40多人。

Celine,房地产猎头,从业5年。

房地产客户会对应聘者有一些软要求。一些客户来自泰国,他们必须查看候选人的出生日期和星座。当一些客户提供工作时,他们肯定不希望某些生肖,因为算命先生说,这是令人反感的。港资公司爱风水,讲究开工开业时间。即使在上海恒隆广场的项目中,也经常有人跳楼,所以保安经理在面试中问的问题是,如果有人跳楼,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去年,我们不能只看风水。2021年,房地产行业遭受重创,20多家大型房企爆发。恒大爆了之后,直接把一批离职的人的简历打包给猎头找机会。

去年商住地产项目萎缩,很多民营房企停止拿地,市场上大量候选人找不到机会。前几年是10家公司同期找同一个岗位的候选人,现在可能只有两三家。

部分基金公司不再投资地产项目,地产事业部原地终止。我的候选人在离开办公室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说HR同时把40多个人留在了会议室。

2018年或2019年,房地产行业人才的加薪水平仍为20%,普遍加薪比例也很低。有些职位直接消失了。疫情期间机会少,跳槽也提不了工资。应聘者基本都是等薪跳槽。一线城市的土地很难拿到,而武汉、Xi、南京等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很容易拿到,所以很多地产商都在异地办公。

房地产80%的男性候选人更容易接受异地,女性对旅游有很多顾虑。一个有外资背景的房地产考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三十多岁,特意请我到外面吃饭。当时她的年薪是40万。我热情地讲述了基金背景有多可靠,这份工作对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多大帮助。但她沉默了一会,对我说:“你还没结婚,你不知道加班的节奏会对我的家庭造成怎样的影响。”最终,她拒绝了两次跳槽的机会,选择了花更多的时间来维持家庭。几年后,我从老板那里得知,她还是离婚了,家庭变故让她在职场的心情更差,效率也不高。

我没有资格判断哪个选择更好,但是我可以想象如果她进了基金公司,会达到什么级别,什么地位。我给男候选人打电话的时候,不会问太多关于家庭的问题,但是如果她是女的,你就要打听她有没有孩子。老公的职业更稳定还是更善于拥抱变化?

45岁,又是一个门槛。房地产行业有点像互联网行业,明确要求应聘者45岁以下。所以对于很多大龄考生来说,行业变化对他的打击会很大。我有一个很好的候选人,有丰富的前期项目经验,但是我已经51岁了。2019年离职后,我帮他找了两年工作,最后加入了一家想开发房地产的互联网公司。

前段时间好几家房地产公司被罚款或者被裁撤,行业倒闭。大部分猎头公司觉得房地产没什么可做的了,于是会取消房地产板块,转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或者网络名人行业。我的猎聘公司迅速转向房地产的其他子赛道——物流地产、工业地产、城市更新、医疗地产、数据中心。这些有大量招聘需求的项目方向成为新的关注点。

最近和身边的房地产同事聊了聊。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90后,他们已经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严重的困惑或焦虑。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

文章为日常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